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总书记去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30年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以来,一股“节能减排”的绿色之风在中国悄然刮起。随着一个月前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工作”作为明年的重点任务,在提上日程的时候,我们也意识到产业链的重建重组和一套全新的标准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在此背景下,以“发展新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于1月15日至17日正式在线举办。其中,国际论坛的主题是“碳中和目标下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与汽车和交通转型”。会上,来自国内外政府、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相关企业的代表就“碳中和”转型建言献策,分享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转型之路艰难而漫长,但无论是政府、车企还是一些相关机构,都对此有着绝对的信心,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即将出台。实现“碳中和”是关系到人类未来和各国发展的大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贝亚特·特兰克曼(Beate Trankmann)首先表示,“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2020年这艰难的一年,引发了全球对人类应该如何做发展工作的重新思考。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并保护我们的社会和地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贝亚特·特兰克曼(Beate Trankmann)指出,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工业增速放缓,但全球温室水平丝毫没有下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显示,最早在2030年,地球温度可能会达到1的临界阈值。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5摄氏度。”在全球温室气体的构成中,交通运输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占到了14%,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也指出,“中国碳排放总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和2019年的增速分别为2.3%和1.9%,未来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将呈增加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因此,控制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水平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好消息是,世界各国并没有让这种情况继续恶化,而是开始陆续行动起来。比如早在2003年,加州就颁布了减少轻型汽车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踏上了减碳之旅。到目前为止,加州拥有世界上最全面的气候政策,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卡车和公交车方面;2020年11月,英国首相宣布了绿色工业革命的10点计划。政府将在该计划中投资120亿英镑,支持多达25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到2030年禁止销售新的汽柴油汽车。到2035年,所有新车必须是零排放车辆。欧盟委员会之前也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目标是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同时,在此期间,乘用车尾气排放2025年降低15%,2030年降低37%,商用车分别降低15%和31%;当然,中国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指出,“中国在去年两次多边会议上宣誓的‘碳中和’目标,不仅仅是减少某一种污染物的排放,而是实现整个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这意味着一场深刻的革命。”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同意“这些承诺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将气温变化控制在1.5至2摄氏度以内。”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改造产业和技术。虽然各国已经意识到汽车尾气排放对气候的影响不容小觑,并开始制定相应的措施,但要实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目标并不容易,仍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是政策层面。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高力表示,生态环境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管部门,要突出碳减排这个“牛鼻子”,作为源头治理。为此,生态环境部将努力制定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调峰行动计划,明确地方和重点行业的调峰目标、路线图、行动计划和配套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调峰,支持国家自主出资的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把国家目标的实现转化为地方、部门和行业的实际行动。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蔡团结也指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要有更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系统观,注重综合施策,采取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全面实现我们的目标。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蔡团结提出了四个发展方向。一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努力实现低碳公共出行。到2022年,60%以上的城市力争实现70%以上的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二是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低碳货运物流,继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建设,加快矿石公路集疏运口岸向铁路转移;第三,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努力实现低碳交通。但其中,他特别指出,要引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比如一些冬天特别冷的城市,如果出租车盲目电气化,使用起来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要因地制宜,气候条件,结合群众的市场化选择来推广,不宜盲目强制行政推广。四要加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努力实现路网低碳运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将城市公共交通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将更多城市资源赋予公共交通。同时,完善步行和骑行的出行网络,保障步行和骑行的路权,提高步行和骑行的比例,特别是在中心城区和核心区,更加注重完善慢行交通系统,让民众慢行,不至于变成熙熙攘攘的交通大动脉。此外,Beate Trankmann还补充道,乡村振兴战略应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结合。“在中国农村,停车和充电往往很方便,可以使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这将允许农村居民驾驶新能源汽车,并引导农村消费者直接转向电动出行计划。”同时,她还认为有必要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FCV)。“我们迫切需要出台一个由各部委联合发布的氢能国家战略,以绿色氢为愿景——这将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可能性,并加速中国的脱碳进程。”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院院长丹尼尔·斯珀林(Daniel Sperling)也提出了两个新想法。首先是控制车辆的增长率,他认为这将使电气化更容易。“虽然汽车的普及为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但有时似乎有些过头了。”第二个是关于燃料的脱碳。“除了出台政策推动车辆电气化,尤其是轿车、卡车和公交车,我们还必须降低燃料的碳密度。”
加州大学戴维斯交通研究院院长丹尼尔·斯珀林(Daniel Sperling)在政府的引导下,所有企业也有其应有的责任。例如,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领导者,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末,特斯拉汽车节省了56.37亿升汽油,减少了169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一个能源丰富国家2018年交通运输总排放量的90%。不过,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PG One表示,公司今年将在中国做出更大贡献。例如,其在中国的超级充电桩工厂将于今年正式投产,年产能1万个超级充电桩,这将进一步加速特斯拉在中国的充电布局,让充电和再充电更加方便快捷。
特斯拉中国总经理PG One与此同时,上海工厂生产的国产化率在稳步提升,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在建设新工厂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迭代工厂的设计和制造经验,及时更新和优化现有工艺,实现高效环保生产。”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区总裁李光国也在大会上表示,“为了实现举世瞩目的碳中和计划,现代汽车集团作为韩国的代表企业和世界第五大汽车企业,一定会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为此,中国现代汽车集团总裁李光国也发布了相应的计划:到2025年将推出23款电动车型,w……h年销量达到100万辆,到2040年实现全电动化;到2030年,预计销售氢燃料电池汽车约50万辆,氢燃料电池约70万辆;此外,还积极与各国政府、机构和企业合作,建立和完善氢能生态。“我们认为碳中和是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交通节能减排是实现交通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新能源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是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最后,正如孙逢春所说,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它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自总书记去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30年达到峰值,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以来,一股“节能减排”的绿色之风在中国悄然刮起。随着一个月前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工作”作为明年的重点任务,在提上日程的时候,我们也意识到产业链的重建重组和一套全新的标准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在此背景下,以“发展新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于1月15日至17日正式在线举办。其中,国际论坛的主题是“碳中和目标下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与汽车和交通转型”。会上,来自国内外政府、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相关企业的代表就“碳中和”转型建言献策,分享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虽然转型之路艰难而漫长,但无论是政府、车企还是一些相关机构,都对此有着绝对的信心,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即将出台。实现“碳中和”是关系到人类未来和各国发展的大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贝亚特·特兰克曼(Beate Trankmann)首先表示,“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2020年这艰难的一年,引发了全球对人类应该如何做发展工作的重新思考。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并保护我们的社会和地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贝亚特·特兰克曼(Beate Trankmann)指出,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工业增速放缓,但全球温室水平丝毫没有下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显示,最早在2030年,地球温度可能会达到1的临界阈值。比工业化前的水平高5摄氏度。”在全球温室气体的构成中,交通运输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占到了14%,而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也指出,“中国碳排放总量目前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和2019年的增速分别为2.3%和1.9%,未来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将呈增加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因此,控制交通领域的碳排放水平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当务之急。好消息是,世界各国并没有让这种情况继续恶化,而是开始陆续行动起来。比如早在2003年,加州就颁布了减少轻型汽车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踏上了减碳之旅。到目前为止,加州拥有世界上最全面的气候政策,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卡车和公交车方面;2020年11月,英国首相宣布了绿色工业革命的10点计划。政府将在该计划中投资120亿英镑,支持多达25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到2030年禁止销售新的汽柴油汽车。到2035年,所有新车必须是零排放车辆。欧盟委员会之前也发布了《欧洲绿色协议》,目标是在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同时,在此期间,乘用车尾气排放2025年降低15%,2030年降低37%,商用车分别降低15%和31%;当然,中国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指出,“中国在去年两次多边会议上宣誓的‘碳中和’目标,不仅仅是减少某一种污染物的排放,而是实现整个经济和社会的转型,这意味着一场深刻的革命。”
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同意“这些承诺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机会,可以帮助我们将气温变化控制在1.5至2摄氏度以内。”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改造产业和技术。虽然各国已经意识到汽车尾气排放对气候的影响不容小觑,并开始制定相应的措施,但要实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目标并不容易,仍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首先,是政策层面。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高力表示,生态环境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主管部门,要突出碳减排这个“牛鼻子”,作为源头治理。为此,生态环境部将努力制定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调峰行动计划,明确地方和重点行业的调峰目标、路线图、行动计划和配套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调峰,支持国家自主出资的重点项目建设,切实把国家目标的实现转化为地方、部门和行业的实际行动。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蔡团结也指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要有更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系统观,注重综合施策,采取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全面实现我们的目标。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蔡团结提出了四个发展方向。一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努力实现低碳公共出行。到2022年,60%以上的城市力争实现70%以上的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0%;二是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低碳货运物流,继续深化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建设,继续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区建设,加快矿石公路集疏运口岸向铁路转移;第三,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努力实现低碳交通。但其中,他特别指出,要引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比如一些冬天特别冷的城市,如果出租车盲目电气化,使用起来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要因地制宜,气候条件,结合群众的市场化选择来推广,不宜盲目强制行政推广。四要加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努力实现路网低碳运行。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将城市公共交通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将更多城市资源赋予公共交通。同时,完善步行和骑行的出行网络,保障步行和骑行的路权,提高步行和骑行的比例,特别是在中心城区和核心区,更加注重完善慢行交通系统,让民众慢行,不至于变成熙熙攘攘的交通大动脉。此外,Beate Trankmann还补充道,乡村振兴战略应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结合。“在中国农村,停车和充电往往很方便,可以使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这将允许农村居民驾驶新能源汽车,并引导农村消费者直接转向电动出行计划。”同时,她还认为有必要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FCV)。“我们迫切需要出台一个由各部委联合发布的氢能国家战略,以绿色氢为愿景——这将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可能性,并加速中国的脱碳进程。”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交通研究院院长丹尼尔·斯珀林(Daniel Sperling)也提出了两个新想法。首先是控制车辆的增长率,他认为这将使电气化更容易。“虽然汽车的普及为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但有时似乎有些过头了。”第二个是关于燃料的脱碳。“除了出台政策推动车辆电气化,尤其是轿车、卡车和公交车,我们还必须降低燃料的碳密度。”
加州大学戴维斯交通研究院院长丹尼尔·斯珀林(Daniel Sperling)在政府的引导下,所有企业也有其应有的责任。例如,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领导者,截至2020年第四季度末,特斯拉汽车节省了56.37亿升汽油,减少了169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一个能源丰富国家2018年交通运输总排放量的90%。不过,特斯拉中国区总经理PG One表示,公司今年将在中国做出更大贡献。例如,其在中国的超级充电桩工厂将于今年正式投产,年产能1万个超级充电桩,这将进一步加速特斯拉在中国的充电布局,让充电和再充电更加方便快捷。
特斯拉中国总经理PG One与此同时,上海工厂生产的国产化率在稳步提升,也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在建设新工厂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迭代工厂的设计和制造经验,及时更新和优化现有工艺,实现高效环保生产。”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区总裁李光国也在大会上表示,“为了实现举世瞩目的碳中和计划,现代汽车集团作为韩国的代表企业和世界第五大汽车企业,一定会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为此,中国现代汽车集团总裁李光国也发布了相应的计划:到2025年将推出23款电动车型,w……h年销量达到100万辆,到2040年实现全电动化;到2030年,预计销售氢燃料电池汽车约50万辆,氢燃料电池约70万辆;此外,还积极与各国政府、机构和企业合作,建立和完善氢能生态。“我们认为碳中和是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发展战略,交通节能减排是实现交通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新能源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是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最后,正如孙逢春所说,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它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1月15日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
1900/1/1 0:00:00宝马集团将加速推进电动化进程,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1月16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线上论坛2021在北京举行。
1900/1/1 0:00:001月15日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
1900/1/1 0:00:001月16日,PSA集团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FCA)的合并交易正式完成,双方合并成为一家全新的集团:Stellantis。
1900/1/1 0:00:001月15日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
1900/1/1 0:00:001月15日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