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3日至5日,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以下简称TEDA汽车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协办。本次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9月4日,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发表了题为《从消费端看汽车产业数字化》的演讲。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将发言实录如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从消费者和购买者的角度来看汽车行业的数字化。其实也是智能汽车的发展。未来几年,我们国家的消费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95后的比例会大大提高,60后和70后会越来越少,80后基本不变。这是一个大趋势。我们来看看60后和70后成长的背景,他们的特点是物质资源匮乏,发展缓慢,社会经济和技术变革相对较小。但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绝对与成长环境和背景有关,而这种成长环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看到1960年的人均GDP是90美元,1970年是131美元,1980年是195美元。60、70后在这样的人均GDP水平上成长,所以有自己的特点。但是,95后就不一样了。这一代人的生活环境有两大特点,第一是物质富裕,第二是科技爆炸。先看物质财富。2000年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2010年超过4000美元,也就是1995年以后,在非常富裕的物质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些人是在消耗资源,60后70后在积累资源,95后物质条件很好。另一个特点是技术的爆炸。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层出不穷。95后是互联网原住民,所有和智能有关的东西都是第一消费。所以我们说这两个时代差别很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在消费中关注大品牌,很多大品牌的占比与90后不同。如果你说自主品牌的车,你想给六七十年代的人做,我觉得很难,也很扎实。买高档车是BBA,一般是丰田本田大众,但是95年以后就不一样了。价值观多元,明显不同于60、70后,有标签文化。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比如潮流、文艺、智能、环保。这些人的车的质量、性能、适用性是必不可少的属性。东西不好,他们做不了,但是会被质量以外的东西感动。现在聪明的东西很重要,所以95后这一代可以花两代人的钱,消费能力比较强。我们经常做研究。很多人都是在父母首付的帮助下买车,然后自己掏钱。还有贷款,他们的消费能力更强。第二个特点是衣服可以很便宜,但是你可以花100万买特斯拉。还有一个特点对自主品牌大有裨益,就是95后对国货和洋货没有偏见。很多人出国留学,有的很小就出去了,有的经常旅行。这些人见多识广,日韩什么都懂的好,所以没有偏见。中国什么都知道好,这也与此轮国货崛起密切相关。上次我去Ideal做调研,他们说一个国家的国货崛起……人均约一万美元。我们看到韩国和日本做到了。这个节点产品的生产质量得到了保证,技术水平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老百姓也很有信心。所以现在我们国家这几年潮起来了,大概是人均GDP一万美元。这对汽车行业也有好处。网络原住民与生俱来。这种情况下,智能汽车的接受度比较高。在华为做研究的人说,其他领域智能深、范围广的人容易先接受智能汽车。最先接受智能汽车的肯定不是60后和70后。有人接受但是比例会比较低。但是,95后在其他领域的智商很高。许多家庭都是智能的,家里有很多智能的东西。我认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些事情为我们的数字产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来看看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自动驾驶感兴趣的人和对它非常感兴趣的人是不一样的。我们每年都做这个调查,每年做几十万个抽样调查。越年轻的人对自动驾驶感兴趣的比例越大,00后和90后也不一样。在中国,日常生活中智能化的东西太多了,消费者已经形成习惯,汽车也是,所以车联网肯定是大趋势。再加上现在的产业链,很多高科技公司也看到了趋势,加入进来。一辆特斯拉,一辆苹果,还有美国的特斯拉汽车。我们看到销量非常好。苹果官方公布了这款车,大家对苹果的这款车都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中国大量的高科技公司也进入了这个市场。昨天看到小米汽车在北京注册,华为也在做软硬件系统。所以在消费者调研方面,大家对小米的期望很高。都说智能车只有高价才能享受。估计小米会造更便宜的智能车,因为小米整体是性价比高的车。我对小米不了解,也没接触过,但感觉和消费者的预期一样,不会走太高端的路线。应该是很不错的产品,但是价格合理。这一出,就是一片蓝海。目前车都是高低配,没有中档,大家都会。另外,我认为电气化为我们的智能汽车铺平了道路,做出了非常好的贡献。从去年11月到现在,电动车月均价已经连续9个月19.76万。今年前7个月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目前已经翻倍。现在几个新势力的品牌发展都比较好。特斯拉现在一个月2.8万左右,最近两个月受影响。蔚来也达到了8000的水平,理想达到了8000。最近,小鹏也达到了8000。这个数据刚出来,还是有约束的芯片发展。我们讲智能汽车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动驾驶,一个是智能驾驶舱。目前国内智能汽车比较好的主要在智能驾驶舱,一个是生态,一个是人机交互比较好,消费者比较愿意接受,对汽车的安全驾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国际组织预测,到2030年L3和L4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000万辆左右,这有些乐观,但这是大趋势。为什么说是电动车为智能铺路?传统汽车很难做到高度智能化。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服务器都有影响。下一步是通过软件定义汽车。我觉得是大趋势。一方面,价值链中的软件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决策角度不同。他们将从软件中添加雨刷。传统上是从硬件上考虑的。产业链合作未来会更加困难,还有一个就是文化冲击。传统制造业是垂直控制,高科技公司是互联网+,完全不一样。此外,还有营销。我们传统的营销基本是toB,现在是直接toC,直接和消费者打交道。总的来说对我们这个行业影响很大。我只是在介绍数码产品。其实操作也是重要的……体贴。可以看看各个厂商的app。新势力公司做的事情和传统车企还是很不一样的。今天从消费端来说,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消费者构成的变化是对未来汽车数字化发展的重大影响。谢谢大家!2021年9月3日至5日,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TEDA)(以下简称TEDA汽车论坛)在天津滨海新区举行,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协办。本次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9月4日,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发表了题为《从消费端看汽车产业数字化》的演讲。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将发言实录如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从消费者和购买者的角度来看汽车行业的数字化。其实也是智能汽车的发展。未来几年,我们国家的消费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95后的比例会大大提高,60后和70后会越来越少,80后基本不变。这是一个大趋势。我们来看看60后和70后成长的背景,他们的特点是物质资源匮乏,发展缓慢,社会经济和技术变革相对较小。但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绝对与成长环境和背景有关,而这种成长环境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看到1960年的人均GDP是90美元,1970年是131美元,1980年是195美元。60、70后在这样的人均GDP水平上成长,所以有自己的特点。但是,95后就不一样了。这一代人的生活环境有两大特点,第一是物质富裕,第二是科技爆炸。先看物质财富。2000年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2010年超过4000美元,也就是1995年以后,在非常富裕的物质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些人是在消耗资源,60后70后在积累资源,95后物质条件很好。另一个特点是技术的爆炸。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层出不穷。95后是互联网原住民,所有和智能有关的东西都是第一消费。所以我们说这两个时代差别很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在消费中关注大品牌,很多大品牌的占比与90后不同。如果你说自主品牌的车,你想给六七十年代的人做,我觉得很难,也很扎实。买高档车是BBA,一般是丰田本田大众,但是95年以后就不一样了。价值观多元,明显不同于60、70后,有标签文化。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比如潮流、文艺、智能、环保。这些人的车的质量、性能、适用性是必不可少的属性。东西不好,他们做不了,但是会被质量以外的东西感动。现在聪明的东西很重要,所以95后这一代可以花两代人的钱,消费能力比较强。我们经常做研究。很多人都是在父母首付的帮助下买车,然后自己掏钱。还有贷款,他们的消费能力更强。第二个特点是衣服可以很便宜,但是你可以花100万买特斯拉。还有一个特点对自主品牌大有裨益,就是95后对国货和洋货没有偏见。很多人出国留学,有的很小就出去了,有的经常旅行。这些人见多识广,日韩什么都懂的好,所以没有偏见。中国什么都知道好,这也与此轮国货崛起密切相关。上次我去Ideal做调研,他们说一个国家的国货崛起正在发生……人均约一万美元。我们看到韩国和日本做到了。这个节点产品的生产质量得到了保证,技术水平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老百姓也很有信心。所以现在我们国家这几年潮起来了,大概是人均GDP一万美元。这对汽车行业也有好处。网络原住民与生俱来。这种情况下,智能汽车的接受度比较高。在华为做研究的人说,其他领域智能深、范围广的人容易先接受智能汽车。最先接受智能汽车的肯定不是60后和70后。有人接受但是比例会比较低。但是,95后在其他领域的智商很高。许多家庭都是智能的,家里有很多智能的东西。我认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些事情为我们的数字产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来看看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自动驾驶感兴趣的人和对它非常感兴趣的人是不一样的。我们每年都做这个调查,每年做几十万个抽样调查。越年轻的人对自动驾驶感兴趣的比例越大,00后和90后也不一样。在中国,日常生活中智能化的东西太多了,消费者已经形成习惯,汽车也是,所以车联网肯定是大趋势。再加上现在的产业链,很多高科技公司也看到了趋势,加入进来。一辆特斯拉,一辆苹果,还有美国的特斯拉汽车。我们看到销量非常好。苹果官方公布了这款车,大家对苹果的这款车都给予了非常高的期望。中国大量的高科技公司也进入了这个市场。昨天看到小米汽车在北京注册,华为也在做软硬件系统。所以在消费者调研方面,大家对小米的期望很高。都说智能车只有高价才能享受。估计小米会造更便宜的智能车,因为小米整体是性价比高的车。我对小米不了解,也没接触过,但感觉和消费者的预期一样,不会走太高端的路线。应该是很不错的产品,但是价格合理。这一出,就是一片蓝海。目前车都是高低配,没有中档,大家都会。另外,我认为电气化为我们的智能汽车铺平了道路,做出了非常好的贡献。从去年11月到现在,电动车月均价已经连续9个月19.76万。今年前7个月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目前已经翻倍。现在几个新势力的品牌发展都比较好。特斯拉现在一个月2.8万左右,最近两个月受影响。蔚来也达到了8000的水平,理想达到了8000。最近,小鹏也达到了8000。这个数据刚出来,还是有约束的芯片发展。我们讲智能汽车的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动驾驶,一个是智能驾驶舱。目前国内智能汽车比较好的主要在智能驾驶舱,一个是生态,一个是人机交互比较好,消费者比较愿意接受,对汽车的安全驾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国际组织预测,到2030年L3和L4汽车保有量将达到4000万辆左右,这有些乐观,但这是大趋势。为什么说是电动车为智能铺路?传统汽车很难做到高度智能化。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服务器都有影响。下一步是通过软件定义汽车。我觉得是大趋势。一方面,价值链中的软件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决策角度不同。他们将从软件中添加雨刷。传统上是从硬件上考虑的。产业链合作未来会更加困难,还有一个就是文化冲击。传统制造业是垂直控制,高科技公司是互联网+,完全不一样。此外,还有营销。我们传统的营销基本是toB,现在是直接toC,直接和消费者打交道。总的来说对我们这个行业影响很大。我只是在介绍数码产品。其实,操作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可以看看各个厂商的app。新势力公司做的事情和传统车企还是很不一样的。今天从消费端来说,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消费者构成的变化是对未来汽车数字化发展的重大影响。谢谢大家!
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剑峰先生参选2021年金辑奖中国汽车产业影响力人物。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福特汽车公司9月2日表示,全球半导体芯片持续短缺对汽车行业造成了严重影响,该公司8月在美国的新车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1。
1900/1/1 0:00:00原本今年以来芯片短缺就影响着全球汽车行业的生产和销售,近期Delta变种导致新冠疫情在东南亚地区的再次反弹,使得芯片供应更加吃紧,甚至有愈加严重的迹象。
1900/1/1 0:00:00据外媒AppleInsider报道,苹果目前正在访问韩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公司计划在2024年推出“苹果汽车”。
1900/1/1 0:00:00车展历来是行业的风向标。如果说刚刚开幕的成都车展险些儿被错过,重要性也差点被低估,那么车展上的“MPV热”,便隐隐有了被高估的架势。
1900/1/1 0:00:00多年以来,HUD(抬头显示器)尽管集智能安全与炫酷外表于一身,却在汽车产业中因需求有限而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