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零跑来说,2020年的表现时间只是下半年。不过,上半年因为疫情受到打压的零售市场,下半年恢复了活力。零售市场也跟着市场一起涨,甚至在最后一个月超过了较早进入市场的威马、哪吒,最终以11000辆的总销量结束了2020年。
当然,在朱看来,这些只是一个好的开始。随着C11的上市和与合肥合作的推进,2021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以下为媒体专访,媒体已删除: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芯片的。最近关于芯片的话题还是很热的。由于芯片问题,车企部分车型已经停产。你如何判断芯片的现在和未来?朱:芯片确实是非常基础的产业,但事实上,中国芯片的设计能力是足够的。缺点是设计、CAE、CAD等工具,以及我们制造的设备和整个工厂的管理能力。这些都不足,所以是被动的。因为我在大华,03年组建了芯片团队。将近17年,我们做了35个芯片。在大华,40%的芯片是像华为一样自主研发的,很大一部分是专用芯片。在百人会的这个展厅里,我们也展出了我们的智能驾驶和辅助驾驶的AI芯片灵芯01。这款芯片已经发布并量产,搭载在今年1月1日预售的首款中型SUV——零跑C11上。C11标配了两个“灵芯01”,计算能力已经达到了8.4 Tops。当然,我们的8.4 T可能顶得上别人的二三十T。因为我们擅长流程和性能优化。就像一台电脑的CPU速度很好,但是你把进程等外围的东西设计的很差,还是影响了它整体的性能。所以还是可以做到L2.5到L3硬件的水准,同时覆盖除辅助驾驶以外的全方位综合性能,比如环视、疲劳检测、人脸识别等等。就芯片而言,从我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外芯片公司的最后堡垒都会被攻破。目前一些家用电器使用的MCU、电源、管理芯片主要是国产的。在金字塔的顶端,高端芯片和汽车级芯片仍然由国外公司主导。其实所谓的车规级可能会被误解为很高端的存在,比如车门控制、车身控制,对其可靠性要求并不是很高,因为很多手机芯片都是国产的,离得并不是那么远。未来几年,由易到难,逐渐被国内这些芯片公司取代,这是未来的趋势。这是我的理解。媒体:能否介绍一下未来下一代芯片的预研情况?有没有下一代产品的储备?朱:因为大华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我们的芯片本来是和大华的芯片团队联合开发的。但美国制裁后,一些软件设计工具和IP受到影响,无法再使用,所以现在我们把大华自己的芯片团队分离出来了。根据我们目前的通信状态,我们也在规划,但是还没有开发出下一个芯片。媒体: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你。去年零赛从6月份开始逐渐增多,12月份甚至超过了更早入局的哪吒和魏玛。在这个过程中,你认为零跑做对了什么?今年零跑的目标是什么?你打算实现什么?我想让你简单地谈谈。朱:首先,我们还是更侧重于技术。我是工程师,也是理工男,所以零跑五年我们一直在默默打基础。我们从15年9月开始招聘整车人才,我的第一招就是动力。对于一辆车来说,最重要的传统车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它的可靠性决定了你的产品的真皮程度。需要经常去维修店还是经常出故障?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动力总成就是电机+减速器+控制器,其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终结你的成败,所以我招的第一个人就是负责动力系统的人。到现在为止,我们所有的指标应该都超过了所有的竞争对手。通过这五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电动车,我们做了五年的传统“三电”,一个是整车控制器,一个是发动机,相当于电机+减速器,一个是电池系统,BMS系统,传统基础。至于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我们也做了五年。通过这些年的积累,我们的产品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成本也更加可控。这也是特斯拉能走到今天,比别人做得更好的一大原因。当然,我们比他晚了7年。他从2007年开始,干了13年。始终专注于技术是我们成功的基础。我们见过很多快消企业,快速生产产品,用各种方式排列组合产品,用别人的技术。这种外卖,口碑,产品竞争力都是没有的。最后你花了很多钱,结果会更糟。首先我们认为成功就在于此,而不是激进,同时我们也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现在我们觉得应该加快速度,加快进度。当然,2020年也是零跑非常好的一年。我们发布的四座车T03的销量是5月底发布的,6月份逐渐交付了几百辆。到7月、8月、9月,每个月销量增长都在50%以上,完全是线性的。第二,我们的车几乎都是在B端网络和分时租赁上租的。再次,由于零售对品牌推广的投入相对较少,多是通过口碑和推荐。超过30%的C11预售订单是通过推荐购买的,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产品实力还是很不错的。零跑的战线很长。和特斯拉一样,车内有很多核心部件,比如动力总成、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网联系统、云平台等。这些部件完全是零跑自制的。说明我们的可靠性,我们的产品和所有零部件的性能也得到验证,2020年零跑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因为到12月份,我们的月订单已经超过3000台,3000台是一个标杆,是2021年的一个很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可以预见我们的T03赛车在2021年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我们的C11是2020年发布的,这款车的发布也在业界引起了轰动。从这款车的外观来看,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同行,都觉得整体的设计科技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们也相信2021年C11会有非常好的表现,因为今天是15号,我们1月1号开始预订,现在已经超过了1700辆的预售,我们每辆都有20000元的定金,这是业内最大的定金。因此,2021年,在现有良好口碑和销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2021年的产品力,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希望我们的T03在2021年能有一个非常好的销量数字。同时,这半个月C11的预定量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9月底发货之前,我们会积累非常多的订单。在9-12月的最后一个季度,我们甚至可能无法完成交付,因为有一个生产过程,这是我们对2021年有一个良好预期的一些基本条件。媒体:很多人对新车的关注都集中在头部。我想问一下,零跑这样的公司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朱:我们仍处于第二梯队,一切都在变化。首先,我要祝贺我们前面跑得更快的其他人,理想,蔚来和小鹏,他们有非常好的表现,这值得庆祝,因为我们是一个团体。第二,一切都变了。去年,零跑可能已经几乎消失了。有一个长图,零跑丢了,跨过了我们,但是我们今天发展的很好。这是我第二次自己创业。我们在1992年开始创业,我们从零开始建设大华。我们从15年前就开始做了。我们有更多的企业管理经验,可以长跑,可以逐渐进入状态。首先,打好基础……,然后现在我们觉得是时候努力了,一定要加快进度。
媒体:您在最新的内部信中确实提到了“零跑”的发展目标,即2021年正式启动IPO,2023年进入新动力TOP3,2025年在国内新能源市场获得10%的市场份额。今年冲刺科技创新板的准备工作进展如何?另外,按照目前零跑汽车的销量,零跑如何在2023年进入新势力前三?并且2025年市场份额会提升到10%?朱:首先,我们确实在做一些上市前的准备,包括我们最近的B轮融资。我们也在为IPO做准备。只是说如何实现我内部信里说的,我们需要不断前进。首先,2020年,我们的基础还是不错的,每个月的销量都在以看得见的速度增长,这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包括刚刚提到的C11机型的发布,我们可以预见到1月份两款机型加起来订单会远远超过12月份,这是足够的信心。2021年也将是一个开门红,一个丰收年。就像我刚才说的,一切都在改变。可能五年前的那个时候,我们这些造车新势力都不存在。四五年前,我们面前有十五六辆电动车。现在你去数一数。除了那些传统的BAIC,奇瑞和江淮,已经在房子里的人拿了一些,其他的新人可能很难找到。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只要你为之努力,我想这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媒体:这个问题有点敏感,涉及到我们最近和合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一个点。大家都认为零跑已经成为蔚来之后第二个与合肥签约的新生力量。我想问一下,我们是在谈判a轮B轮融资吗,合肥市政府有参与吗?另外,能否透露融资规模?还有一个问题,刚才有媒体提到了。你说的小T03还挺感人的。因为前段时间我去洛阳某二线经销商调研的时候,发现我们零售的T03卖的很好,在新能源下乡的大背景下。想问一下目前国内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状态,高低端同时热销,所以不知道未来有没有零跑这样的计划,或者有没有同时在高低端发力的计划。这是两个问题。朱:第一个问题,由于大华的原因,我们每次跑路,融资都是开放式的。我们还没有IPO,就像IPO公司一样。每个人都没有秘密。确实我们在B轮融资,合肥政府的意思是有和零跑合作的意向。我们现在只是在谈判过程中。第二个问题,从产品端来说,真的要双管齐下。零跑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初衷是想把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进入这个行业。甚至我们原本还想着做一个像洪光mini一样的车,把原来骑电动自行车的两亿人,转换成两三万元的电动车,改善更好的条件。虽然没有空调,但至少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但是因为国家一开始没有出台低速电动车的标准,我们的项目也就停止了,就像他们当初的理想一样。转客车是一个过程。现在我们从趋势上看到有两个驱动,一个是洪光mini,替代了原来100万低速电动车的市场,这是一个刚性需求的市场。T03现在扮演的角色之一是一款更舒适、高端、高调的汽车,它不同于洪光mini或其他小型电动汽车。我们还是高调的电动车。首先在续航方面,我们是400公里以上起步,400公里以下没有产品。此外,我们区分两个市场。一个是更高端的市场。我们有很强的智能功能,比如自动泊车,ACC,自适应巡航。车虽然7万多,但是很智能,这是为了满足更高目标的一些需求。还有一些地方,也许我……县,这需要一般的智力,但他们必须有很高的耐力和素质,这正是他所追求的。所以T03赛车有两端。我们的低配版续航时间很长,但可能有些智能功能不是,其他都一样。还有就是性能更高,有智能功能,未来2021年我们的性能会更高。开这车就是要开得像大车一样炫酷舒适,但也更好停,更迷你,更适合家庭第二辆车。这是我们的立场。对于零跑来说,2020年的表现时间只是下半年。不过,上半年因为疫情受到打压的零售市场,下半年恢复了活力。零售市场也跟着市场一起涨,甚至在最后一个月超过了较早进入市场的威马、哪吒,最终以11000辆的总销量结束了2020年。
当然,在朱看来,这些只是一个好的开始。随着C11的上市和与合肥合作的推进,2021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以下为媒体专访,媒体已删除: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芯片的。最近关于芯片的话题还是很热的。由于芯片问题,车企部分车型已经停产。你如何判断芯片的现在和未来?朱:芯片确实是非常基础的产业,但事实上,中国芯片的设计能力是足够的。缺点是设计、CAE、CAD等工具,以及我们制造的设备和整个工厂的管理能力。这些都不足,所以是被动的。因为我在大华,03年组建了芯片团队。将近17年,我们做了35个芯片。在大华,40%的芯片是像华为一样自主研发的,很大一部分是专用芯片。在百人会的这个展厅里,我们还展出了我们的智能驾驶和辅助驾驶的AI芯片灵芯01。这款芯片已经发布并量产,搭载在今年1月1日预售的首款中型SUV——零跑C11上。C11标配了两个“灵芯01”,计算能力已经达到了8.4 Tops。当然,我们的8.4 T可能顶得上别人的二三十T。因为我们擅长流程和性能优化。就像一台电脑的CPU速度很好,但是你把进程等外围的东西设计的很差,还是影响了它整体的性能。所以还是可以做到L2.5到L3硬件的水准,同时覆盖除辅助驾驶以外的全方位综合性能,比如环视、疲劳检测、人脸识别等等。就芯片而言,从我的经验来看,很多国外芯片公司的最后堡垒都会被攻破。目前一些家用电器使用的MCU、电源、管理芯片主要是国产的。在金字塔的顶端,高端芯片和汽车级芯片仍然由国外公司主导。其实所谓的车规级可能会被误解为很高端的存在,比如车门控制、车身控制,对其可靠性要求并不是很高,因为很多手机芯片都是国产的,离得并不是那么远。未来几年,由易到难,逐渐被国内这些芯片公司取代,这是未来的趋势。这是我的理解。媒体:能否介绍一下未来下一代芯片的预研情况?有没有下一代产品的储备?朱:因为大华受到美国制裁的影响,我们的芯片本来是和大华的芯片团队联合开发的。但美国制裁后,一些软件设计工具和IP受到影响,无法再使用,所以现在我们把大华自己的芯片团队分离出来了。根据我们目前的通信状态,我们也在规划,但是还没有开发出下一个芯片。媒体: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你。去年零赛从6月份开始逐渐增多,12月份甚至超过了更早入局的哪吒和魏玛。在这个过程中,你认为零跑做对了什么?今年零跑的目标是什么?你打算实现什么?我想让你简单地谈谈。朱:首先,我们还是mor……专注于技术。我是工程师,也是理工男,所以零跑五年我们一直在默默打基础。我们从15年9月开始招聘整车人才,我的第一招就是动力。对于一辆车来说,最重要的传统车就是发动机+变速箱,它的可靠性决定了你的产品的真皮程度。需要经常去维修店还是经常出故障?对于电动车来说,动力总成就是电机+减速器+控制器,它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性能决定了你的成败,所以我招的第一个人就是动力总成的负责人。到现在为止,我们所有的指标应该都超过了所有的竞争对手。通过这五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电动车,我们做了五年的传统“三电”,一个是整车控制器,一个是发动机,相当于电机+减速器,一个是电池系统,BMS系统,传统基础。至于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我们也做了五年。通过这些年的积累,我们的产品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成本也更加可控。这也是特斯拉能走到今天,比别人做得更好的一大原因。当然,我们比他晚了7年。他从2007年开始,干了13年。始终专注于技术是我们成功的基础。我们见过很多快消企业,快速生产产品,用各种方式排列组合产品,用别人的技术。这种外卖,口碑,产品竞争力都是没有的。最后你花了很多钱,结果会更糟。首先我们认为成功就在于此,而不是激进,同时我们也是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现在我们觉得应该加快速度,加快进度。当然,2020年也是零跑非常好的一年。我们发布的四座车T03的销量是5月底发布的,6月份逐渐交付了几百辆。到7月、8月、9月,每个月销量增长都在50%以上,完全是线性的。第二,我们的车几乎都是在B端网络和分时租赁上租的。再次,由于零售对品牌推广的投入相对较少,多是通过口碑和推荐。超过30%的C11预售订单是通过推荐购买的,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产品实力还是很不错的。零跑的战线很长。和特斯拉一样,车内有很多核心部件,比如动力总成、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网联系统、云平台等。这些部件完全是零跑自制的。说明我们的可靠性,我们的产品和所有零部件的性能也得到验证,2020年零跑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因为到12月份,我们的月订单已经超过3000台,3000台是一个标杆,是2021年的一个很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可以预见我们的T03赛车在2021年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同时我们的C11是2020年发布的,这款车的发布也在业界引起了轰动。从这款车的外观来看,很多人,包括我们的同行,都觉得整体的设计科技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们也相信2021年C11会有非常好的表现,因为今天是15号,我们1月1号开始预订,现在已经超过了1700辆的预售,我们每辆都有20000元的定金,这是业内最大的定金。因此,2021年,在现有良好口碑和销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2021年的产品力,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我们的竞争力。希望我们的T03在2021年能有一个非常好的销量数字。同时,这半个月C11的预定量已经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在9月底发货之前,我们会积累非常多的订单。在9-12月的最后一个季度,我们甚至可能无法完成交付,因为有一个生产过程,这是我们对2021年有一个良好预期的一些基本条件。媒体:很多人对新车的关注都集中在头部。我想问一下,零跑这样的公司如何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朱:我们仍处于第二梯队,一切都在变化。首先,我要祝贺我们前面跑得更快的人,理想,蔚来和小鹏,还有……非常好的表现,值得庆祝,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第二,一切都变了。去年,零跑可能已经几乎消失了。有一个长图,零跑丢了,跨过了我们,但是我们今天发展的很好。这是我第二次自己创业。我们在1992年开始创业,我们从零开始建设大华。我们从15年前就开始做了。我们有更多的企业管理经验,可以长跑,可以逐渐进入状态。先打好基础,然后现在觉得是时候努力了,一定要加快进度。
媒体:您在最新的内部信中确实提到了“零跑”的发展目标,即2021年正式启动IPO,2023年进入新动力TOP3,2025年在国内新能源市场获得10%的市场份额。今年冲刺科技创新板的准备工作进展如何?另外,按照目前零跑汽车的销量,零跑如何在2023年进入新势力前三?并且2025年市场份额会提升到10%?朱:首先,我们确实在做一些上市前的准备,包括我们最近的B轮融资。我们也在为IPO做准备。只是说如何实现我内部信里说的,我们需要不断前进。首先,2020年,我们的基础还是不错的,每个月的销量都在以看得见的速度增长,这也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包括刚刚提到的C11机型的发布,我们可以预见到1月份两款机型加起来订单会远远超过12月份,这是足够的信心。2021年也将是一个开门红,一个丰收年。就像我刚才说的,一切都在改变。可能五年前的那个时候,我们这些造车新势力都不存在。四五年前,我们面前有十五六辆电动车。现在你去数一数。除了那些传统的BAIC,奇瑞和江淮,已经在房子里的人拿了一些,其他的新人可能很难找到。新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只要你为之努力,我想这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媒体:这个问题有点敏感,涉及到我们最近和合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一个点。大家都认为零跑已经成为蔚来之后第二个与合肥签约的新生力量。我想问一下,我们是在谈判a轮B轮融资吗,合肥市政府有参与吗?另外,能否透露融资规模?还有一个问题,刚才有媒体提到了。你说的小T03还挺感人的。因为前段时间我去洛阳某二线经销商调研的时候,发现我们零售的T03卖的很好,在新能源下乡的大背景下。想问一下目前国内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状态,高低端同时热销,所以不知道未来有没有零跑这样的计划,或者有没有同时在高低端发力的计划。这是两个问题。朱:第一个问题,由于大华的原因,我们每次跑路,融资都是开放式的。我们还没有IPO,就像IPO公司一样。每个人都没有秘密。确实我们在B轮融资,合肥政府的意思是有和零跑合作的意向。我们现在只是在谈判过程中。第二个问题,从产品端来说,真的要双管齐下。零跑进军新能源汽车的初衷是想把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进入这个行业。甚至我们原本还想着做一个像洪光mini一样的车,把原来骑电动自行车的两亿人,转换成两三万元的电动车,改善更好的条件。虽然没有空调,但至少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但是因为国家一开始没有出台低速电动车的标准,我们的项目也就停止了,就像他们当初的理想一样。转客车是一个过程。现在我们从趋势上看到有两个驱动,一个是洪光mini,替代了原来100万低速电动车的市场,这是一个刚性需求的市场。T03现在扮演的角色之一是更舒适、更高端的……高调车,这是不同于洪光迷你,或其他小型电动车。我们还是高调的电动车。首先在续航方面,我们是400公里以上起步,400公里以下没有产品。此外,我们区分两个市场。一个是更高端的市场。我们有很强的智能功能,比如自动泊车,ACC,自适应巡航。车虽然7万多,但是很智能,这是为了满足更高目标的一些需求。还有一些地方,也许是县城,要求智力一般,但必须有很高的耐力和素质,这是他所追求的。所以T03赛车有两端。我们的低配版续航时间很长,但可能有些智能功能不是,其他都一样。还有就是性能更高,有智能功能,未来2021年我们的性能会更高。开这车就是要开得像大车一样炫酷舒适,但也更好停,更迷你,更适合家庭第二辆车。这是我们的立场。所以我相信在这个市场上,我们会一直努力,希望在高端车这个细分市场上,做到最好,这是我们的目标。另外,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发布了C11,我们的口号是入门即奢华。我们的配置也是IT方向的。一辆车只有一个标准配置,每辆车C11都有全方位的智能功能。这方面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三个指标配置不一样,就是续航不一样,分别是480 km,550 km,600 km。所有其他配置与标准配置相同。我们和选装包一样。我们只有一个可选套餐。我们把纳帕真皮、20寸轮毂、先进的12扬声器DSP音响、电动尾门这些东西都放在一个包里,方便用户选择,更简单,让你少花精力思考。很多人说现在特斯拉Model Y出来了,对你有影响吗?有压力吗?我们一直说我们是半价的Model Y,但是在功能和性能上还是要和Model Y保持一致。甚至有些东西比它更豪华,也满足了中国人的一些需求。我们努力超越内饰,在其他方面也要与之保持一致,甚至更好。这是我们做产品的理念。包括我们的产品一直在配置上,希望向豪华车方向看齐;但在价格上,我们希望普通人买得起,是普通人买得起的豪车。这是对零跑所谓高端产品的一个定位。媒体:你们是如何控制成本的?朱:这需要规模和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
媒体:想问问大家,零跑和合肥达成了哪些合作?例如,未来会有新的工厂或R&D中心吗?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看到了公告。大华为什么放弃了对零跑科技逐年增资的参与权?朱:我刚才也说了,合肥市和我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还在讨论一些细节。他们确实参与了我们B轮融资投资。第二个问题,有两点考虑,因为大华还是想回归主业,而他只是一个财务投资人,前期参与了股市。同时也是美国制裁的公司,相互之间会有一些影响,所以我们也希望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媒体:刚才你多次提到去年T03卖得很好。刚才您也提到上汽通用五菱洪光mini引领了行业内小型车的潮流。现在不光是五菱,前几天长安推出的奔驰E星也是如此。我们零跑T03的车跟他们比有什么竞争优势?今年会有什么具体措施吗?像去年的汽车下乡政策等等。,以增加我们的销售。朱:一个是我刚才解释了,我们仍然在与他们的汽车进行差异化竞争。和奔奔E-Star一样,它比洪光mini强一点,续航时间为300公里。另外,洪光mini无论是续航还是舒适度都比较简单,没有空调,所以是配置较低的产品。我刚才也说了,他们是替代山东河南河北低速电动车部分刚性需求的市场。市场上大约有一百万辆低速电动车,这是以前存在的市场。在这个时间点上,比那个要好,因为毕竟是正规厂家的车,可以有路权,价格也不贵,所以在那个市场上,我相信他们也会成长。但是我们产品的定位,一个是长续航,400公里续航起步。二是质感更好,内饰和操控更好。我们的高性能版还增加了一些智能驾驶功能,比如自动泊车等等。我们面对的市场是第二代家用车,需要更通用,性能和功能要和十几万的车一模一样,除了小一点,就是这样的市场。我们认为这个市场更类似于日本和德国的中国。日本离中国更近,人口密集。它的K车市场,包括欧洲的一些小国,比如土耳其,以色列,都是很喜欢车的。中国未来的车对他来说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对他的家庭来说也是第二辆车或者第三辆车,当他有多辆车的时候。其实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点。目前我们的车更类似于欧拉的黑猫,但不是一个市场。媒体: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你。第一个是关于自动驾驶的。在零跑之前,我启动了两个自动驾驶OTA的升级,好像延期了好几次。我们注意到C11发布的时候,好像一开始不会开启车道保持功能。我想问为什么?还有其他原因是因为零跑本身的自研进度比较满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现在我们注意到造车新势力的一些头部公司已经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品牌形象,比如蔚来、理想、小鹏。用户在认知上有一些独特的点或者独特的标签。看来这种独特的认知还没有形成。你想从什么方向打造自己的独特性?谢谢你。朱:第一个问题,刚才说的,是关于前两款车的智能驾驶部分,因为我们刚才说的是完全从头到尾的。那天我们的芯片发布会上我也讲过。我们看到很多车企都在用Mobileye。相对来说,算法、视觉之类的东西都是第三方做的,他们没有算法,尤其是AI。整个目标……这些功能的检测和识别。我们可能周期更长,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后劲肯定会比他们大。通过不断的进步和成长,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我们自己的内部目标是2022年底前在算法上超越特斯拉。当然我说的是大家觉得可能是大华,但是我觉得还是要想办法实现。为什么?众所周知,科技媒体可能更了解中国在人脸识别方面绝对第一。我在今天的会上说过,很多跨省消费站都取消了。人家车快过了,会通过识别车牌自动记录你的车从上海到杭州,自动给你收费,记录你在上海开了多少,在杭州开了多少。到了杭州,比如你去收费站收完费之后,他会把一部分费用分给上海段。本来是要交的,所以也许车会停下来。这些系统都是中国公司做的,比如100公里的时速,70-80公里的时速。车牌检测,一是抓取目标,同时要识别其车牌号。比如北京这个几千万人口的城市,现在每个人的人脸识别率至少要达到90%。这是人工智能的领域。现在无论是Mobileye还是特斯拉,技术路线都是基于视觉,我相信中国人一定比外国人做得更好。因为技术是一样的,用的是一样的芯片,一样的AI逻辑和方法,这是第一点。其次,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L2所有的功能都是基于车道线来检测汽车的各种状态?例如,车道保持和驾驶的逻辑是基于车道线的。而国内很多地方没有这个条件,拉链状的开口需要修补,很多地方没有车道线。所以根据中国的特点,先做辅助驾驶,再做自动驾驶,更适合中国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公司比外国公司做得更好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我们原来的母公司大华在车牌识别上,大家的PK不是一个就是两个。那太残酷了,比如拿十家想进来PK的公司来说,不管你是99,99.9还是99.95,谁好就用谁。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一定会从量变到质变,走向自动驾驶第一阵营。这是我们对未来的判断。12月底我们的ACC升级了,10月份AEB也升级了,因为真的是安全的东西,还需要更谨慎的去逐步完善。其实所有的辅助驾驶都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减少驾驶员的疲劳,让驾驶更轻松。我相信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是可以赶上国外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形象,或者说我们的定位。最近我们也发表了一些看法和意见。就像我刚才说的,是普通人买得起的豪车。这是我们产品的定位。我希望通过我们最大的努力,我们可以与BBA平起平坐,而不是比蔚来更差,并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但是我希望普通人买得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何挖掘潜力可以通过规模来实现。比如国内很多做包的企业,可以像爱马仕、LV一样时尚,但是他们的包只有两三千元,因为成本摆在那里。它的皮料、皮革、数量、人工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花了一点点。媒体:我觉得论坛上说有些用户可能对目前零跑的车型没有准确的认识,比如C和t,我想问一下我们在定义车型名称系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以后还会有更丰富的名字吗?谢谢你。朱:我们认为最好用数字来记忆。我总说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产品国际化,全球化。其他车企有的用动物,有的做的是中国式的,所以它需要国际化。可能你要换,很麻烦。最好用更简单、更容易的方法来做。因为C11这个名字,所以可以玩的东西很多。我们的合作伙伴,比如双十一,也是11,也可以重叠。比如c罗也和C有关联,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关联,可以让你……记住。包括T03,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可以加深记忆的地方。我们的观点,因为我自己去过外企,或者说我们大华原来40%的销售还是来自海外,我希望是全球化的品牌形象。包括我们的设计语言,设计整个产品调性有望是一种国际化、通用化的方式。所以我相信在这个市场上,我们会一直努力,希望在高端车这个细分市场上,做到最好,这是我们的目标。另外,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发布了C11,我们的口号是入门即奢华。我们的配置也是IT方向的。一辆车只有一个标准配置,每辆车C11都有全方位的智能功能。这方面是一模一样的。我们三个指标配置不一样,就是续航不一样,分别是480 km,550 km,600 km。所有其他配置与标准配置相同。我们和选装包一样。我们只有一个可选套餐。我们把纳帕真皮、20寸轮毂、先进的12扬声器DSP音响、电动尾门这些东西都放在一个包里,方便用户选择,更简单,让你少花精力思考。很多人说现在特斯拉Model Y出来了,对你有影响吗?有压力吗?我们一直说我们是半价的Model Y,但是在功能和性能上还是要和Model Y保持一致。甚至有些东西比它更豪华,也满足了中国人的一些需求。我们努力超越内饰,在其他方面也要与之保持一致,甚至更好。这是我们做产品的理念。包括我们的产品一直在配置上,希望向豪华车方向看齐;但在价格上,我们希望普通人买得起,是普通人买得起的豪车。这是对零跑所谓高端产品的一个定位。媒体:你们是如何控制成本的?朱:这需要规模和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
媒体:想问问大家,零跑和合肥达成了哪些合作?例如,未来会有新的工厂或R&D中心吗?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看到了公告。大华为什么放弃了对零跑科技逐年增资的参与权?朱:我刚才也说了,合肥市和我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我们还在讨论一些细节。他们确实参与了我们B轮融资投资。第二个问题,有两点考虑,因为大华还是想回归主业,而他只是一个财务投资人,前期参与了股市。同时也是美国制裁的公司,相互之间会有一些影响,所以我们也希望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媒体:刚才你多次提到去年T03卖得很好。刚才您也提到上汽通用五菱洪光mini引领了行业内小型车的潮流。现在不光是五菱,前几天长安推出的奔驰E星也是如此。我们零跑T03的车跟他们比有什么竞争优势?今年会有什么具体措施吗?像去年的汽车下乡政策等等。,以增加我们的销售。朱:一个是我刚才解释了,我们仍然在与他们的汽车进行差异化竞争。和奔奔E-Star一样,它比洪光mini强一点,续航时间为300公里。另外,洪光mini无论是续航还是舒适度都比较简单,没有空调,所以是配置较低的产品。我刚才也说了,他们是替代山东河南河北低速电动车部分刚性需求的市场。市场上大约有一百万辆低速电动车,这是以前存在的市场。在这个时间点上,比那个要好,因为毕竟是正规厂家的车,可以有路权,价格也不贵,所以在那个市场上,我相信他们也会成长。但是我们产品的定位,一个是长续航,400公里续航起步。二是质感更好,内饰和操控更好。我们的高性能版还增加了一些智能驾驶功能,比如自动泊车等等。我们面对的市场是第二代家用车,需要更通用,性能和功能要和十几万的车一模一样,除了小一点,就是这样的市场。我们认为这个市场更类似于日本和德国的中国。日本离中国更近,人口密集。它的K车市场,包括欧洲的一些小国,比如土耳其,以色列,都是很喜欢车的。中国未来的车对他来说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对他的家庭来说也是第二辆车或者第三辆车,当他有多辆车的时候。其实我们也看到了这一点。目前我们的车更类似于欧拉的黑猫,但不是一个市场。媒体:我有两个问题想问你。第一个是关于自动驾驶的。在零跑之前,我启动了两个自动驾驶OTA的升级,好像延期了好几次。我们注意到C11发布的时候,好像一开始不会开启车道保持功能。我想问为什么?还有其他原因是因为零跑本身的自研进度比较满吗?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现在我们注意到造车新势力的一些头部公司已经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品牌形象,比如蔚来、理想、小鹏。用户在认知上有一些独特的点或者独特的标签。看来这种独特的认知还没有形成。你想从什么方向打造自己的独特性?谢谢你。朱:第一个问题,刚才说的,是关于前两款车的智能驾驶部分,因为我们刚才说的是完全从头到尾的。那天我们的芯片发布会上我也讲过。我们看到很多车企都在用Mobileye。相对来说,算法、视觉之类的东西都是第三方做的,他们没有算法,尤其是AI。整个目标……这些功能的检测和识别。我们可能周期更长,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后劲肯定会比他们大。通过不断的进步和成长,我们会做得越来越好。我们自己的内部目标是2022年底前在算法上超越特斯拉。当然我说的是大家觉得可能是大华,但是我觉得还是要想办法实现。为什么?众所周知,科技媒体可能更了解中国在人脸识别方面绝对第一。我在今天的会上说过,很多跨省消费站都取消了。人家车快过了,会通过识别车牌自动记录你的车从上海到杭州,自动给你收费,记录你在上海开了多少,在杭州开了多少。到了杭州,比如你去收费站收完费之后,他会把一部分费用分给上海段。本来是要交的,所以也许车会停下来。这些系统都是中国公司做的,比如100公里的时速,70-80公里的时速。车牌检测,一是抓取目标,同时要识别其车牌号。比如北京这个几千万人口的城市,现在每个人的人脸识别率至少要达到90%。这是人工智能的领域。现在无论是Mobileye还是特斯拉,技术路线都是基于视觉,我相信中国人一定比外国人做得更好。因为技术是一样的,用的是一样的芯片,一样的AI逻辑和方法,这是第一点。其次,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L2所有的功能都是基于车道线来检测汽车的各种状态?例如,车道保持和驾驶的逻辑是基于车道线的。而国内很多地方没有这个条件,拉链状的开口需要修补,很多地方没有车道线。所以根据中国的特点,先做辅助驾驶,再做自动驾驶,更适合中国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公司比外国公司做得更好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我们原来的母公司大华在车牌识别上,大家的PK不是一个就是两个。那太残酷了,比如拿十家想进来PK的公司来说,不管你是99,99.9还是99.95,谁好就用谁。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一定会从量变到质变,走向自动驾驶第一阵营。这是我们对未来的判断。12月底我们的ACC升级了,10月份AEB也升级了,因为真的是安全的东西,还需要更谨慎的去逐步完善。其实所有的辅助驾驶都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减少驾驶员的疲劳,让驾驶更轻松。我相信中国的企业在这方面是可以赶上国外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形象,或者说我们的定位。最近我们也发表了一些看法和意见。就像我刚才说的,是普通人买得起的豪车。这是我们产品的定位。我希望通过我们最大的努力,我们可以与BBA平起平坐,而不是比蔚来更差,并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但是我希望普通人买得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何挖掘潜力可以通过规模来实现。比如国内很多做包的企业,可以像爱马仕、LV一样时尚,但是他们的包只有两三千元,因为成本摆在那里。它的皮料、皮革、数量、人工都是一样的,而且只花了一点点。媒体:我觉得论坛上说有些用户可能对目前零跑的车型没有准确的认识,比如C和t,我想问一下我们在定义车型名称系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以后还会有更丰富的名字吗?谢谢你。朱:我们认为最好用数字来记忆。我总说我们也希望我们的产品国际化,全球化。其他车企有的用动物,有的做的是中国式的,所以它需要国际化。可能你要换,很麻烦。最好用更简单、更容易的方法来做。因为C11这个名字,所以可以玩的东西很多。我们的合作伙伴,比如双十一,也是11,也可以重叠。比如c罗也和C有关联,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关联,可以让你……记住。包括T03,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可以加深记忆的地方。我们的观点,因为我自己去过外企,或者说我们大华原来40%的销售还是来自海外,我希望是全球化的品牌形象。包括我们的设计语言,设计整个产品调性有望是一种国际化、通用化的方式。
1月15日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
1900/1/1 0:00:001月15日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
1900/1/1 0:00:001月15日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
1900/1/1 0:00:001月15日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
1900/1/1 0:00:002021年1月14日,“2021第三届中国汽车环境与健康高峰论坛”在北京、重庆两地同期连线召开。
1900/1/1 0:00:001月15日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