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手机厂商接连入局 跨界造车能否照进现实?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几年前,在硅谷出道的特斯拉第一次将大屏放入车内,开启了互联网汽车的新时代。如今,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高举“智能汽车”大旗,欲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融入汽车,赋予其“智能终端”的全新角色。当然,在汽车智能化的道路上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那就是在智能终端领域耕耘多年的手机厂商。

联想到几年前新生力量蜂拥而至的场景,现在的手机厂商无疑是看中了智能汽车的巨大市场前景。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辆,其中中国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约合13万亿元人民币)。面对软件主导的汽车时代和“万亿级蓝海”的诱惑,拥有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厂商自然不会放弃进入汽车行业的机会。因此,以苹果、小米、华为为首的主流手机厂商相继发布了汽车计划。

第一手机厂商苹果CarPlay集中发布汽车专利技术。

作为汽车智能互联的先行者,苹果早在2013年就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推出了iOS in the Car计划,如今已是几乎覆盖主流汽车品牌的CarPlay车载系统。通过与苹果手机连接,直接操作车载多媒体系统中的手机APP,完美解决车主在用车过程中的痛点,苹果也在“智能汽车”的阵地战中占得先机。

Hyundai, Kia, Tesla, BYD, Volkswagen

此后,苹果还推出了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泰坦”,并发布了一系列技术专利。从最新的四项专利来看,自动驾驶安全成为这些专利技术的核心卖点。

除了苹果,国内手机厂商也掀起了汽车专利的热潮。2021年1月,华为发布了两大技术,包括96线激光雷达和“减速器、动力总成和车辆”的新专利,也涉及安全和自动驾驶。另一家手机厂商小米也于2021年2月2日发布了“控制车辆灯光的方法及装置”专利。通过获取车辆周围环境的灯光速度,精确控制灯光进行相关操作,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性;vivo、OPPO等其他手机厂商也纷纷推出汽车专利技术,决心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手机厂商跨界车是“玩票”还是“来真的”?

在继续发布汽车相关专利技术的同时,一些手机制造商还将触角伸向了造车领域。苹果很早之前就发布了自动驾驶汽车“iCar”的原型车,并为其准备了大量的先进人才和技术,但长期缺乏合作伙伴导致苹果汽车迟迟不能量产。最近苹果在加快造车步伐,被日产、现代、起亚等多家车企辟谣。最后现代汽车集团接手,委托起亚部门负责苹果汽车项目。新车有望在起亚位于格鲁吉亚的工厂投产,但具体的合作形式和量产时间还要等待官方的进一步确认。

Hyundai, Kia, Tesla, BYD, Volkswagen

几乎在苹果与现代汽车集团达成合作协议的同时,国产手机厂商小米也决定造车。事实上,近年来关于小米造车的传言甚嚣尘上。雷军两次拜访特斯拉CEO马斯克,表达对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热情。虽然该车尚未正式公布,但相信小米很可能会采用和苹果一样的代工模式。

Hyundai, Kia, Tesla, BYD, Volkswagen

与苹果、小米的野心不同,国产手机巨头华为更加务实,专注于“智能汽车”业务的技术层面,通过打造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为汽车企业提供软硬件支持。目前,华为已经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包括车载传感器、自动驾驶、芯片研发、三大动力系统、5G技术等。但华为并没有激进地采取直接造车的策略,而是以合作的形式与汽车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与汽车圈交朋友。华为联合一汽、SAIC、广汽、长城、比亚迪、奇瑞等18家汽车企业,共同组建“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汽车的投放。此外,华为还与四维图新、中国移动、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泰伯等技术提供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内容集中在汽车智能化相关技术上。

三大手机厂商以不同的形式涉足汽车领域。苹果最大的优势显然是资金雄厚。截至记者发稿时,苹果总市值约为2.12万亿美元,市值排名全球第一,相当于大众、丰田、通用等传统汽车厂商的总和。此外,从一系列专利来看,苹果也拥有制造智能汽车所需的技术,比传统汽车厂商更注重技术与人性的结合。小米给人的感觉是拥有极佳的生态链布局,从电视到牙刷、螺丝刀,应有尽有。据悉,小米已宣布将造车或推出全新品牌。相信未来小米推出的智能汽车,也会以生活为切入点,成为其整个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华为虽然没有正式加入造车阵营,但已经储备了完善的智能汽车相关技术,不仅包括未来主流的5G和自动驾驶,还包括三电系统、芯片研发等核心技术。可以说,华为完全有能力自主制造智能汽车。

芯片危机促使手机厂商转型。下一个特斯拉值得期待。

从2020年底开始,芯片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全球汽车行业,导致大量汽车企业减产,相对稳固的供应体系面临巨大考验。在这次芯片危机的影响下,有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厂商被一些汽车公司视为救命稻草,从而推动了更多的跨界合作。

< img alt = "现代、起亚、特斯拉、比亚迪、大众……gen "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21750584221/4 . jpg "/>

通过苹果和起亚的合作,不难看出,一直拒绝代工模式的现代汽车集团,在几轮谈判后,终于妥协,愿意为苹果生产汽车。究其原因,除了看中苹果的相关技术专利,或许核心的高性能计算芯片也是现代汽车集团急需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芯片危机也在促使手机厂商纷纷转型,与汽车企业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以前手机厂商很难找到合适的汽车合作伙伴,现在轮到汽车企业积极寻求跨界合作了。一进一退之间,手机厂商在合作中的话语权在不断提升。

Hyundai, Kia, Tesla, BYD, Volkswagen

虽然距离手机厂商推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产品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可以预见,这种跨界造车的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掌握了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手机厂商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技术集成的能力。如果三电系统有所突破,下一个特斯拉诞生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当然,这些手机厂商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代工模式的不确定性。如何控制产品质量,保证生产效率,避免交货延迟和质量缺陷,是这些跨界手机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几年前,在硅谷出道的特斯拉第一次将大屏放入车内,开启了互联网汽车的新时代。如今,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高举“智能汽车”大旗,欲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融入汽车,赋予其“智能终端”的全新角色。当然,在汽车智能化的道路上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那就是在智能终端领域耕耘多年的手机厂商。

联想到几年前新生力量蜂拥而至的场景,现在的手机厂商无疑是看中了智能汽车的巨大市场前景。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联网汽车数量将接近7400万辆,其中中国联网汽车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此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35年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约合13万亿元人民币)。面对软件主导的汽车时代和“万亿级蓝海”的诱惑,拥有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厂商自然不会放弃进入汽车行业的机会。因此,以苹果、小米、华为为首的主流手机厂商相继发布了汽车计划。

第一手机厂商苹果CarPlay集中发布汽车专利技术。

作为汽车智能互联的先行者,苹果早在2013年就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推出了iOS in the Car计划,如今已是几乎覆盖主流汽车品牌的CarPlay车载系统。通过与苹果手机连接,直接操作车载多媒体系统中的手机APP,完美解决车主在用车过程中的痛点,苹果也在“智能汽车”的阵地战中占得先机。

Hyundai, Kia, Tesla, BYD, Volkswagen

此后,苹果还推出了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泰坦”,并发布了一系列技术专利。从最新的四项专利来看,自动驾驶安全成为这些专利技术的核心卖点。

除了苹果,国内手机厂商也掀起了汽车专利的热潮。2021年1月,华为发布了两大技术,包括96线激光雷达和“减速器、动力总成和车辆”的新专利,也涉及安全和自动驾驶。另一家手机厂商小米也于2021年2月2日发布了“控制车辆灯光的方法及装置”专利。通过获得……车辆周围环境的灯光速度,它精确地控制灯光执行相关操作,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vivo、OPPO等其他手机厂商也纷纷推出汽车专利技术,决心进军“智能汽车”领域。

手机厂商跨界车是“玩票”还是“来真的”?

在继续发布汽车相关专利技术的同时,一些手机制造商还将触角伸向了造车领域。苹果很早之前就发布了自动驾驶汽车“iCar”的原型车,并为其准备了大量的先进人才和技术,但长期缺乏合作伙伴导致苹果汽车迟迟不能量产。最近苹果在加快造车步伐,被日产、现代、起亚等多家车企辟谣。最后现代汽车集团接手,委托起亚部门负责苹果汽车项目。新车有望在起亚位于格鲁吉亚的工厂投产,但具体的合作形式和量产时间还要等待官方的进一步确认。

Hyundai, Kia, Tesla, BYD, Volkswagen

几乎在苹果与现代汽车集团达成合作协议的同时,国产手机厂商小米也决定造车。事实上,近年来关于小米造车的传言甚嚣尘上。雷军两次拜访特斯拉CEO马斯克,表达对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热情。虽然该车尚未正式公布,但相信小米很可能会采用和苹果一样的代工模式。

Hyundai, Kia, Tesla, BYD, Volkswagen

与苹果、小米的野心不同,国产手机巨头华为更加务实,专注于“智能汽车”业务的技术层面,通过打造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为汽车企业提供软硬件支持。目前,华为已经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包括车载传感器、自动驾驶、芯片研发、三大动力系统、5G技术等。但华为并没有激进地采取直接造车的策略,而是以合作的形式与汽车公司保持密切联系,与汽车圈交朋友。华为联合一汽、SAIC、广汽、长城、比亚迪、奇瑞等18家汽车企业,共同组建“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汽车的投放。此外,华为还与四维图新、中国移动、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泰伯等技术提供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内容集中在汽车智能化相关技术上。

三大手机厂商以不同的形式涉足汽车领域。苹果最大的优势显然是资金雄厚。截至记者发稿时,苹果总市值约为2.12万亿美元,市值排名全球第一,相当于大众、丰田、通用等传统汽车厂商的总和。此外,从一系列专利来看,苹果也拥有制造智能汽车所需的技术,比传统汽车厂商更注重技术与人性的结合。小米给人的感觉是拥有极佳的生态链布局,从电视到牙刷、螺丝刀,应有尽有。据悉,小米已宣布将造车或推出全新品牌。相信未来小米推出的智能汽车,也会以生活为切入点,成为其整个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华为虽然没有正式加入造车阵营,但已经储备了完善的智能汽车相关技术,不仅包括未来主流的5G和自动驾驶,还包括三电系统、芯片研发等核心技术。可以说,华为完全有能力自主制造智能汽车。

芯片危机促使手机厂商转型。下一个特斯拉值得期待。

从2020年底开始,芯片短缺问题一直困扰着全球汽车行业,导致大量汽车企业减产,相对稳固的供应体系面临巨大考验。在这次芯片危机的影响下,有芯片研发能力的手机厂商被一些汽车公司视为救命稻草,从而推动了更多的跨界合作。

< img alt = "现代、起亚、特斯拉、比亚迪、大众……gen "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21750584221/4 . jpg "/>

通过苹果和起亚的合作,不难看出,一直拒绝代工模式的现代汽车集团,在几轮谈判后,终于妥协,愿意为苹果生产汽车。究其原因,除了看中苹果的相关技术专利,或许核心的高性能计算芯片也是现代汽车集团急需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芯片危机也在促使手机厂商纷纷转型,与汽车企业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以前手机厂商很难找到合适的汽车合作伙伴,现在轮到汽车企业积极寻求跨界合作了。一进一退之间,手机厂商在合作中的话语权在不断提升。

Hyundai, Kia, Tesla, BYD, Volkswagen

虽然距离手机厂商推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产品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可以预见,这种跨界造车的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掌握了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手机厂商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技术集成的能力。如果三电系统有所突破,下一个特斯拉诞生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当然,这些手机厂商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代工模式的不确定性。如何控制产品质量,保证生产效率,避免交货延迟和质量缺陷,是这些跨界手机厂商需要考虑的问题。

标签:现代起亚特斯拉比亚迪大众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美版小鹏”Lucid将与SPAC合并上市:特斯拉前工程师继续担任CEO

北京时间2月23日上午消息,据报道,电动汽车制造商LucidMotors将成为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该公司将通过一笔价值44亿美元的交易完成上市。

1900/1/1 0:00:00
无人驾驶+共享模式+电动汽车=未来新出行

“汽车正在迎来一场百年一遇的大变革”早就是一句已经说腻了也听腻了的老话。我们有幸身处变革之中,对近几年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体会。

1900/1/1 0:00:00
电动卡车制造商Xos将借壳上市 估值20亿美元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电动商用汽车制造商Xos已经同意与空白支票公司NextGenAcquisitionCorp合并上市。

1900/1/1 0:00:00
哪吒汽车48小时深度试驾,抢TA!

继去年联合千名网红打破吉尼斯纪录后,哪吒汽车今年又携手芝麻信用搞起了事情。2月22日,哪吒汽车联合芝麻信用推出“信用试驾活动”,消费者可凭信用资产芝麻粒享受48小时深度试驾和上门试驾。

1900/1/1 0:00:00
第二波涨价潮来袭!这一产品把握汽车芯片命门 部分厂商却停止接单

由于晶圆代工与封测产能不足,MCU涨价动力充足。多家MCU厂商近日再次宣布调涨价格,甚至停止接单。

1900/1/1 0:00:00
雷诺亏损引猜测,戴姆勒或趁虚而入

雷诺集团如今糟糕的财务表现似乎正在将其引向更加不确定的未来。上周,雷诺集团公布了2020财年的财务报表。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