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可怕”的极氪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ed

7月2日,吉利汽车港股上市公告显示,8亿元现金用于收购CEVT(吉利中欧汽车技术中心)100%股权,900万元用于收购浩瀚能源30%股权,8.6亿元用于增资宁波魏锐。一位造车新势力的技术负责人觉得氪有点“可怕”:“它打败了新车的效率。”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y

3月23日,公司成立;4月15日,极氪品牌发布,推出极氪001;4月20日,极氪001开启预售;6月15日,极氪001提前售罄;6月15日,氪001增加了新的配置;6月30日,app测试版上线;7月2日,收购CEVT;8亿元人民币的100%。900万元收购郝汉能源30%股权;8.6亿元增资宁波魏锐...自今年4月发布以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品牌发布、预售上市、产品订单售罄、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工作。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y

氪业务的性价比如何?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创新科技公司,拥有2000多名技术人才的CEVT每年的运营成本在3-4亿元,从这家公司诞生的CMA平台耗资200亿元。浩瀚能源开发成本达到190亿元;加上宁波魏锐电池。氪花了不到17亿,一夜之间拥有了总价值数百亿的研发中心、生产架构、电池中心。要知道,李斌做这个花了三年时间,花了300亿;他花了六年时间建造P7,花费了500亿元。在有些人眼里,氪的一切都是吉利给的。甚至有人说氪星的“后台建设”只是吉利“左手换右手”的游戏,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在别人看来,理解氪星的商业运作,就意味着理解吉利的商业思维。2016年以来,出现了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两大阵营。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因素是一些创业型车企不断强调的效率问题。由于电动汽车打破了汽车政策、资金和零配件的壁垒,不同身份的汽车企业家利用外部资本涌入汽车行业,根据融资方案,利用智能化、电动化的技术资源,快速孵化出一批新的造车企业,给资本和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私募和公共资本的帮助下,新车慢慢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过去依靠规模和自有资金发展的传统车企,都是在变与不变中徘徊。一个传统车企的总裁曾经觉得,作为一个百万车企,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一个产品上,不可能为了资本而砍掉盈利模式。李斌可以试错,大不了去美国炒掉印度高管;李认为自己可以犯错,大不了从头再来。对于一个拥有数万员工、数千家供应商和经销商、年产值超过万亿元的大型车企来说,不可能为了效率放弃一切。不久前,汽车预言家和一家全球数据咨询公司围绕大众ID产品展开了一项调查。我们发现ID在中国市场卖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大众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ID上。10万辆和400万辆哪个更重要,系统应该围绕谁来构建?这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选择题。我相信吉利在这个问题上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于安聪慧来说,他见证并参与了吉利从50万辆到132万辆的发展。做一些熟悉的或者有挑战性的事情,对他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很棒的选择。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y

氪公司CEO安聪慧很现实地说,安聪慧做氪公司CEO是需要勇气的。对他来说,按部就班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可以给自己留下一个近乎完美的汽车生涯;但极度氪气意味着他可能会面临失败,甚至失去过去几十年在汽车行业的名声。显然,安聪慧选择了“一把”。安聪慧的决定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代表了吉利对未来汽车的思考。自2010年收购沃尔沃汽车以来,吉利一直给人以新意。大家都知道李书福是个不安分的人。虽然近年来不再过多关注具体业务,但李书福希望让吉利所有业务单元发挥能量,而不是总是挤成一个拳头。在外人看来,安聪慧对极氪的负责是一种表态和不服输,但在亲近的人看来,安聪慧领导极氪品牌,说明吉利已经想通了如何做好一款新车。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y

新车注重前台和后台,注重服务和效率。说白了,消费者想要什么,新车就满足什么,甚至让消费者参与到造车、卖车、用车的各个环节,共创共荣,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闭环。但不可忽视的是,无论怎么谈服务,新车都需要强大的技术背景。正如你现在看到的,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企业的新产品,因为过去后台的巨额投入而停滞不前,迫使他们放慢产品投放的步伐,用服务作为技术的投入产出比来赢得时间,用所谓的OTA来拉长现有产品的生命周期,放慢后台技术的投入。不客气的说,客户学习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后台的竞争是很有底气的,前提是企业架构需要改变,要把吉利的“海绵”变成“针”,对抗新车。以前传统汽车都是在一个技术体系里发展,大家都讲究战略平衡。不可能为了一辆车透支整个企业的战略部署。现在氪从吉利体系中独立出来,需要彻底告别过去。那么就需要建立独立的技术背景,按照自己的节奏实现技术上的移动。从这个角度,我们来看看氪星用不到17亿元“买”了什么。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y

林戈尔姆科技园1号办公楼。CEVT,中欧技术R&D中心,吉利控股集团聚集了吉利和沃尔沃的技术灵魂。自2013年建成运营以来,CEVT一步步为吉利130万辆的产销提供了完整系统的技术体系,培养了数千名全球技术人才。包括外界熟知的CMA架构,都出自这个研发中心。氪的发展离不开研发。CEVT孵化了克,它也可以继续成为氪的科技孵化器。汽车先知梳理发现,CEVT可以为未来的战略产品和R&D平台提供共享架构、底盘、动力总成、传动系统、车身、整车外观设计的技术。8亿元收购了一家跨国R&D机构,8年发展,4000名技术人才,可以为汽车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持。有了这个,氪星后台技术的效率和成本都远远快于所有新车。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y

2.巨大的能量。这是吉利花了四年时间,投资180亿元打造的全新纯电架构。公告称,30%股权收购完成后,海的浩瀚架构可重新开发为“极氪”。外面很少有人注意到,浩瀚架构签约了十余家公司,涵盖20多个型号。通俗地说,浩瀚架构不是吉利为旗下品牌打造的生产架构,而是一个开放合作的架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900万元,氪可以结合CEVT技术的优势,在一个开放的架构上再次开发浩瀚的架构,而且这个业务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3、魏锐电池,这是一个c……不为外界所熟悉的公司。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营业务核心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电动动力总成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加工、销售、售后服务、测试与评估。在增加了魏锐的资本后,氪将有能力生产自己的电池组。虽然吉利、领克、沃尔沃汽车、北极星的动力电池电芯由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供应商提供,但吉利在外包之外建立了自己的电池组生产线,具备动力电池的自主设计能力。氪不到17亿元,打造了技术研发、电气架构、电池技术的闭环技术背景。这证明了传统汽车换赛道不需要再花3-5年的时间。只要梳理好内部体系,卸下传统汽车的所有包袱,彻底告别过去的造车模式,传统汽车就能打破新车刚刚挖好的护城河。当然氪只是突破了造车新势力背后的第一道栅栏。在一切都没有经过消费者和市场检验的前提下,氪只是证明了后台技术体系的效率。随着产品的出现,氪空间面临的是如何做好客户运维工作。李斌和何敢说敢做,甚至号召全体员工调动消费者的力量,共创繁荣。他们并不完全依赖销售目标,甚至总是做一些非常规的事情来刺激资本和消费者。和他们相比,安聪慧是一个很不爱表露情绪的人。从熟悉的R&D基地、工厂、车间到消费者,倾听和回应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都在考验氪星团队的变革力量。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ed

7月2日,吉利汽车港股上市公告显示,8亿元现金用于收购CEVT(吉利中欧汽车技术中心)100%股权,900万元用于收购浩瀚能源30%股权,8.6亿元用于增资宁波魏锐。一位造车新势力的技术负责人觉得氪有点“可怕”:“它打败了新车的效率。”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y

3月23日,公司成立;4月15日,极氪品牌发布,推出极氪001;4月20日,极氪001开启预售;6月15日,极氪001提前售罄;6月15日,氪001增加了新的配置;6月30日,app测试版上线;7月2日,收购CEVT;8亿元人民币的100%。900万元收购郝汉能源30%股权;8.6亿元增资宁波魏锐...自今年4月发布以来,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品牌发布、预售上市、产品订单售罄、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工作。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y

氪业务的性价比如何?作为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创新科技公司,拥有2000多名技术人才的CEVT每年的运营成本在3-4亿元,从这家公司诞生的CMA平台耗资200亿元。浩瀚能源开发成本达到190亿元;加上宁波魏锐电池。氪花了不到17亿,一夜之间拥有了总价值数百亿的研发中心、生产架构、电池中心。要知道,李斌做这个花了三年时间,花了300亿;他花了六年时间建造P7,花费了500亿元。在有些人眼里,氪的一切都是吉利给的。甚至有人说氪星的“后台建设”只是吉利“左手换右手”的游戏,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在别人看来,理解氪星的商业运作,就意味着理解吉利的商业思维。2016年以来,出现了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两大阵营。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因素是一些创业型车企不断强调的效率问题。由于电动汽车打破了汽车政策、资金和零配件的壁垒,不同身份的汽车企业家利用外部资本涌入汽车行业,根据融资方案,利用智能化、电动化的技术资源,快速孵化出一批新的造车企业,给资本和消费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私募和公共资本的帮助下,新车慢慢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过去依靠规模和自有资金发展的传统车企,都是在变与不变中徘徊。一个传统车企的总裁曾经觉得,作为一个百万车企,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一个产品上,不可能为了资本而砍掉盈利模式。李斌可以试错,大不了去美国炒掉印度高管;李认为自己可以犯错,大不了从头再来。对于一个拥有数万员工、数千家供应商和经销商、年产值超过万亿元的大型车企来说,不可能为了效率放弃一切。不久前,汽车预言家和一家全球数据咨询公司围绕大众ID产品展开了一项调查。我们发现ID在中国市场卖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大众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ID上。10万辆和400万辆哪个更重要,系统应该围绕谁来构建?这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选择题。我相信吉利在这个问题上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对于安聪慧来说,他见证并参与了吉利从50万辆到132万辆的发展。做一些熟悉的或者有挑战性的事情,对他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很棒的选择。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y

氪公司CEO安聪慧很现实地说,安聪慧做氪公司CEO是需要勇气的。对他来说,按部就班地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可以给自己留下一个近乎完美的汽车生涯;但极度氪气意味着他可能会面临失败,甚至失去过去几十年在汽车行业的名声。显然,安聪慧选择了“一把”。安聪慧的决定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代表了吉利对未来汽车的思考。自2010年收购沃尔沃汽车以来,吉利一直给人以新意。大家都知道李书福是个不安分的人。虽然近年来不再过多关注具体业务,但李书福希望让吉利所有业务单元发挥能量,而不是总是挤成一个拳头。在外人看来,安聪慧对极氪的负责是一种表态和不服输,但在亲近的人看来,安聪慧领导极氪品牌,说明吉利已经想通了如何做好一款新车。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y

新车注重前台和后台,注重服务和效率。说白了,消费者想要什么,新车就满足什么,甚至让消费者参与到造车、卖车、用车的各个环节,共创共荣,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闭环。但不可忽视的是,无论怎么谈服务,新车都需要强大的技术背景。正如你现在看到的,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企业的新产品,因为过去后台的巨额投入而停滞不前,迫使他们放慢产品投放的步伐,用服务作为技术的投入产出比来赢得时间,用所谓的OTA来拉长现有产品的生命周期,放慢后台技术的投入。不客气的说,客户学习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后台的竞争是很有底气的,前提是企业架构需要改变,要把吉利的“海绵”变成“针”,对抗新车。以前传统汽车都是在一个技术体系里发展,大家都讲究战略平衡。不可能为了一辆车透支整个企业的战略部署。现在氪从吉利体系中独立出来,需要彻底告别过去。那么就需要建立独立的技术背景,按照自己的节奏实现技术上的移动。从这个角度,我们来看看氪星用不到17亿元“买”了什么。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y

林戈尔姆科技园1号办公楼。CEVT,中欧技术R&D中心,吉利控股集团聚集了吉利和沃尔沃的技术灵魂。自2013年建成运营以来,CEVT一步步为吉利130万辆的产销提供了完整系统的技术体系,培养了数千名全球技术人才。包括外界熟知的CMA架构,都出自这个研发中心。氪的发展离不开研发。CEVT孵化了克,它也可以继续成为氪的科技孵化器。汽车先知梳理发现,CEVT可以为未来的战略产品和R&D平台提供共享架构、底盘、动力总成、传动系统、车身、整车外观设计的技术。8亿元收购了一家跨国R&D机构,8年发展,4000名技术人才,可以为汽车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持。有了这个,氪星后台技术的效率和成本都远远快于所有新车。

Krypton, Volvo, Volkswagen, Lectra, Discovery

2.巨大的能量。这是吉利花了四年时间,投资180亿元打造的全新纯电架构。公告称,30%股权收购完成后,海的浩瀚架构可重新开发为“极氪”。外面很少有人注意到,浩瀚架构签约了十余家公司,涵盖20多个型号。通俗地说,浩瀚架构不是吉利为旗下品牌打造的生产架构,而是一个开放合作的架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900万元,氪可以结合CEVT技术的优势,在一个开放的架构上再次开发浩瀚的架构,而且这个业务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3、魏锐电池,这是一个c……不为外界所熟悉的公司。公司成立于2017年,主营业务核心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机系统、电控系统、电动动力总成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加工、销售、售后服务、测试与评估。在增加了魏锐的资本后,氪将有能力生产自己的电池组。虽然吉利、领克、沃尔沃汽车、北极星的动力电池电芯由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等供应商提供,但吉利在外包之外建立了自己的电池组生产线,具备动力电池的自主设计能力。氪不到17亿元,打造了技术研发、电气架构、电池技术的闭环技术背景。这证明了传统汽车换赛道不需要再花3-5年的时间。只要梳理好内部体系,卸下传统汽车的所有包袱,彻底告别过去的造车模式,传统汽车就能打破新车刚刚挖好的护城河。当然氪只是突破了造车新势力背后的第一道栅栏。在一切都没有经过消费者和市场检验的前提下,氪只是证明了后台技术体系的效率。随着产品的出现,氪空间面临的是如何做好客户运维工作。李斌和何敢说敢做,甚至号召全体员工调动消费者的力量,共创繁荣。他们并不完全依赖销售目标,甚至总是做一些非常规的事情来刺激资本和消费者。和他们相比,安聪慧是一个很不爱表露情绪的人。从熟悉的R&D基地、工厂、车间到消费者,倾听和回应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都在考验氪星团队的变革力量。

标签:极氪沃尔沃大众领克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15万元成汽车“缺芯”分水岭,合资车企成缺芯重灾区

作者王一萍近日,有相关报告显示,目前缺芯问题仍在持续影响汽车行业。

1900/1/1 0:00:00
图拉新技术将轻度混合动力柴油车的CO2排放减少11%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作为推进效率(propulsionefficiency)领域的领导者,图拉科技公司(TulaTechnology)公布最近模拟结果,以评估其最新技术的有效性。

1900/1/1 0:00:00
小鹏汽车今日登陆联交所 发行价165港元

在美国敲响IPO钟声还不到一年,小鹏汽车今日奔赴港股上市了7月7日,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小鹏汽车正式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股票交易代码为“9868”,发行价为每股165港元。

1900/1/1 0:00:00
20家车企半年销量8大现象:芯片限制产能、年度目标达标出现危机

进入7月,车企相继公布半年销量数据,截止7月6日,约20家汽车品牌公布官方数据。

1900/1/1 0:00:00
丰田拿下美国销量第一,中国车企又可以学起来

通用汽车一定没料到,自己好不容易在全尺寸卡车领域超越了底特律的老对手福特,却在整体销量上输给了来自东瀛的那家汽车巨头。而且,还是在美国本土,自己的大本营。

1900/1/1 0:00:00
从滴滴下架事件中,我们找到了新造车2.0时代的三个“天坑”

没有人会想到,滴滴“翻车”竟如此之快。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