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猎人”李书福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今年以来,新能源和新势力真的很热。从股票到基金,从资本到媒体关注,共同把这个行业推向了全社会的焦点。比如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新品牌的芝麻大一点,甚至马斯克随便说的一句话就能进入流量的漩涡,这也说明这个行业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从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神话的裂缝,到法系和韩系越来越难进入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视线,时代正在分化,新的颠覆正在将传统车企推向变革的浪潮。没有什么愿意不愿意,准备好不准备,毕竟淘汰和存在往往只在一瞬间。

Volvo, Weilai, Concept, Tesla, BYD

作为传统车企,中国乘用车销量第一的中国品牌吉利,最近也频频上热搜,但其方式与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的口碑不太一样。如果说后者是新能源的标杆,那么吉利就是新时代“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的典范,或许吉利可以称得上是汽车圈的“猎人”:FF、力帆、腾讯、百度、富士康、胜保金融,等等。

是的,熟悉套路的人似乎都习惯了。吉利“买买买”的新闻大多是从传言开始,然后是“不予置评”,最后是“认可、接触”。最后,在大家似乎都有点累了,甚至忘记了的时候,突然宣布之前的事情都是真的,都是成功的,很尴尬。

最近关于吉利buy buy收购的一个消息是,吉利已经投资FF,帮助贾跃亭造车。其次,吉利成功重组力帆,引入枫叶汽车,让吉利的技术转型又上了一步。关于李书福和贾跃亭的牵手关系,在外界看来很不可思议。毕竟后者已经被定性为“子”。吉利会如何收场?时隔两年多,吉利终于重组了力帆。李书福接下来会怎么做?

Volvo, Weilai, Concept, Tesla, BYD

为什么又是李书福?为什么不是长城或者比亚迪?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让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李书福和吉利的思维,就像马斯克的思维异于常人一样。

回顾吉利之前的几十起收购案,这些案例之间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不难发现李书福这几年收购背后的原因是,商业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如抄底、需求、合作共赢,都被吉利充分运用。这是商业的最高境界吗?

最著名的是十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年后,沃尔沃活了过来,而且管理得很好。先不说吉利“虎归山”、“吉利就是吉利,沃尔沃就是沃尔沃”的睿智经营理念。至少吉利用18亿美元撬动了过去10年的辉煌时刻,这就是抄底的魅力。因为李书福觉得沃尔沃有技术有实力,缺的是市场和钱,恰逢美国金融危机,是抄底的好时机。

Volvo, Weilai, Concept, Tesla, BYD

摸清福特和沃尔沃的需求,再去思考一些新的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比如共同开发新的架构,充分发挥规模效应,给对方主动权,最后把自己的诉求放在最低的位置,极具诱惑性和未来性,让对方难以拒绝。

在收购宝腾和路特斯上,吉利依然打出了对方很难拒绝的概念。它要技术给技术,要产品给产品,要钱给钱。还留下了宝腾0.1%以上的股权作为民族汽车霸主的代表。吉利自己的诉求不多,就是抢占市场,和宝腾分享利润,提高市场份额,提高吉利的国际声誉,把利益放的更长远。

在猎豹、华菱星马、力帆等收购案中,吉利看重的不仅仅是边缘化品牌抄底的良机,而是……o龙头汽车企业的重组不仅促进了破产企业和品牌的发展,还促进了当地的产业发展、税收和就业。只要吉利没有得到太多,一般地方都非常愿意扫清一切障碍,张开双臂迎接吉利的“好运”。

Volvo, Weilai, Concept, Tesla, BYD

一方面,吉利会巩固在传统燃油汽车市场的地位,特别是通过与各个地方的捆绑,比如生产基地、地方资金、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扩张的道路上,吉利可以分担风险,应对变革时代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好的情况。

当然,在新能源转型的道路上,吉利也在努力,希望能更快见成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电动出行科技公司。”这是吉利的新目标。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吉利这两年能在黑天鹅的变化中破浪前行,频频出现在与科技公司和新势力的不断接触中。

今年年初,业内传出吉利将以3亿美元入股蔚来,并为蔚来签约。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毋庸置疑。吉利在新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中是滞后的,尤其是“蓝色吉利行动”的夭折和几何品牌的萎靡。吉利尤其需要一个能够支撑新路径的分支。然而没想到,合肥市政府半路杀出,最后价格比吉利还高。

Volvo, Weilai, Concept, Tesla, BYD

可惜吉利错过了蔚来这样的好牌。毕竟如果当时吉利拿下了蔚来,仅从财务投入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笔丰厚的收入(合肥用70亿赚了1000亿)。如果从品牌或者技术上做一些动作,就不仅仅是股价和市值涨了多少的问题了。

所以,无论是帮助贾跃亭造车,还是成功重组破产的力帆发展枫叶汽车,无论是与富士康合作造车,还是参股百度这样的科技公司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最近的步骤和路径都充满了无限的激进,就像赢者通吃,绝不会错过未来任何可能的机会,哪怕是试错。

“只要能合作共赢,什么模式都可以谈。”这是李书福在之前的文章中对吉利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反思。因此,在行业转型中,吉利将触角伸向了更多的世界和领域,版图从中国各大省市到瑞典、东南亚、美国,业务领域横跨乘用车、商用车、未来出行服务甚至银行,令人眼花缭乱。

Volvo, Weilai, Concept, Tesla, BYD

然而,在风云变幻的世界里,吉利的冒险真的能顺利落地吗?最明显的一个案例是,2009年,吉利收购了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但经营几年后,一直亏损,随后吉利将公司出售。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吉利的版图是会继续扩张,还是在经历了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后会有所瘦身?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毫无疑问,大规模收购拼接的吉利帝国版图,显然已经超出了当前行业的既有目标和想象。“猎人”李书福在猎什么?单个事物分析起来似乎可以理解,但把所有信息混在一起,处处充满矛盾,就令人费解了。

文/杜新于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登陆《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今年以来,新能源、新势力真的很热。从股票到基金,从资本到媒体关注,共同把这个行业推向了全社会的焦点。比如特斯拉、蔚来等新能源、新品牌的芝麻大一点,甚至马斯克随便说的一句话就能进入流量的漩涡,这也说明这个行业正在发生分……e变化。

从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神话的裂缝,到法系和韩系越来越难进入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视线,时代正在分化,新的颠覆正在将传统车企推向变革的浪潮。没什么愿意不愿意的,准备好没准备好的,毕竟淘汰和存在往往只在一瞬间。

Volvo, Weilai, Concept, Tesla, BYD

作为传统车企,中国乘用车销量第一的中国品牌吉利,最近也频频上热搜,但其方式与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的口碑不太一样。如果说后者是新能源的标杆,那么吉利就是新时代“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的典范,或许吉利可以称得上是汽车圈的“猎人”:FF、力帆、腾讯、百度、富士康、胜保金融,等等。

是的,熟悉套路的人似乎都习惯了。吉利“买买买”的新闻大多是从传言开始,然后是“不予置评”,最后是“认可、接触”。最后,在大家似乎都有点累了,甚至忘记了的时候,突然宣布之前的事情都是真的,都是成功的,很尴尬。

最近关于吉利buy buy收购的一个消息是,吉利已经投资FF,帮助贾跃亭造车。其次,吉利成功重组力帆,引入枫叶汽车,让吉利的技术转型又上了一步。关于李书福和贾跃亭的牵手关系,在外界看来很不可思议。毕竟后者已经被定性为“子”。吉利会如何收场?时隔两年多,吉利终于重组了力帆。李书福接下来会怎么做?

Volvo, Weilai, Concept, Tesla, BYD

为什么又是李书福?为什么不是长城或者比亚迪?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让外界不得不重新审视李书福和吉利的思维,就像马斯克的思维异于常人一样。

回顾吉利之前的几十起收购案,这些案例之间似乎有很多相似之处。不难发现李书福这几年收购背后的原因是,商业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规律,如抄底、需求、合作共赢,都被吉利充分运用。这是商业的最高境界吗?

最著名的是十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年后,沃尔沃活了过来,而且管理得很好。先不说吉利“虎归山”、“吉利就是吉利,沃尔沃就是沃尔沃”的睿智经营理念。至少吉利用18亿美元撬动了过去10年的辉煌时刻,这就是抄底的魅力。因为李书福觉得沃尔沃有技术有实力,缺的是市场和钱,恰逢美国金融危机,是抄底的好时机。

Volvo, Weilai, Concept, Tesla, BYD

摸清福特和沃尔沃的需求,再去思考一些新的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比如共同开发新的架构,充分发挥规模效应,给对方主动权,最后把自己的诉求放在最低的位置,极具诱惑性和未来性,让对方难以拒绝。

在收购宝腾和路特斯上,吉利依然打出了对方很难拒绝的概念。它要技术给技术,要产品给产品,要钱给钱。还留下了宝腾0.1%以上的股权作为民族汽车霸主的代表。吉利自己的诉求不多,就是抢占市场,和宝腾分享利润,提高市场份额,提高吉利的国际声誉,把利益放的更长远。

在猎豹、华菱星马、力帆等收购中,吉利不仅看重了边缘化品牌抄底的好机会,龙头汽车企业的重组不仅促进了破产企业和品牌,也促进了当地的产业发展、税收和就业。只要吉利没有得到太多,一般地方都非常愿意扫清一切障碍,张开双臂迎接吉利的“好运”。

< img alt = "沃尔沃、蔚来、概念、特斯拉、比亚迪"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22211782149/4 . jp……/>

一方面,吉利会巩固在传统燃油汽车市场的地位,特别是通过与各个地方的捆绑,比如生产基地、地方资金、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在扩张的道路上,吉利可以分担风险,应对变革时代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好的情况。

当然,在新能源转型的道路上,吉利也在努力,希望能更快见成效。“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电动出行科技公司。”这是吉利的新目标。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吉利这两年能在黑天鹅的变化中破浪前行,频频出现在与科技公司和新势力的不断接触中。

今年年初,业内传出吉利将以3亿美元入股蔚来,并为蔚来签约。这一事件的真实性毋庸置疑。吉利在新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中是滞后的,尤其是“蓝色吉利行动”的夭折和几何品牌的萎靡。吉利尤其需要一个能够支撑新路径的分支。然而没想到,合肥市政府半路杀出,最后价格比吉利还高。

Volvo, Weilai, Concept, Tesla, BYD

可惜吉利错过了蔚来这样的好牌。毕竟如果当时吉利拿下了蔚来,仅从财务投入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笔丰厚的收入(合肥用70亿赚了1000亿)。如果从品牌或者技术上做一些动作,就不仅仅是股价和市值涨了多少的问题了。

所以,无论是帮助贾跃亭造车,还是成功重组破产的力帆发展枫叶汽车,无论是与富士康合作造车,还是参股百度这样的科技公司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最近的步骤和路径都充满了无限的激进,就像赢者通吃,绝不会错过未来任何可能的机会,哪怕是试错。

“只要能合作共赢,什么模式都可以谈。”这是李书福在之前的文章中对吉利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反思。因此,在行业转型中,吉利将触角伸向了更多的世界和领域,版图从中国各大省市到瑞典、东南亚、美国,业务领域横跨乘用车、商用车、未来出行服务甚至银行,令人眼花缭乱。

Volvo, Weilai, Concept, Tesla, BYD

然而,在风云变幻的世界里,吉利的冒险真的能顺利落地吗?最明显的一个案例是,2009年,吉利收购了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但经营几年后,一直亏损,随后吉利将公司出售。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吉利的版图是会继续扩张,还是在经历了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后会有所瘦身?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毫无疑问,大规模收购拼接的吉利帝国版图,显然已经超出了当前行业的既有目标和想象。“猎人”李书福在猎什么?单个事物分析起来似乎可以理解,但把所有信息混在一起,处处充满矛盾,就令人费解了。

文/杜新于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和“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微信官方账号,或登陆《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标签:沃尔沃蔚来理念特斯拉比亚迪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吉利“很忙”

题图来自“收费图库”“2020年,我们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公司整体销量的90以上。”6年前,一度被贴上“狂人”标签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放言。

1900/1/1 0:00:00
百度造车进行时:股权结构曝光 或落地上海招揽江浙沪人才

百度造车的进程正在提速。新浪科技从多个渠道独家获悉,多家猎头公司正在为百度于江浙沪地区招揽造车的人才,此次招揽的对象以中层骨干为主,包括总监、副总监以及高级经理等职位。

1900/1/1 0:00:00
【国际快讯】福特谷歌签6年合作协议;雷克萨斯品牌将全面整改;LG化学将为Lordstown供应电动车电池

福特谷歌签署6年协议合作车载互联和云服务2月1日,福特汽车和谷歌宣布建立特殊战略合作关系,以加速福特转型和重塑互联汽车体验。

1900/1/1 0:00:00
全面电气化 捷尼赛思注册6款电动车商标

日前,我们从海外媒体获悉,捷尼赛思在韩国注册了6个电动车商标,分别是G70e、G80e、G90e以及GV70e、GV80e、GV90e。

1900/1/1 0:00:00
2021∣格局与趋势(上):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悠长

“你和徐锋在一起吗?他到底是怎么了啊?”12月10日上午9:56,徐锋太太一阵急促的电话拨过来带着哭腔,和惊慌的啜泣。

1900/1/1 0:00:00
【一周车话】贾不假,假做真时真亦假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红楼梦》第四回,贾雨村从门人提供的“护官符””里了解了四大家族的实力。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