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HUD终于“火”了,国内供应商爆发力凸显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多年来,HUD(平视显示器)虽然集智能、安全、酷炫外观于一身,但由于需求有限,在汽车行业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的加快,HUD作为ADAS人机交互的重要窗口,因其安全性等优势逐渐被车企和相关供应链所重视。尤其是近两年,相关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配套机型也逐渐从高端向中端延伸。市场的火爆引发了国内外车企和技术提供商加大布局。

连锁反应开启,HUD迎窗口期。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国内乘用车前置HUD组装量开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20年增长率将大幅提升,配套出货量将达到76.5万台,同比增长超过100%。今年上半年,配套数据再次升级,达到50.32万套,市场渗透率提升至5%。

Great Wall, Volkswagen, Chang 'an, Hongqi, Chery

“在智能汽车浪潮的推动下,HUD的连锁反应已经逐渐开始。目前只是开始,未来会有跨越式的发展。”近日,国内知名HUD供应商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

从目前行业整体发展来看,HUD快速渗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HUD作为ADAS人机交互的窗口,可以呈现驾驶辅助信息,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让驾驶员有更好的应用体验;

2.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车企更加重视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舱。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智能网联发展战略的推动和支持下,自主品牌车企进行了快速有力的转型,产品创新和应用也更加大胆前卫。比如长城汽车基本都是标配HUD,吉利和一汽红旗也在新车型上配置;

Great Wall, Volkswagen, Chang 'an, Hongqi, Chery

哈弗beast配备25寸HUD(来源:长城汽车)

3.HUD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显示效果大幅提升;

4.随着技术的升级,HUD的配套价格逐渐降低,性价比逐渐提升;在多重因素推动下,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预计2025年,国内乘用车HUD产品配套普及率接近40%,前装配套规模将超过900万套。

Great Wall, Volkswagen, Chang 'an, Hongqi, Chery

供应链布局加速,自主品牌爆发力凸显。

此前,HUD前装市场基本被精机、德国、电装、伟世通等国外巨头垄断,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超过95%。近三年来,随着国内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开始涌现出许多自主品牌供应商,并且爆发力十足,如华阳、未来黑科技、水晶光电、锐思华创等。其中华阳综合实力最强。

先进工程与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精机、电装、华阳在W-HUD供应商市场份额排名前三(按保额统计)。其中,华阳的市场份额增速明显。8月13日,华阳集团(002906。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其HUD产品已在长城、东风日产启成之星等多款车型上量产,公司持续拓展新客户。今年又拿下了长城、长安、广汽、北汽、奇瑞、越南VINFAST等客户的新项目。

Great Wall, Volkswagen, Chang 'an, Hongqi, Chery

国内W-HUD供应商市场份额(根据保额统计)排名(来源:高科智能汽车研究院)

对于华阳快速成长的原因,加斯帕尔根据张的采访信息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居安思危,早做了技术储备。资料显示,华阳集团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HUD项目。目前已经组建了涵盖光学、软件、结构、电子的HUD R&D技术团队。产品涵盖C-HUD、W-HUD、AR-HUD,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Great Wall, Volkswagen, Chang 'an, Hongqi, Chery

华阳HUD产品路线图

其次,华阳集团在汽车行业20多年的积累,使其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成熟的上游供应链资源。此外,良好的口碑和其他产品线的规模效应,使得企业在HUD市场需求或大或小的情况下都能快速反应。

再者,在制造方面,华阳有自己的工业自动化事业部(现为独立的华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华阳多媒体的全资子公司),不仅服务华阳,也为其他企业和行业提供成熟的自动化生产和物流解决方案。凭借这一优势,华阳可以快速协调建设相关生产线,以应对HUD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因为在技术、供应链、生产上的提前储备,华阳才能在HUD市场到来的时候抓住机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这个阶段,车辆研发周期缩短,更新迭代速度加快。车企对供应商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华阳的核心优势之一。

AR-HUD成为HUD市场新的增长点

从目前HUD产品的配套情况来看,W-HUD依然是主流,占比超过90%。但从技术发展来看,AR-HUD以其更大的成像面积、更远的投影距离、与真实驾驶道路环境的高度融合,受到越来越多车企的青睐,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

2021年以来,已有多家车企宣布在新车上部署AR-HUD产品,包括奔驰S级、奥迪Q4 e-tron、大众ID系列、一汽红旗E-HS9、长城摩卡等。另外,据报道广汽、长安、奇瑞也是p……打算带着头盔。

Great Wall, Volkswagen, Chang 'an, Hongqi, Chery

大众ID 4X的AR-HUD(来源:上汽大众)

在技术研发层面,各大HUD供应商也纷纷提价。日本精机、mainland China等国际零部件巨头由于起步较早,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国内供应商也不甘落后。据了解,华阳基于DLP和TFT解决方案的AR-HUD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量产。

“国内外厂商在R&D和AR-HUD推广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所以技术差距很小。”张对说道。

不过,面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动荡,张强调,AR-HUD仍然面临一定的技术挑战,部分参数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阳光回流。“由于AR-HUD涉及安全问题,我们会在合作中与客户密切沟通并提出中肯的意见,提供有保障的产品,尽量规避风险。”

华阳多媒体DLP AR-HUD讲解视频

整体来看,在消费需求升级和智能网联汽车大趋势的推动下,无论是W-HUD还是AR-HUD,无论是国际零部件巨头还是本土优秀供应商,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市场空间。但是,如上所述,安全是HUD技术最大的价值。所以,我们在为市场的蓬勃发展而兴奋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实现技术的不断突破,最大化的保障行车安全。多年来,HUD(平视显示器)虽然集智能、安全、酷炫外观于一身,但由于需求有限,在汽车行业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的加快,HUD作为ADAS人机交互的重要窗口,因其安全性等优势逐渐被车企和相关供应链所重视。尤其是近两年,相关产品的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配套机型也逐渐从高端向中端延伸。市场的火爆引发了国内外车企和技术提供商加大布局。

连锁反应开启,HUD迎窗口期。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国内乘用车前置HUD组装量开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20年增长率将大幅提升,配套出货量将达到76.5万台,同比增长超过100%。今年上半年,配套数据再次升级,达到50.32万套,市场渗透率提升至5%。

Great Wall, Volkswagen, Chang 'an, Hongqi, Chery

“在智能汽车浪潮的推动下,HUD的连锁反应已经逐渐开始。目前只是开始,未来会有跨越式的发展。”近日,国内知名HUD供应商华阳多媒体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

从目前行业整体发展来看,HUD快速渗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HUD作为ADAS人机交互的窗口,可以呈现驾驶辅助信息,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让驾驶员有更好的应用体验;

2.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车企更加重视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舱。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智能网联发展战略的推动和支持下,自主品牌车企进行了快速有力的转型,产品创新和应用也更加大胆前卫。比如长城汽车基本都是标配HUD,吉利和一汽红旗也在新车型上配置;

Great Wall, Volkswagen, Chang 'an, Hongqi, Chery

哈弗beast配备25寸HUD(来源:长城汽车)

3.HUD在技术上有所突破,显示效果大幅提升;

4.随着技术的升级,HUD的配套价格逐渐降低,性价比逐渐提升;在多重因素推动下,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预计2025年,国内乘用车HUD产品配套普及率接近40%,前装配套规模将超过900万套。

Great Wall, Volkswagen, Chang 'an, Hongqi, Chery

供应链布局加速,自主品牌爆发力凸显。

此前,HUD前装市场基本被精机、德国、电装、伟世通等国外巨头垄断,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超过95%。近三年来,随着国内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开始涌现出许多自主品牌供应商,并且爆发力十足,如华阳、未来黑科技、水晶光电、锐思华创等。其中华阳综合实力最强。

先进工程与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精机、电装、华阳在W-HUD供应商市场份额排名前三(按保额统计)。其中,华阳的市场份额增速明显。8月13日,华阳集团(002906。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其HUD产品已在长城、东风日产启成之星等多款车型上量产,公司持续拓展新客户。今年又拿下了长城、长安、广汽、北汽、奇瑞、越南VINFAST等客户的新项目。

Great Wall, Volkswagen, Chang 'an, Hongqi, Chery

国内W-HUD供应商市场份额(根据保额统计)排名(来源:高科智能汽车研究院)

对于华阳快速成长的原因,加斯帕尔根据张的采访信息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企业居安思危,早做了技术储备。资料显示,华阳集团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HUD项目。目前已经组建了涵盖光学、软件、结构、电子的HUD R&D技术团队。产品涵盖C-HUD、W-HUD、AR-HUD,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Great Wall, Volkswagen, Chang 'an, Hongqi, Chery

华阳HUD产品路线图

其次,华阳集团在汽车行业20多年的积累,使其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成熟的上游供应链资源。此外,良好的口碑和其他产品线的规模效应,使得企业在HUD市场需求或大或小的情况下都能快速反应。

再者,在制造方面,华阳有自己的工业自动化事业部(现为独立的华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华阳多媒体的全资子公司),不仅服务华阳,也为其他企业和行业提供成熟的自动化生产和物流解决方案。凭借这一优势,华阳可以快速协调建设相关生产线,以应对HUD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因为在技术、供应链、生产上的提前储备,华阳才能在HUD市场到来的时候抓住机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这个阶段,车辆研发周期缩短,更新迭代速度加快。车企对供应商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华阳的核心优势之一。

AR-HUD成为HUD市场新的增长点

从目前HUD产品的配套情况来看,W-HUD依然是主流,占比超过90%。但从技术发展来看,AR-HUD以其更大的成像面积、更远的投影距离、与真实驾驶道路环境的高度融合,受到越来越多车企的青睐,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

2021年以来,已有多家车企宣布在新车上部署AR-HUD产品,包括奔驰S级、奥迪Q4 e-tron、大众ID系列、一汽红旗E-HS9、长城摩卡等。另外,据报道广汽、长安、奇瑞也是p……准备带着头盔。

Great Wall, Volkswagen, Chang 'an, Hongqi, Chery

大众ID 4X的AR-HUD(来源:上汽大众)

在技术研发层面,各大HUD供应商也纷纷提价。日本精机、mainland China等国际零部件巨头由于起步较早,已经进入量产阶段。国内供应商也不甘落后。据了解,华阳基于DLP和TFT解决方案的AR-HUD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量产。

“国内外厂商在R&D和AR-HUD推广上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所以技术差距很小。”张对说道。

不过,面对即将到来的市场动荡,张强调,AR-HUD仍然面临一定的技术挑战,部分参数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阳光回流。“由于AR-HUD涉及安全问题,我们会在合作中与客户密切沟通并提出中肯的意见,提供有保障的产品,尽量规避风险。”

华阳多媒体DLP AR-HUD讲解视频

整体来看,在消费需求升级和智能网联汽车大趋势的推动下,无论是W-HUD还是AR-HUD,无论是国际零部件巨头还是本土优秀供应商,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市场空间。但是,如上所述,安全是HUD技术最大的价值。所以,我们在为市场的蓬勃发展而兴奋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实现技术的不断突破,最大化的保障行车安全。

标签:长城大众长安红旗奇瑞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2021泰达汽车论坛 | 国家信息中心徐长明:从消费端看汽车产业数字化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

1900/1/1 0:00:00
或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苹果汽车最快2024年量产

据外媒AppleInsider报道,苹果目前正在访问韩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公司计划在2024年推出“苹果汽车”。

1900/1/1 0:00:00
MPV和赛那,都不必捧上神坛

车展历来是行业的风向标。如果说刚刚开幕的成都车展险些儿被错过,重要性也差点被低估,那么车展上的“MPV热”,便隐隐有了被高估的架势。

1900/1/1 0:00:00
三菱汽车将在孟加拉国建新厂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三菱汽车将在孟加拉国建立一家汽车组装厂,这是该公司在东南亚扩张计划的一部分。

1900/1/1 0:00:00
看见看不见的“岚图品质”

百年汽车产业从未像今天一样成为如此多技术变革的交汇点,能源、互联网技术蜂拥而至,能源革命、智能化革命和传统汽车迎面碰撞,火花喷薄。

1900/1/1 0:00:00
大多数人认为电气化是汽车的终点,极星说:这只是新的起点

全球高性能电动汽车品牌极星,公布了旗下极星2全新系列车型的碳足迹详细数据。极星认为,汽车行业应引领向可持续出行的转变,而更高的透明度对此至关重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