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百人会2021云论坛|世界银行芮泽:电气化重点不仅在个人的移动交通和道路交通上,其他的交通方式也必须取得联动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1月15日至17日,主题为“发展新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举行。今年的百人会论坛首次在网上举行。来自国内外政府、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在线分享观点、交流心得。16日上午,以“碳中和目标下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与汽车和交通转型”为主题的国际论坛拉开帷幕。主论坛下,第一个议题围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下的汽车与交通政策过程”。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说得很好。以下为演讲实录:

Beijing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陈清泰董事长感谢中国电动汽车博览会主办方百人会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发言。世界银行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密切合作伙伴。我们过去一直在密切跟踪和研究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我认为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我准备了幻灯片,但我会选择讲一下。首先,我想说说第一点。中国的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包括帮助中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目标。如你所见,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如右图所示,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在中国交通运输业中的比重持续增加,中国在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脱碳和去碳化方面仍大有可为。众所周知,交通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范围内仍在上升,因此无论是交通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绝对排放量还是占全球温室气体的比例都在上升,对我们来说挑战是艰巨的。还有一点很关键。中国的移动出行需求依然巨大。如果你看中国的人均GDP和他汽车行业的人均私家车保有量,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可能和南非甚至伊朗差不多。所以,如果有一天人均电动车保有量要和欧盟持平,那就意味着中国的汽车总量要增加3.5倍。此外,城市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与日益增长的私家车需求密切相关。从左图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城市,我们必须鼓励公众选择更多的公共交通方式,而不是依赖私家车出行。当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当下,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可能会有所顾忌,但在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向公共出行的转移。从这张幻灯片中,我们总结了世界银行关于交通行业碳排放的一些想法及其动态关系。我认为所谓的移动出行方式脱碳有三个核心要素,即规避、转移和提升。首先,我们的城市规划要让人们无论是居住、出行还是工作,在距离和时间上都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二是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燃料动力系统的能源效率,尽可能释放这些燃料的最大优势。其次,我说的是转移。所谓换乘,就是把人们的出行方式从公路交通转移到轨道交通上来。出行方式电动化不仅包括乘用车电动化,还包括不同车辆电动化,通过使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综合应用。主要是我们现在熟悉的道路交通中的两轮车和三轮车,它们占据了道路交通的主要类型。这些最常用交通工具的电气化在城市和农村地区都非常重要。除了个人,出行的电气化还包括轨道交通和港口交通。谈到未来出行的电动化,不能只关注个人移动交通还要关注道路交通,其他交通方式也必须联动。出行的电动化也与它和智能技术的交互有关,我称之为“SEAMS”联动。在未来,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这种无人驾驶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体化和联动的交通方式。比如无人驾驶汽车从机场接你后,可以送到相应的港口、公交车站或者地铁站,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联动。还有一点我们需要非常仔细地思考。我们不能因为提倡电气化和智能化而鼓励过多或不必要的私家车出行。我们必须进一步减少或抑制人们对私家车的需求。因此,在进一步推进乘用车电动化时,必须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上进一步抑制人们对私家车的需求。中国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尽管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未来中国对移动出行的需求仍然巨大。因此,在中国未来交通和汽车行业的脱碳中,未来乘用车市场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如何将新需求转化为电气化,将是中国巨大的增长机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积累了大量的先发优势和经验,因此如何利用这些经验进一步保持市场优势也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机遇之一。同时,中国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动力电池、新能源储能等等,有很多巨大的优势。此外,中国的消费者和行业可以积极快速地拥抱技术的变化和改变。有哪些挑战?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中,更应该关注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排放,尤其是发电机组本身能否真正脱碳脱碳。前面的发言者也提到了所谓的生命周期排放。如果考虑一下当初制造原材料的时候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动力源,可以看到现在已经上路的再生资源汽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干净。当然,可再生资源也面临一些障碍,比如发电的不稳定性,需要进一步解决。此外,中国的私家车需求仍在增长,未来进一步抑制私家车的增长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此外,政策还面临着不连贯的问题,不同辖区之间出现不连贯、碎片化的现象,意味着公共交通变得更加困难。前面的发言者已经多次提到,公路交通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铁路和其他港口交通的比例仍然较低。然后,在谈了利弊之后,我们也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其他国家一样,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出台相应的融资政策、辅助方案,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以及监管框架,来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政策框架。我就说到这里。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1月15日至17日,以“发展新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举行。今年的百人会论坛首次在网上举行。来自国内外政府、行业组织、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在线分享观点、交流心得。16日上午,以“碳中和目标下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与汽车和交通转型”为主题的国际论坛拉开帷幕。主论坛下,第一个议题围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下的汽车与交通政策过程”。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说得很好。以下为演讲实录:

Beijing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陈清泰董事长感谢中国电动汽车博览会主办方百人会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发言。世界银行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密切合作伙伴。我们过去一直在密切跟踪和研究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我认为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我准备了幻灯片,但我会选择讲一下。首先,我想说说第一点。中国的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包括帮助中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和目标。如你所见,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如右图所示,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在中国交通运输业中的比重持续增加,中国在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脱碳和去碳化方面仍大有可为。众所周知,交通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范围内仍在上升,因此无论是交通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绝对排放量还是占全球温室气体的比例都在上升,对我们来说挑战是艰巨的。还有一点很关键。中国的移动出行需求依然巨大。如果你看中国的人均GDP和他汽车行业的人均私家车保有量,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可能和南非甚至伊朗差不多。所以,如果有一天人均电动车保有量要和欧盟持平,那就意味着中国的汽车总量要增加3.5倍。此外,城市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与日益增长的私家车需求密切相关。从左图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城市,我们必须鼓励公众选择更多的公共交通方式,而不是依赖私家车出行。当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当下,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可能会有所顾忌,但在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向公共出行的转移。从这张幻灯片中,我们总结了世界银行关于交通行业碳排放的一些想法及其动态关系。我认为所谓的移动出行方式脱碳有三个核心要素,即规避、转移和提升。首先,我们的城市规划要让人们无论是居住、出行还是工作,在距离和时间上都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二是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燃料动力系统的能源效率,尽可能释放这些燃料的最大优势。其次,我说的是转移。所谓换乘,就是把人们的出行方式从公路交通转移到轨道交通上来。出行方式电动化不仅包括乘用车电动化,还包括不同车辆电动化,通过使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综合应用。主要是我们现在熟悉的道路交通中的两轮车和三轮车,它们占据了道路交通的主要类型。这些最常用交通工具的电气化在城市和农村地区都非常重要。除了个人,出行的电气化还包括轨道交通和港口交通。谈到未来出行的电动化,不能只关注个人移动交通还要关注道路交通,其他交通方式也必须联动。出行的电动化也与它和智能技术的交互有关,我称之为“SEAMS”联动。在未来,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这种无人驾驶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一体化和联动的交通方式。比如无人驾驶汽车从机场接你后,可以送到相应的港口、公交车站或者地铁站,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联动。还有一点我们需要非常仔细地思考。我们不能因为提倡电气化和智能化而鼓励过多或不必要的私家车出行。我们必须进一步减少或抑制人们对私家车的需求。因此,在进一步推进乘用车电动化时,必须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上进一步抑制人们对私家车的需求。中国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尽管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未来中国对移动出行的需求仍然巨大。因此,在中国未来交通和汽车行业的脱碳中,未来乘用车市场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如何将新需求转化为电气化,将是中国巨大的增长机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电动汽车市场积累了大量的先发优势和经验,因此如何利用这些经验进一步保持市场优势也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机遇之一。同时,中国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动力电池、新能源储能等等,有很多巨大的优势。此外,中国的消费者和行业可以积极快速地拥抱技术的变化和改变。有哪些挑战?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广中,更应该关注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排放,尤其是发电机组本身能否真正脱碳脱碳。前面的发言者也提到了所谓的生命周期排放。如果考虑一下当初制造原材料的时候使用的是什么样的动力源,可以看到现在已经上路的再生资源汽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干净。当然,可再生资源也面临一些障碍,比如发电的不稳定性,需要进一步解决。此外,中国的私家车需求仍在增长,未来进一步抑制私家车的增长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此外,政策还面临着不连贯的问题,不同辖区之间出现不连贯、碎片化的现象,意味着公共交通变得更加困难。前面的发言者已经多次提到,公路交通是中国最重要的交通方式,铁路和其他港口交通的比例仍然较低。然后,在谈了利弊之后,我们也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其他国家一样,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出台相应的融资政策、辅助方案,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以及监管框架,来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政策框架。我就说到这里。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标签:北京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一电调查 | 你的下一辆车长啥样?

亲爱的朋友,平常年代,“你的下一辆车长啥样?”这样的问题,问不出花来。但是,我们不在平常年代。你和你的朋友,正在经历非凡的变革年代,并且,你们就是变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1900/1/1 0:00:00
百人会2021云论坛|英飞凌曹彦飞:英飞凌将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

1月15日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

1900/1/1 0:00:00
三个方面着手 宝马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1月16日,在2021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

1900/1/1 0:00:00
早有计划 苹果有意向收购初创企业Canoo

日前,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为了推进纯电动汽车项目的发展,在2020年上半年有意向收购初创公司Canoo。

1900/1/1 0:00:00
百人会2021云论坛|捷豹路虎解峰:要实现碳排放的目标,政府需要起到更大的作用

1月15日17日,以“新发展格局与汽车产业变革”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1)在北京召开。

1900/1/1 0:00:00
Mobileye副总裁Erez:TOPS数字不过是过去的数值竞赛

特斯拉和新造车空前的现金储备,正割裂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市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