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起步晚7年的小米 造车速度比苹果更快?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9月1日,雷军在微博宣布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还晒出了主要成员的合影。一时间舆论沸腾。有人在评论区留言祝贺,有人质疑,还有人在逐一辨认照片中的人物,向他人解释这“十七罗汉”的来历。此时距离小米集团正式考虑进军电动车行业还不到8个月。

“今年1月15日,董事会要求我们认真研究电动车行业。说实话,一开始我也不想。手机业务终于重回全球第三。这场战斗还没有真正结束。会不会开车分心?”

这段话充满了不情愿。乍一看,似乎雷军造车的决定很被动。但现实恰恰相反。在造车这件事上,雷军贡献了无与伦比的激情。他的造车宣言让现实中无数米粉潸然泪下,他的行动也让业内人士瞠目结舌。

3月30日,经过85次行业内的拜访和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入交流,4次内部管理层讨论,2次正式董事会,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从此,他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取经之旅”。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先后走访了比亚迪、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SAIC乘用车等企业。

小米造车的进度并不令人不快。而这不禁让人想起另一家在造车上“反复拉”的科技公司——苹果。从2014年的泰坦项目开始,苹果的造车梦想已经酝酿了7年,但进展始终扑朔迷离。小米和苹果,在这一快一慢中,也完全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打算。

小米的迅捷和雷军的自信

造车如执业,硬资质无非是“富贵之地”。

首先是财富。2016年,李斌说,没有200亿不要碰汽车。这可能是雷军最好的解决方案..早在我宣布进军造车领域的时候。雷军做出了“首期投入100亿,未来十年继续投入100亿美元”的承诺。

或许是为了堵住质疑者的嘴,雷军还炫耀了自己的家庭——小米集团高达1080亿的现金储备,一副“我有钱了”的英雄姿态。

其次是情侣。其实只要时不时在微博里晒一下雷军的照片,就能看出雷军在汽车行业的朋友圈里有多厉害。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红杉资本、蔚来汽车CEO、李CEO李想、Xpeng汽车CEO何、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地平线创始人兼CEO等,人脉遍布资本圈、互联网、科技圈、汽车圈。

雷军本人,除了在小米和金山的职位,还有一个身份是天使投资人。先后带领顺为资本投资了激光雷达公司北星光子、汽车电控R&D及生产企业Oyix、汽车后市场企业凯斯、汽车智能硬件开发商新安科技、电子地图/导航系统企业凯立德、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Momenta、造车新势力Xpeng Motors、蔚来等。

可以说,早在宣布造车之前,雷军就已经通过投资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和相关产业链积累了良好的关系。

第三是法律,也就是小米汽车要做什么。现在汽车的智能化主要分为两个领域: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在纯汽车领域,小米这个新人还在探索阶段;但是在智能驾驶舱,尤其是智能语音、智能OS、智能生态、AIoT、材料技术等等领域,小米是非常擅长的。

在智能驾驶领域,小米也在拼命加速,以求赶上进度。半个月前,小米刚刚斥资7737万美元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 TECH。在企业内部,小米也在招聘。

7月28日,雷军在微博上宣布小米自动驾驶部门开始招聘,短短一个月收到2万多份简历。除了对外招聘,小米集团本身拥有16000多名工程师,在人才和技术储备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从雷军微博的评论和小米粉丝的互动投票来看,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大概率是10-15万元的智能电动车。这个价位的电动车所要求的智能驾驶水平,最多也就停留在“辅助驾驶”的阶段,不会上升到“自动驾驶”的高度,也就意味着小米汽车第一阶段的研发压力没有那么大,还有时间继续招聘人才,开发技术。

第四是土地。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供应链还是代工机制,都早已被特斯拉(供应链国产化)、蔚来、小鹏(代工)等企业铺就,这也是小米汽车能够快速落地的最大原因。

从可选择的代工企业来看,国内拥有成熟电动车平台、丰富制造经验和闲置产能的企业太多了。比如北汽新能源,比如北京现代,南北大众,长安汽车,长城汽车。

从国内相关法律政策来看,虽然补贴较往年有所下降,但国家对电动车企业长期支持的路线不会动摇,这也有利于小米汽车的快速落地。

苹果的缓慢,以及库克的负担

如果从“财富和土地”的角度来分析,对于苹果这样伟大的企业来说,财富和土地不是问题,但这个企业之所以迟迟不落地,问题出在夫妻和法律上。

先看夫妻俩最近围绕苹果造车说的最多的话题就是谈判和与各OEM厂商的OEM谈判。今年2月,苹果和现代起亚正在谈判代工事宜的消息不胫而走。当时熟悉各渠道的人士表示,如果谈判成功,苹果将投资4万亿韩元建厂,并利用E-GMP电气化平台打造其首款车型,由现代各方代工。

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谈判告吹。于是苹果又把目光投向了日产,但由于理念上的分歧,这一谈判甚至没有上升到日产的管理层就破裂了。

知情人士称,苹果的诉求是“请帮我们造一辆电动汽车”,而传统代工厂商的诉求是“深度合作”。此前,苹果CEO库克也公开表示,苹果在汽车领域追求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一体化,这对于同样有着强烈控制欲的传统车企来说几乎是不可调和的。而这就是“法”的问题。

但在这个问题上,小米可能也会头疼。虽然雷军考察了多家企业,但“牵手”毕竟只停留在传闻层面,小米汽车还没有最终确定与哪家主机厂合作。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小米的科技和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代工的制造思维有很大差距,未来在业务推广上也存在冲突的可能。

二是车辆定位。与小米本质不同的是,苹果追求颠覆,首款车型会让整个汽车行业惊喜,就像iPhone 4一样。苹果的颠覆绝对不同于国内某些新势力的“在车上放十二块屏幕”。虽然苹果对汽车制造的相关事宜仍然讳莫如深,但我们可以从该公司目前公布的专利中看出一二。

《苹果的VR专利地图》

比如苹果曾经发了一个窗户专利,它有一个传感器,可以根据外部天气情况改变自己的色调或者反射率,很像空客生产的飞机。更彻底的解决方案是……o直接取消玻璃,车内乘客佩戴VR眼镜和耳机,车辆通过外部传感器和车内计算设备在VR设备中渲染外界。当车辆静止时,乘客也可以直接用VR设备进入会议。

这些功能很酷,很颠覆,却成了快速登陆的最大敌人。

在自动驾驶方面,苹果也在寻求颠覆。从实际数据来看,尽管起步较早,但苹果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很可能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搭载苹果自动驾驶技术的车辆将在加州行驶18805英里,总共有130个小分队,每隔144.6英里就会有一个小分队。以及同行的水平如何?根据加州交通管理局DMV发布的2020年自动驾驶数据报告,Waymo约为每29945英里一次,Cruise约为每28520英里一次,苹果的水平与第十名Nuro(每5034英里一次)相差甚远。

“2020年全球自动驾驶企业每次收购的里程间隔”

从这个角度来说,影响苹果汽车快速落地的,恰恰是苹果及其CEO心中的包袱。毕竟对于苹果来说,它的汽车项目是以颠覆为目的的,颠覆性的产品是需要时间打磨的。对于库克来说,他的前任乔布斯不仅是他事业上的领袖,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苹果比小米进步慢一点也不奇怪。但是,汽车行业从来都不是“唯速度”的。进步快不代表以后会走得更远,进步慢不代表永远落后。一切都要以产品为基础。(文/汽车之家陈灿)9月1日,雷军在微博中宣布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还晒出了主要成员的合影。一时间舆论沸腾。有人在评论区留言祝贺,有人质疑,还有人在逐一辨认照片中的人物,向他人解释这“十七罗汉”的来历。此时距离小米集团正式考虑进军电动车行业还不到8个月。

“今年1月15日,董事会要求我们认真研究电动车行业。说实话,一开始我也不想。手机业务终于重回全球第三。这场战斗还没有真正结束。会不会开车分心?”

这段话充满了不情愿。乍一看,似乎雷军造车的决定很被动。但现实恰恰相反。在造车这件事上,雷军贡献了无与伦比的激情。他的造车宣言让现实中无数米粉潸然泪下,他的行动也让业内人士瞠目结舌。

3月30日,经过85次行业内的拜访和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入交流,4次内部管理层讨论,2次正式董事会,雷军宣布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从此,他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取经之旅”。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先后走访了比亚迪、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长安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SAIC乘用车等企业。

小米造车的进度并不令人不快。而这不禁让人想起另一家在造车上“反复拉”的科技公司——苹果。从2014年的泰坦项目开始,苹果的造车梦想已经酝酿了7年,但进展始终扑朔迷离。小米和苹果,在这一快一慢中,也完全展现了他们内心的打算。

小米的迅捷和雷军的自信

造车如执业,硬资质无非是“富贵之地”。

首先是财富。2016年,李斌说,没有200亿不要碰汽车。这可能是雷军最好的解决方案..早在我宣布进军造车领域的时候。雷军做出了“首期投入100亿,未来十年继续投入100亿美元”的承诺。

或许是为了堵住质疑者的嘴,雷军还炫耀了自己的家庭——小米集团高达1080亿的现金储备,一副“我有钱了”的英雄姿态。

其次是情侣。其实光凭……就能看出雷军在汽车行业的朋友圈有多厉害微博中不时出现雷军的王者照片。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红杉资本、蔚来汽车CEO、李CEO李想、Xpeng汽车CEO何、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地平线创始人兼CEO等,人脉遍布资本圈、互联网、科技圈、汽车圈。

雷军本人,除了在小米和金山的职位,还有一个身份是天使投资人。先后带领顺为资本投资了激光雷达公司北星光子、汽车电控R&D及生产企业Oyix、汽车后市场企业凯斯、汽车智能硬件开发商新安科技、电子地图/导航系统企业凯立德、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Momenta、造车新势力Xpeng Motors、蔚来等。

可以说,早在宣布造车之前,雷军就已经通过投资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和相关产业链积累了良好的关系。

第三是法律,也就是小米汽车要做什么。现在汽车的智能化主要分为两个领域:智能驾驶舱和智能驾驶。在纯汽车领域,小米这个新人还在探索阶段;但是在智能驾驶舱,尤其是智能语音、智能OS、智能生态、AIoT、材料技术等等领域,小米是非常擅长的。

在智能驾驶领域,小米也在拼命加速,以求赶上进度。半个月前,小米刚刚斥资7737万美元收购了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 TECH。在企业内部,小米也在招聘。

7月28日,雷军在微博上宣布小米自动驾驶部门开始招聘,短短一个月收到2万多份简历。除了对外招聘,小米集团本身拥有16000多名工程师,在人才和技术储备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从雷军微博的评论和小米粉丝的互动投票来看,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大概率是10-15万元的智能电动车。这个价位的电动车所要求的智能驾驶水平,最多也就停留在“辅助驾驶”的阶段,不会上升到“自动驾驶”的高度,也就意味着小米汽车第一阶段的研发压力没有那么大,还有时间继续招聘人才,开发技术。

第四是土地。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供应链还是代工机制,都早已被特斯拉(供应链国产化)、蔚来、小鹏(代工)等企业铺就,这也是小米汽车能够快速落地的最大原因。

从可选择的代工企业来看,国内拥有成熟电动车平台、丰富制造经验和闲置产能的企业太多了。比如北汽新能源,比如北京现代,南北大众,长安汽车,长城汽车。

从国内相关法律政策来看,虽然补贴较往年有所下降,但国家对电动车企业长期支持的路线不会动摇,这也有利于小米汽车的快速落地。

苹果的缓慢,以及库克的负担

如果从“财富和土地”的角度来分析,对于苹果这样伟大的企业来说,财富和土地不是问题,但这个企业之所以迟迟不落地,问题出在夫妻和法律上。

先看夫妻俩最近围绕苹果造车说的最多的话题就是谈判和与各OEM厂商的OEM谈判。今年2月,苹果和现代起亚正在谈判代工事宜的消息不胫而走。当时熟悉各渠道的人士表示,如果谈判成功,苹果将投资4万亿韩元建厂,并利用E-GMP电气化平台打造其首款车型,由现代各方代工。

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谈判告吹。于是苹果又把目光投向了日产,但由于理念上的分歧,这一谈判甚至没有上升到日产的管理层就破裂了。

知情人士称,苹果的诉求是“请帮我们造一辆电动汽车”,而传统代工厂商的诉求是“深度合作”。此前,苹果CEO库克也公开表示,苹果在汽车领域追求硬件、软件和服务的一体化,这对于同样有着强烈控制欲的传统车企来说几乎是不可调和的。而这就是“法”的问题。

但在这个问题上,小米可能也会头疼。虽然雷军考察了多家企业,但“牵手”毕竟只停留在传闻层面,小米汽车还没有最终确定与哪家主机厂合作。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小米的科技和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代工的制造思维有很大差距,未来在业务推广上也存在冲突的可能。

二是车辆定位。与小米本质不同的是,苹果追求颠覆,首款车型会让整个汽车行业惊喜,就像iPhone 4一样。苹果的颠覆绝对不同于国内某些新势力的“在车上放十二块屏幕”。虽然苹果对汽车制造的相关事宜仍然讳莫如深,但我们可以从该公司目前公布的专利中看出一二。

《苹果的VR专利地图》

比如苹果曾经发了一个窗户专利,它有一个传感器,可以根据外部天气情况改变自己的色调或者反射率,很像空客生产的飞机。更彻底的解决方案是……o直接取消玻璃,车内乘客佩戴VR眼镜和耳机,车辆通过外部传感器和车内计算设备在VR设备中渲染外界。当车辆静止时,乘客也可以直接用VR设备进入会议。

这些功能很酷,很颠覆,却成了快速登陆的最大敌人。

在自动驾驶方面,苹果也在寻求颠覆。从实际数据来看,尽管起步较早,但苹果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很可能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搭载苹果自动驾驶技术的车辆将在加州行驶18805英里,总共有130个小分队,每隔144.6英里就会有一个小分队。以及同行的水平如何?根据加州交通管理局DMV发布的2020年自动驾驶数据报告,Waymo约为每29945英里一次,Cruise约为每28520英里一次,苹果的水平与第十名Nuro(每5034英里一次)相差甚远。

“2020年全球自动驾驶企业每次收购的里程间隔”

从这个角度来说,影响苹果汽车快速落地的,恰恰是苹果及其CEO心中的包袱。毕竟对于苹果来说,它的汽车项目是以颠覆为目的的,颠覆性的产品是需要时间打磨的。对于库克来说,他的前任乔布斯不仅是他事业上的领袖,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苹果比小米进步慢一点也不奇怪。但是,汽车行业从来都不是“唯速度”的。进步快不代表以后会走得更远,进步慢不代表永远落后。一切都要以产品为基础。(文/汽车之家陈灿)

标签:小鹏蔚来现代比亚迪长安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曹操出行B轮融资38亿元 吉利科技着力布局大出行

第一电动网消息,9月6日,曹操出行宣布完成B轮融资,金额达38亿元人民币。此轮融资不仅是今年以来网约车企业获得的首笔国内股权投资,也是自2020年以来网约车出行企业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

1900/1/1 0:00:00
7月电机榜:蔚然动力跻身前三 特斯拉跌出前五

7月,比亚迪继续高歌猛进,稳居第一,方正电机、蔚然动力位居前三。联合汽车电子超越日本电产、宁波双林上升至第四;日本电产稳居第五。

1900/1/1 0:00:00
再见中华汽车:华晨集团负债超600亿,宝马中国意欲收购华晨汽车制造股权

华晨集团破产重整又有了新进展,宝马中国将以1633亿元收购“中华”汽车相关资产。据了解,日前华晨集团等12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案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大会。

1900/1/1 0:00:00
新增驾驶员紧急辅助功能 蔚来OTA升级

为更全面有效确保驾驶安全,蔚来汽车宣布OTA升级,称Aspen300版本已于8月31日正式发布,并已分批对当前版本为290及以上的车辆进行推送。

1900/1/1 0:00:00
帅哥美女约会北京环球影城竟然玩到吐

每周一更,不见不散,新能源周刊汇集本周精彩内容,一次看过瘾本周国内乐园的“天花板”北京环球影城来了,帅哥美女带你玩转七大主题景区;

1900/1/1 0:00:00
LG能源解决方案正在开发磷酸铁锂电池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LG化学子公司LG能源解决方案已经开始自己开发磷酸铁锂(LFP)电池,新产品将主要出售给中国企业。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