内田否认雷诺-日产-三菱有合并计划,发挥协同效应是联盟合作的重点。
当地时间11月26日,日产汽车公司董事会成员、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接受了《汽车新闻》的采访,回答了有关日产汽车公司重建以及与雷诺和三菱结盟的问题。
《财经》汽车就联盟合作进展联系日产,对方没有立即回复置评请求。
内田表示,在疫情的影响下,日产的“Nissan NEXT”企业转型计划进展好于预期,公司的全球产能削减计划正在逐步实施,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为了提高销售质量,内田表示,日产现在更注重保持零售额与设定目标一致,而不是单纯追求数量。此外,将努力将库存恢复到健康水平,减少出售给租赁车队的车辆比例,稳定经销商网络,并加强产品组合。
内田强调了美国业务复苏对日产转型的重要性,准备在当地整顿经营,重塑品牌。在产品方面,日产将在未来20个月内在美国推出10款车型,并在2021年底前推出6款全新车型。
关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合作关系,内田表示,三家公司将每月定期举行会议。目前各方都没有考虑市场传言的所谓合并,而是以如何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如何提升业绩为主要考量。
根据日产今年5月发布的“Nissan NEXT”企业转型计划,其目标是在2023财年结束前实现5%的营业利润率和6%的全球市场份额,并削减3000亿日元的固定成本。
日产汽车公司2020财年第二季度(2020年7月至9月)的财报显示,与第一季度相比,公司第二季度的经营亏损有了明显改善。
得益于销售费用和销售财务、生产和固定成本的改善,日产上调了2020财年的全年预期。其中,预期销量比之前提高1%,达到416.5万辆;预计全年净收入将从7.8万亿日元上调至7.94万亿日元;净亏损从6700亿日元上调至6150亿日元。
内田一再强调,业绩不佳的日产一定会重回增长轨道;如果公司业绩没有提高,我会信守承诺,接受被解雇的结果。内田否认雷诺-日产-三菱有合并计划,发挥协同效应是联盟合作的重点。
当地时间11月26日,日产汽车公司董事会成员、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接受了《汽车新闻》的采访,回答了有关日产汽车公司重建以及与雷诺和三菱结盟的问题。
《财经》汽车就联盟合作进展联系日产,对方没有立即回复置评请求。
内田表示,在疫情的影响下,日产的“Nissan NEXT”企业转型计划进展好于预期,公司的全球产能削减计划正在逐步实施,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为了提高销售质量,内田表示,日产现在更注重保持零售额与设定目标一致,而不是单纯追求数量。此外,将努力将库存恢复到健康水平,减少出售给租赁车队的车辆比例,稳定经销商网络,并加强产品组合。
内田强调了美国业务复苏对日产转型的重要性,准备在当地整顿经营,重塑品牌。在产品方面,日产将在未来20个月内在美国推出10款车型,并在2021年底前推出6款全新车型。
关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合作关系,内田表示,三家公司将每月定期举行会议。目前各方都没有考虑市场传言的所谓合并,而是以如何实现协同效应最大化,如何提升业绩为主要考量。
根据日产今年5月发布的“Nissan NEXT”企业转型计划,其目标是在2023财年结束前实现5%的营业利润率和6%的全球市场份额,并削减3000亿日元的固定成本。
日产汽车公司2020财年第二季度(2020年7月至9月)的财报显示,与第一季度相比,公司第二季度的经营亏损有了明显改善。
得益于销售费用和销售财务、生产和固定成本的改善,日产上调了2020财年的全年预期。其中,预期销量比之前提高1%,达到416.5万辆;预计全年净收入将从7.8万亿日元上调至7.94万亿日元;净亏损从6700亿日元上调至6150亿日元。
内田一再强调,业绩不佳的日产一定会重回增长轨道;如果公司业绩没有提高,我会信守承诺,接受被解雇的结果。
如果用发展的标准与眼光去衡量蔚来,撑起近4800亿人民币的市值有何不可?如果你依稀记得去年蔚来汽车水逆阶段的羸弱模样,那么看到前者此刻的表现,或许将会感慨万分。
1900/1/1 0:00:00“我x,好酷啊”当小鹏汽车展台上停放的3台汽车,忽然配合着音乐,“自己”开始有节奏地进行着前后左右的移动,一位和我一样,自发前来围观的“热心市民”,挤在人群中,赞叹的惊呼了一声。
1900/1/1 0:00:001、上汽“一号工程”浮出水面“L汽车”正式定名为响应国家领导人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1900/1/1 0:00:00福特表示,预计从2023年开始的六年内,将在欧洲交付超过60万辆基于MEB的汽车。据当地媒体报道,福特汽车已选择其在德国科隆的工厂来制造基于大众汽车的MEB电动架构的电动汽车。
1900/1/1 0:00:00分享BJ40的越野能力一直拥有口碑,而换上新的20T发动机之后,BJ40解决了两大痛点,越野时的低扭不足与市区驾驶的不顺畅。
1900/1/1 0:00:00在高端电动车市场,“老将”传统车企压力大于“新人”造车新势力。随着车市迎来新四化,并进入消费结构升级时代,有实力的车企向高端电动化转型成为必然。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