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零件“最黑暗的时刻”吗?
就连大陆集团的负责人也不情愿地承认,这是整个行业自二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局面。以前赚得盆满钵满的巨头,其实也有大规模裁员的一天。核心指标的业绩数据几乎全线下跌,面对媒体镜头的高管们不知所措。
产业秩序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阵痛。汽车零部件行业70年来最大的危机终于在2020年落下帷幕,但我们仍然好奇这艰难的一年给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横向对比的影响。
在充满危机和转型机遇的拐点下,经过新一轮的洗礼,江湖的地位和实力排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现在,一切都揭晓了。
6月28日,《汽车新闻》发布了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名单。与往年一样,该榜单根据上一年度在汽车行业配套市场的营业收入/销售额对供应商进行了排名。
自2005年第一次上榜以来,已经是第17次上榜。尽管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并且一些参考收入数据来自估算值,但《汽车新闻》的这份报告仍然是全球最权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名单。
流行病重压下的艰难一年
整体来看,大部分零部件公司的营业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在排名的波动和榜单座次的重新洗牌。
但我们可以看到,前十大零部件巨头相对稳定,罗伯特博世依然稳坐第一,2020年累计营收465.15亿美元,连续第十一年夺冠。
亚军仍然是来自日本的电装,但ZF超越麦格纳国家跃居榜单第三位,而去年获得第四名的大陆集团滑落至第六位,无缘榜单前五。
大陆集团的衰落是零部件巨头压力的一个缩影。
去年下半年,大陆航空宣布进一步裁员,或将裁减至多13%的员工,以实现每年至少10亿欧元的成本削减计划。此轮减持计划覆盖范围广,向下“动刀”速度快于业界预期。90%的重组措施将在2025年前全面实施,共影响3万个工作岗位,约1.3万个德国工作岗位将转移至其他地区或被裁撤。
然后,在11月,mainland China的首席执行官德根哈特因健康原因离职。这个被集团“史上最严裁员”的CEO,最后被“裁”了一地鸡毛,结局似乎略显讽刺。裁员越激进,焦虑越蔓延。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内地累计营收296.8亿美元,相比2019年的353亿美元,下滑严重。
前十大零部件供应商中,现代莫比乌斯、佛吉亚、李尔、法雷奥的排名没有变化,与2020年榜单相同。
继续“阅读”这份最新的排名榜单,排名前十的公司波动更加明显。盛骏汽车安全系统公司、美国车桥控股公司、马瑞利公司、安东林公司和库柏标准汽车公司的排名下降严重,而包括天纳克、埃伯赫、NGK、普里斯顿集团和严蕊理化在内的零部件公司的排名大幅上升。
如果按照主要零部件供应商的总部来划分日美德系企业的上市公司,根据汽车公社/C维的统计,最新榜单中日系企业占23家,美系企业占23家,德系企业占18家,三大汽车工业强国在零部件百强榜单中依然占据绝对的排名份额优势。
横向对比,仅有8家韩国企业、3家加拿大企业、8家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企业进入榜单,增加一家。
< img alt = "北京……g、现代"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1504097744/5 . jpg "/>
除了中国惠州德赛四维,今年的百强榜单中又出现了五张新面孔,这也为过去一年的“英雄榜”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多了慢慢解读和玩味的新空间。这5家新企业是韩国的罗瑜尤拉公司、德国安迪投资的阿德勒佩尔泽控股公司、美国的文杰根瑟姆公司和德国汉德的亨尼斯汽车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业在最新的百强榜单中“消失”了,如来自德国的科德宝集团、被博格华纳收购的德尔福科技旗下的德尔福科技和来自日本的Alps Aliphine。
“中国军团”的崛起
如前所述,百强榜单中已经有8家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企业,新增1家。对于中国的上榜企业来说,原有的7家企业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成为了本次榜单的最大亮点之一。
那么,为什么“中国军团”能突然出现在最新的榜单中呢?在这八家中国上市企业的背后,通过企业的基本盘和年度业绩数据,可以挖掘出哪些行业趋势和新格局?
事实上,中国力量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早在一两家十大零部件巨头中就可见一斑。如果打开2020年前三的业绩报告,中国将是一个关键词。
过去一年,中国成为博世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成为集团稳定业绩、保持排名的关键市场。得益于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以及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品和工业技术的逐步复苏,博世2020年在华业绩逆势增长,销量同比增长约9.1%。
中国市场对电装的贡献还是很重要的。根据公司2020财年业绩数据,包括日本大陆、欧洲和北美多个国家和地区,营收都在下滑。只有中国支持的亚太市场实现了正增长,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让我们看看排名第三的ZF。其德国大本营、欧洲和北美2020年收入均出现下滑,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却逆势上扬,成为力挽狂澜的最大功臣。
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走出新冠肺炎黑天鹅阴霾的第一步,汽车产业链整体复苏的第一步,成为其跻身百强榜“耀眼明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顾榜单上的几家零部件公司,延锋依然排名最高,去年以121.8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86.4亿元)的营收排名第17位。虽然今年的排名并不是延锋历史上最好的成绩(2017年晋升至第14位,创下中国企业新纪录),但相比2020年的榜单第19位,仍然上升了2位,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
北京海纳川的排名上升最快,从之前的57位上升到42位,幅度达15位,也成为百强榜单中最明显的组成企业。
北汽集团旗下的北京海纳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此前收购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天窗企业Innefar集团,并将后者的产品引入中国市场。去年其营收高达54.5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45亿元)。
此外,中信余炳轩、江森电气、石民集团、五菱工业、安徽钟鼎密封件等中国零部件均在榜单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惠州德赛四维作为新秀,排名第97位,值得单独阅读。
德赛四维2020年实现营收10.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8亿元),同比增长27%。公司最新财报显示,本财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8亿元,同比增长77.3%。
德赛四维之所以能在新冠肺炎的艰难环境中逆市增长,主要是因为它成功拿下了年销售额70亿元的新业务订单,涵盖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功能网络……k连接服务和车载娱乐系统,这也成为拉动公司进入百强榜单的关键引擎。
长期以来,每当提到全行业供应链定律,整车的强度和零部件的强度必然呈现正相关,甚至是正比例关系。众所周知,与海外相比,中国汽车行业在零部件供应商方面的差距更大。而且根系的虚弱决定了枝叶不能茂盛。
在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变革时刻,这份新发布的汽车零部件百强榜单,不仅反映了汽车零部件大国的市场博弈和竞争格局,也真实反映了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韧性和硬实力。
依我拙见,汽车工业的变化本质上是国家整体工业实力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爆发,既是一面照妖镜,也是磨砺国家意志、检验国家文明程度的磨刀石。
[注:文章版权归汽车公社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还记得去年零件“最黑暗的时刻”吗?
就连大陆集团的负责人也不情愿地承认,这是整个行业自二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困难局面。以前赚得盆满钵满的巨头,其实也有大规模裁员的一天。核心指标的业绩数据几乎全线下跌,面对媒体镜头的高管们不知所措。
产业秩序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阵痛。汽车零部件行业70年来最大的危机终于在2020年落下帷幕,但我们仍然好奇这艰难的一年给整个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横向对比的影响。
在充满危机和转型机遇的拐点下,经过新一轮的洗礼,江湖的地位和实力排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现在,一切都揭晓了。
6月28日,《汽车新闻》发布了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0强名单。与往年一样,该榜单根据上一年度在汽车行业配套市场的营业收入/销售额对供应商进行了排名。
自2005年第一次上榜以来,已经是第17次上榜。尽管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并且一些参考收入数据来自估算值,但《汽车新闻》的这份报告仍然是全球最权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名单。
流行病重压下的艰难一年
整体来看,大部分零部件公司的营业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在排名的波动和榜单座次的重新洗牌。
但我们可以看到,前十大零部件巨头相对稳定,罗伯特博世依然稳坐第一,2020年累计营收465.15亿美元,连续第十一年夺冠。
亚军仍然是来自日本的电装,但ZF超越麦格纳国家跃居榜单第三位,而去年获得第四名的大陆集团滑落至第六位,无缘榜单前五。
大陆集团的衰落是零部件巨头压力的一个缩影。
去年下半年,大陆航空宣布进一步裁员,或将裁减至多13%的员工,以实现每年至少10亿欧元的成本削减计划。此轮减持计划覆盖范围广,向下“动刀”速度快于业界预期。90%的重组措施将在2025年前全面实施,共影响3万个工作岗位,约1.3万个德国工作岗位将转移至其他地区或被裁撤。
然后,在11月,mainland China的首席执行官德根哈特因健康原因离职。这位首席执行官是“被裁员最严重的”……n团历史,最后被“下岗”在一地鸡毛,结局似乎略显讽刺。裁员越激进,焦虑越蔓延。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内地累计营收296.8亿美元,相比2019年的353亿美元,下滑严重。
前十大零部件供应商中,现代莫比乌斯、佛吉亚、李尔、法雷奥的排名没有变化,与2020年榜单相同。
继续“阅读”这份最新的排名榜单,排名前十的公司波动更加明显。盛骏汽车安全系统公司、美国车桥控股公司、马瑞利公司、安东林公司和库柏标准汽车公司的排名下降严重,而包括天纳克、埃伯赫、NGK、普里斯顿集团和严蕊理化在内的零部件公司的排名大幅上升。
如果按照主要零部件供应商的总部来划分日美德系企业的上市公司,根据汽车公社/C维的统计,最新榜单中日系企业占23家,美系企业占23家,德系企业占18家,三大汽车工业强国在零部件百强榜单中依然占据绝对的排名份额优势。
横向对比,仅有8家韩国企业、3家加拿大企业、8家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企业进入榜单,增加一家。
除了中国惠州德赛四维,今年的百强榜单中又出现了五张新面孔,这也为过去一年的“英雄榜”注入了新鲜血液,更多了慢慢解读和玩味的新空间。这5家新企业是韩国的罗瑜尤拉公司、德国安迪投资的阿德勒佩尔泽控股公司、美国的文杰根瑟姆公司和德国汉德的亨尼斯汽车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业在最新的百强榜单中“消失”了,如来自德国的科德宝集团、被博格华纳收购的德尔福科技旗下的德尔福科技和来自日本的Alps Aliphine。
“中国军团”的崛起
如前所述,百强榜单中已经有8家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企业,新增1家。对于中国的上榜企业来说,原有的7家企业排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成为了本次榜单的最大亮点之一。
那么,为什么“中国军团”能突然出现在最新的榜单中呢?在这八家中国上市企业的背后,通过企业的基本盘和年度业绩数据,可以挖掘出哪些行业趋势和新格局?
事实上,中国力量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早在一两家十大零部件巨头中就可见一斑。如果打开2020年前三的业绩报告,中国将是一个关键词。
过去一年,中国成为博世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成为集团稳定业绩、保持排名的关键市场。得益于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以及中国汽车市场、消费品和工业技术的逐步复苏,博世2020年在华业绩逆势增长,销量同比增长约9.1%。
中国市场对电装的贡献还是很重要的。根据公司2020财年业绩数据,包括日本大陆、欧洲和北美多个国家和地区,营收都在下滑。只有中国支持的亚太市场实现了正增长,其重要性不容小觑。
让我们看看排名第三的ZF。其德国大本营、欧洲和北美2020年收入均出现下滑,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却逆势上扬,成为力挽狂澜的最大功臣。
我们可以知道,中国走出新冠肺炎黑天鹅阴霾的第一步,汽车产业链整体复苏的第一步,成为其跻身百强榜“耀眼明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顾榜单上的几家零部件公司,延锋依然排名最高,去年以121.8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786.4亿元)的营收排名第17位。虽然今年的排名并不是延锋历史上最好的成绩(2008年升至第14位……017,创中国企业新纪录),相比2020年的榜单第19位,依然上升了2位,成绩也是可圈可点。
北京海纳川的排名上升最快,从之前的57位上升到42位,幅度达15位,也成为百强榜单中最明显的组成企业。
北汽集团旗下的北京海纳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此前收购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天窗企业Innefar集团,并将后者的产品引入中国市场。去年其营收高达54.5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45亿元)。
此外,中信余炳轩、江森电气、石民集团、五菱工业、安徽钟鼎密封件等中国零部件均在榜单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惠州德赛四维作为新秀,排名第97位,值得单独阅读。
德赛四维2020年实现营收10.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8亿元),同比增长27%。公司最新财报显示,本财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8亿元,同比增长77.3%。
德赛四维之所以能在新冠肺炎的艰难环境中逆市增长,主要是因为其成功拿下了年销售额70亿元的新业务订单,涵盖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功能网络连接服务、车载娱乐系统,这也成为拉动公司进入百强榜单的关键引擎。
长期以来,每当提到全行业供应链定律,整车的强度和零部件的强度必然呈现正相关,甚至是正比例关系。众所周知,与海外相比,中国汽车行业在零部件供应商方面的差距更大。而且根系的虚弱决定了枝叶不能茂盛。
在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变革时刻,这份新发布的汽车零部件百强榜单,不仅反映了汽车零部件大国的市场博弈和竞争格局,也真实反映了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韧性和硬实力。
依我拙见,汽车工业的变化本质上是国家整体工业实力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体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爆发,既是一面照妖镜,也是磨砺国家意志、检验国家文明程度的磨刀石。
[注:文章版权归汽车公社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以色列阿里尔大学(Ariel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氢气发生器,可与燃料电池电池“按需”使用。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城市货运实验室(UrbanFreightLab,
1900/1/1 0:00:00(6月28日,上海)全球水泵及水技术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格兰富水泵正式推出首款智能监测平台格兰富御水智TM。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日前,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宣布与座舱传感器融合技术开发商Eyeris合作,
1900/1/1 0:00:001长城汽车成功研发“大禹电池”拒绝电池包爆炸起火6月29日,在长城汽车咖啡智驾20发布会上,长城汽车宣布成功研发“大禹电池”,可有效解决不同化学体系电芯发生热失控后的起火爆炸问题。
1900/1/1 0:00:00从特斯拉到蔚来,从宏光MINIEV到比亚迪汉,老朋新贵,一个个轮番登场。从2019年前路漫漫,到2021年方兴未艾,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赛道,一夜之间,变得拥挤不堪。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