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回顾过去十年汽车产业的演进,自动驾驶已经成为科技强国抢占未来出行话语权的主战场。各国政策对外开放,企业技术短兵相接,配套产品层出不穷...汽车智能时代正在慢慢到来。
在这个过程中,各大洲的国家是如何拥抱变化的?如何驶向自动驾驶的土地?
借此,新智家推出“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变革”专题,跨越浩瀚繁杂的信息森林,聚焦各国自动驾驶行业应用。
本文是新智家“全球自动驾驶产业变革”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主角:新加坡。
狮城,星国,星岛,新加坡,新加坡...各个国家都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众多族群,证明了新加坡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独立56年后,全球排名前80的科技公司都在这里开了分公司,其金融科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也在全球领先。
前沿技术纷纷雨点般落下,自动驾驶无一例外成为其中之一。
根据毕马威发布的报告,新加坡在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方面排名全球第一。
根据毕马威《2020毕马威科技行业创新调查》
当世界的目光游走在科技强国之间,新加坡自动驾驶的果实也在无声无息中接近成熟。
驶向自动驾驶之城
新加坡728.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只有北京的4.4%,但人口密度却高达每平方公里7830人,是中国的54倍。
谁能想到,人口如此密集的新加坡,在交通效率上却是世界一流的学生。当平均通勤距离为12.1公里时,新加坡上班族乘坐公交或地铁的平均通勤时间分别仅为37分钟和45分钟。
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行离不开新加坡各种交通管制措施和合理的城市规划,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一方面提高汽车拥有成本,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为了减少私家车数量,从2009年开始,新加坡政府提高了各种名目的费用,如汽车进口税、附加登记费、特别消费税、消费税、汽车所有权证、尾气排放附加费等。,而进口车的价格可以翻5倍以上。
这样,新加坡机动车年均增长率从2009年前的3%下降到目前的不超过0.25%。新加坡政府可以借此减少道路拥堵。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针对公共交通频频出手,比如将新加坡的城市交通结构建设成环形装置,通过卫星城来减轻主城区的交通压力;积极投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从2013年到2018年,新加坡政府将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成本提高了60%。
以上措施可能只是治标,但如何治本呢?新加坡的答案是建设智慧交通,试图通过科技赋能提高交通效率。
2013年,当世界上很多公司自发研究自动驾驶,而其他政府还不重视的时候,新加坡政府率先提出了“新加坡汽车计划”,正式开启了自动驾驶在新加坡的应用之路。该计划主要关注自动驾驶汽车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该地区的交通系统以及可能的技术和法律政策。
三项措施同时进行,加上政府、大学和企业的高效大胆合作,新加坡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更加闪耀。
在自动驾驶汽车运动委员会的监督下,新加坡于2016年向公众开放了Robotaxi的全球首次试运营。在6公里的测试道路中,公众可以通过打车软件预约6辆Robotaxi。
因此,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Robotaxi服务的国家。
2017年,新加坡政府修改了道路交通法,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测试。
此后,新加坡的自动驾驶区域不断扩大。到2019年,新加坡计划在西部所有1000公里以上的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道路里程占其总里程的十分之一。
此时,其他国家的自动驾驶测试大多还停留在封闭区域。
除了新加坡政府开拓测试道路之外,高校也成为了连接行业和政府的纽带,承担着R&D和测试的责任。在QS排名前15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两个主要成员。
从2010年开始,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实验室开始研发自动驾驶高尔夫球车,并从2015年开始陆续在校园内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试验场,模拟城市交通道路,布置模拟摩天大楼、红绿灯、公交车站等。试图复制城市道路。
为了确保自动驾驶汽车与新加坡的环境完美契合,测试中心还配备了天气模拟系统,可以模拟热带季风雨季。
此外,三家自动驾驶公司,包括最近的外卖平台Foodpanda和新石器,计划在南洋理工大学提供无人驾驶送货服务。
上述举措不仅推动了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也以贴近行业的实践向全球输送了自动驾驶人才。
在阿里巴巴、JD.COM、华为、荣源亓航和一清创新等公司的自动驾驶业务中,都闪现着这两所大学的人。其中,荣源七星副总裁刘璇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开放的政策环境,政府和产学研的高度合作,确实吸引了很多外企频频回望。
NuTonomy,Delphi,Fretek,四维图新,沃尔沃,雪铁龙,ComfortDelGro等。都在这里布局,Cornford、MooVita、ST Kinetics、ST Engineering等本土企业也在这里测试技术。
一方面,自动驾驶相关公司可以在相对成熟的自动驾驶环境下测试和迭代技术;另一方面,在获得完整的R&D申请流程后,您可以回到其他地区包装和销售其自动驾驶方案。
自动驾驶汽车的成功测试也鼓励了新加坡扩大测试区域,向完全无人驾驶的目标前进。
今年,新加坡首次开放无人驾驶小型巴士的商业试运营,力争到2022年,在班戈、登加、裕廊创新区三个新城实现无人驾驶巴士的常态化商业运营。
自动驾驶打破社会困局。
当一切回到原点,我们或许会忍不住想,相比全球科技强国,新加坡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布局为何如此迫切?
答案的关键词可能是老龄化和“智慧国”战略。
早在2000年,联合国就在一份以老龄化为主题的报告中指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普遍现象。然而,这个问题在新加坡尤为严重。
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这一地区可视为老龄化社会。2012年,新加坡的这一数字达到了9.9%。
与快速老龄化的人口相对应,2010年至2020年新加坡人口年均增长仅为1.1%,为新加坡建国以来最低。
劳动力严重不足,大量行业急需劳动力补充,导致新加坡用人成本飙升。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引进大量外劳来缓解这一问题。
目前新加坡外籍劳工人数近140万,约占其常住人口总数的31%。
因此,开发和应用自动驾驶等代替人力的技术成为解决新加坡劳动力短缺的一大途径。
早在40年前,新加坡政府就已经预见到了这种困境,并试图用科学技术来推动新加坡的良性发展。
1980年,新加坡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距离进入老龄化社会仅2%。
当时恰逢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新加坡政府试图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促进产业转型。
在此背景下,1980年实施了开发了250多个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国家计算机计划,这一计划成为新加坡“智慧国家”计划的基础。
从1980年到2015年,新加坡政府在“国家计算机计划”的基础上不断升级,目前已经提出了六大计划。
在“智慧国家2015计划”期间,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和新加坡智慧交通协会于2014年共同制定了“智慧移动2030计划”,包括智能路口编号和标志的管理,以及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
“智慧国家2015计划”结束后,新加坡于2015年提出了全球首个智慧国家概念“智慧国家2025计划”。
该计划有三个建设理念,即连接,收集和理解。
连接,通过部署在新加坡公共空间的7500多个通信基础设施,将社会各阶层连接成一个整体,消除信息孤岛。
通过遍布全国的传感器为新加坡政府收集并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例如,新加坡政府在家庭浴室、公共游泳池和车辆上安装了传感器,为公众提供服务。
了解、整合收集的数据,通过算法推演、模型设定等方法进行预测,为市民提供及时的服务。
代表便利性、互联性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毫不意外地成为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的技术之一。
在政策推动的影响下,高速的网络传输和发达的交通系统也成为自动驾驶在新加坡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目前,围绕建设信息社会的目标,新加坡已经在政策、法律、基础设施、民众观念等方面率先布局,其自动驾驶成熟度全球领先也就不足为奇了。
豪……r,自动驾驶在新加坡真的能顺利发展吗?
从小到大都是小学,烦恼也是小学。
新加坡前交通部长Khaw boon wan曾表示,新加坡的目标是成为“城市交通解决方案的全球参与者”,并将推动城市中“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部署”。
结合新加坡此前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应用的努力,不难猜测新加坡政府是想先把新加坡打造成为全球自动驾驶应用城市的样本,然后输出建设经验和方案,扩大全球影响力。
得益于政府的推动、高校的合作和企业的参与,新加坡的自动驾驶测试速度已经领先其他国家数年。
新加坡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其国土面积小,以及一系列天然优势。
极其狭小的国土面积,意味着新加坡政府层面能够快速准确地将政策意志传达给各个地区,而不会复杂冗长。
新加坡政府结构精简,只有中央政府可以直接管理全境,还有40个法定机构和近20个类似的行业协会。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可以集中所有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以清廉著称的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执行也促进了项目资源的充分利用。
快速、准确、高效,三个引擎驱动,新加坡正在飞向应用自动驾驶的地方。
此外,新加坡政府将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政策之一,投入大量补贴吸引外国科技企业入驻。极其开放的文化环境、宽松的政策支持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此设立总部。
多份报告显示,在经商便利度和经济自由度方面,新加坡排名世界第二。
被视为站在科技浪潮最前沿的自动驾驶公司,自然受到新加坡政府的欢迎。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以其小而灵活的姿态,潜心于各个细分领域的研究,小的下沉成本让人很难被试错所累。对于一个有着强大躯干的大国来说,试错之后想要翻身无疑更加困难。
但是,如果你成了小学生,你会为此而烦恼。新加坡过于单一的道路环境,本地自驾企业少,很难输出建设经验和方案,扩大国际影响力。
在新加坡政府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的条件下,新加坡人的主要出行方式是公共交通,公路汽车数量较少。
简单的道路环境使其ODD难以拓展,其自动驾驶难以应对更复杂的场景。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曾对媒体表示,新加坡的城市交通建设参考了全球多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融合了各国的长处,吸取了经验和教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这意味着新加坡的自动驾驶测试可能适合其特殊的城市交通系统,但如果转移到车流量巨大、城市道路环境复杂的地区,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水土不服。
厚此薄彼的自动驾驶布局直接遏制了新加坡通过自动驾驶发声的企图。
新加坡发展自动驾驶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因此,前几年新加坡的自动驾驶测试主要集中在Robotaxi、公交车等通勤和连接领域,在终端集散、机场、港口、干线公路等领域的布局很少。
这也将成为新加坡的另一个先天不足,就是“偏科”,转让城市自动驾驶应用经验。
自动驾驶的应用主要基于公共交通。简单的道路环境和特殊的城市环境……n交通规划注定了新加坡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是独一无二的,难以在其他地区重复使用。
法国商学院教授陈国利直言,“因为国家小,所以很难在整个行业领先国际地位。”
摘要
建国之初,新加坡在土地资源匮乏、邻国纷争不断的内忧外患中,把自强的希望寄托在象征未来的科技上。
近60年后,新加坡的科技之树已经在地理的夹缝中生根发芽。
目前,全球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新加坡已经率先押注自动驾驶。
在齐新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自动驾驶已经初步登陆新加坡,并且暂时脱颖而出。编者按:回顾过去十年汽车产业的演进,自动驾驶已经成为科技强国抢占未来出行话语权的主战场。各国政策对外开放,企业技术短兵相接,配套产品层出不穷...汽车智能时代正在慢慢到来。
在这个过程中,各大洲的国家是如何拥抱变化的?如何驶向自动驾驶的土地?
借此,新智家推出“全球自动驾驶行业变革”专题,跨越浩瀚繁杂的信息森林,聚焦各国自动驾驶行业应用。
本文是新智家“全球自动驾驶产业变革”系列文章的第四篇,主角:新加坡。
狮城,星国,星岛,新加坡,新加坡...各个国家都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等众多族群,证明了新加坡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独立56年后,全球排名前80的科技公司都在这里开了分公司,其金融科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也在全球领先。
前沿技术纷纷雨点般落下,自动驾驶无一例外成为其中之一。
根据毕马威发布的报告,新加坡在自动驾驶汽车成熟度方面排名全球第一。
根据毕马威《2020毕马威科技行业创新调查》
当世界的目光游走在科技强国之间,新加坡自动驾驶的果实也在无声无息中接近成熟。
驶向自动驾驶之城
新加坡728.6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只有北京的4.4%,但人口密度却高达每平方公里7830人,是中国的54倍。
谁能想到,人口如此密集的新加坡,在交通效率上却是世界一流的学生。当平均通勤距离为12.1公里时,新加坡上班族乘坐公交或地铁的平均通勤时间分别仅为37分钟和45分钟。
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行离不开新加坡各种交通管制措施和合理的城市规划,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加坡政府一方面提高汽车拥有成本,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为了减少私家车数量,从2009年开始,新加坡政府提高了各种名目的费用,如汽车进口税、附加登记费、特别消费税、消费税、汽车所有权证、尾气排放附加费等。,而进口车的价格可以翻5倍以上。
这样,新加坡机动车年均增长率从2009年前的3%下降到目前的不超过0.25%。新加坡政府可以借此减少道路拥堵。
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针对公共交通频频出手,比如将新加坡的城市交通结构建设成环形装置,通过卫星城来减轻主城区的交通压力;积极投资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从2013年到2018年,新加坡政府将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成本提高了60%。
以上措施可能只是治标,但如何治本呢?新加坡的答案是建设智慧交通,试图通过科技赋能提高交通效率。
2013年,当世界上很多公司自发研究自动驾驶,而其他政府还不重视的时候,新加坡政府率先提出了“新加坡汽车计划”,正式开启了自动驾驶在新加坡的应用之路。该计划主要关注自动驾驶汽车实际应用的可行性、该地区的交通系统以及可能的技术和法律政策。
三项措施同时进行,加上政府、大学和企业的高效大胆合作,新加坡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更加闪耀。
在自动驾驶汽车运动委员会的监督下,新加坡于2016年向公众开放了Robotaxi的全球首次试运营。在6公里的测试道路中,公众可以通过打车软件预约6辆Robotaxi。
因此,新加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推出Robotaxi服务的国家。
2017年,新加坡政府修改了道路交通法,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测试。
此后,新加坡的自动驾驶区域不断扩大。到2019年,新加坡计划在西部所有1000公里以上的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道路里程占其总里程的十分之一。
此时,其他国家的自动驾驶测试大多还停留在封闭区域。
除了新加坡政府开拓测试道路之外,高校也成为了连接行业和政府的纽带,承担着R&D和测试的责任。在QS排名前15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是两个主要成员。
从2010年开始,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实验室开始研发自动驾驶高尔夫球车,并从2015年开始陆续在校园内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试验场,模拟城市交通道路,布置模拟摩天大楼、红绿灯、公交车站等。试图复制城市道路。
为了确保自动驾驶汽车与新加坡的环境完美契合,测试中心还配备了天气模拟系统,可以模拟热带季风雨季。
此外,三家自动驾驶公司,包括最近的外卖平台Foodpanda和新石器,计划在南洋理工大学提供无人驾驶送货服务。
上述举措不仅推动了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也以贴近行业的实践向全球输送了自动驾驶人才。
在阿里巴巴、JD.COM、华为、荣源亓航和一清创新等公司的自动驾驶业务中,都闪现着这两所大学的人。其中,荣源七星副总裁刘璇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开放的政策环境,政府和产学研的高度合作,确实吸引了很多外企频频回望。
NuTonomy,Delphi,Fretek,四维图新,沃尔沃,雪铁龙,ComfortDelGro等。都在这里布局,Cornford、MooVita、ST Kinetics、ST Engineering等本土企业也在这里测试技术。
一方面,自动驾驶相关公司可以在相对成熟的自动驾驶环境下测试和迭代技术;另一方面,在获得完整的R&D申请流程后,您可以回到其他地区包装和销售其自动驾驶方案。
自动驾驶汽车的成功测试也鼓励了新加坡扩大测试区域,向完全无人驾驶的目标前进。
今年,新加坡首次开放无人驾驶小型巴士的商业试运营,力争到2022年,在班戈、登加、裕廊创新区三个新城实现无人驾驶巴士的常态化商业运营。
自动驾驶打破社会困局。
当一切回到原点,我们或许会忍不住想,相比全球科技强国,新加坡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布局为何如此迫切?
答案的关键词可能是老龄化和“智慧国”战略。
早在2000年,联合国就在一份以老龄化为主题的报告中指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普遍现象。然而,这个问题在新加坡尤为严重。
根据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这一地区可视为老龄化社会。2012年,新加坡的这一数字达到了9.9%。
与快速老龄化的人口相对应,2010年至2020年新加坡人口年均增长仅为1.1%,为新加坡建国以来最低。
劳动力严重不足,大量行业急需劳动力补充,导致新加坡用人成本飙升。在这种情况下,新加坡政府不得不引进大量外劳来缓解这一问题。
目前新加坡外籍劳工人数近140万,约占其常住人口总数的31%。
因此,开发和应用自动驾驶等代替人力的技术成为解决新加坡劳动力短缺的一大途径。
早在40年前,新加坡政府就已经预见到了这种困境,并试图用科学技术来推动新加坡的良性发展。
1980年,新加坡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5%,距离进入老龄化社会仅2%。
当时恰逢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应用。新加坡政府试图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促进产业转型。
在此背景下,1980年实施了开发了250多个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国家计算机计划,这一计划成为新加坡“智慧国家”计划的基础。
从1980年到2015年,新加坡政府在“国家计算机计划”的基础上不断升级,目前已经提出了六大计划。
在“智慧国家2015计划”期间,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和新加坡智慧交通协会于2014年共同制定了“智慧移动2030计划”,包括智能路口编号和标志的管理,以及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
“智慧国家2015计划”结束后,新加坡于2015年提出了全球首个智慧国家概念“智慧国家2025计划”。
该计划有三个建设理念,即连接,收集和理解。
连接,通过部署在新加坡公共空间的7500多个通信基础设施,将社会各阶层连接成一个整体,消除信息孤岛。
通过遍布全国的传感器为新加坡政府收集并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例如,新加坡政府在家庭浴室、公共游泳池和车辆上安装了传感器,为公众提供服务。
了解、整合收集的数据,通过算法推演、模型设定等方法进行预测,为市民提供及时的服务。
代表便利性、互联性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毫不意外地成为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的技术之一。
在政策推动的影响下,高速的网络传输和发达的交通系统也成为自动驾驶在新加坡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目前,围绕建设信息社会的目标,新加坡已经在政策、法律、基础设施、民众观念等方面率先布局,其自动驾驶成熟度全球领先也就不足为奇了。
豪……r,自动驾驶在新加坡真的能顺利发展吗?
从小到大都是小学,烦恼也是小学。
新加坡前交通部长Khaw boon wan曾表示,新加坡的目标是成为“城市交通解决方案的全球参与者”,并将推动城市中“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部署”。
结合新加坡此前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应用的努力,不难猜测新加坡政府是想先把新加坡打造成为全球自动驾驶应用城市的样本,然后输出建设经验和方案,扩大全球影响力。
得益于政府的推动、高校的合作和企业的参与,新加坡的自动驾驶测试速度已经领先其他国家数年。
新加坡在自动驾驶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其国土面积小,以及一系列天然优势。
极其狭小的国土面积,意味着新加坡政府层面能够快速准确地将政策意志传达给各个地区,而不会复杂冗长。
新加坡政府结构精简,只有中央政府可以直接管理全境,还有40个法定机构和近20个类似的行业协会。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可以集中所有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以清廉著称的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执行也促进了项目资源的充分利用。
快速、准确、高效,三个引擎驱动,新加坡正在飞向应用自动驾驶的地方。
此外,新加坡政府将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政策之一,投入大量补贴吸引外国科技企业入驻。极其开放的文化环境、宽松的政策支持和发达的金融市场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此设立总部。
多份报告显示,在经商便利度和经济自由度方面,新加坡排名世界第二。
被视为站在科技浪潮最前沿的自动驾驶公司,自然受到新加坡政府的欢迎。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以其小而灵活的姿态,潜心于各个细分领域的研究,小的下沉成本让人很难被试错所累。对于一个有着强大躯干的大国来说,试错之后想要翻身无疑更加困难。
但是,如果你成了小学生,你会为此而烦恼。新加坡过于单一的道路环境,本地自驾企业少,很难输出建设经验和方案,扩大国际影响力。
在新加坡政府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的条件下,新加坡人的主要出行方式是公共交通,公路汽车数量较少。
简单的道路环境使其ODD难以拓展,其自动驾驶难以应对更复杂的场景。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曾对媒体表示,新加坡的城市交通建设参考了全球多个城市的交通系统,融合了各国的长处,吸取了经验和教训,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这意味着新加坡的自动驾驶测试可能适合其特殊的城市交通系统,但如果转移到车流量巨大、城市道路环境复杂的地区,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水土不服。
厚此薄彼的自动驾驶布局直接遏制了新加坡通过自动驾驶发声的企图。
新加坡发展自动驾驶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因此,前几年新加坡的自动驾驶测试主要集中在Robotaxi、公交车等通勤和连接领域,在终端集散、机场、港口、干线公路等领域的布局很少。
这也将成为新加坡的另一个先天不足,就是“偏科”,转让城市自动驾驶应用经验。
自动驾驶的应用主要基于公共交通。简单的道路环境和特殊的城市环境……n交通规划注定了新加坡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是独一无二的,难以在其他地区重复使用。
法国商学院教授陈国利直言,“因为国家小,所以很难在整个行业中领先国际地位。”
摘要
建国之初,新加坡在土地资源匮乏、邻国纷争不断的内忧外患中,把自强的希望寄托在象征未来的科技上。
近60年后,新加坡的科技之树已经在地理的夹缝中生根发芽。
目前,全球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新加坡已经率先押注自动驾驶。
在齐新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自动驾驶已经初步登陆新加坡,并且暂时脱颖而出。世界强国的产业盘根错节,自动驾驶的应用还是未知数。新加坡则是轻如燕,没有挂疣的烦恼。
假以时日,自动驾驶将成为继“花园城市”美誉之后,又一张烙有新加坡字样的名片。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世界强国的产业盘根错节,自动驾驶的应用还是未知数。新加坡则是轻如燕,没有挂疣的烦恼。
假以时日,自动驾驶将成为继“花园城市”美誉之后,又一张烙有新加坡字样的名片。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微信官方账号:雷锋网)
雷锋的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见转载说明。
第一电动网消息,“919未来主义者日”将于2021年9月19日在FF洛杉矶总部举行,在这个独特的共创庆典上,参与者将有机会零距离体验FF的产品与技术,和FF的专家与高管交流,
1900/1/1 0:00:00近日,WNEVC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秘书处宣布,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将于2021年9月1517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1900/1/1 0:00:009月10日,中汽协对外公布最新汽车产销等相关数据。数据显示,8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25万辆和1799万辆,产销同环比分别呈现下降态势。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9月8日,本田(Honda)宣布将于2021年9月启动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计划,在日本发展自动驾驶汽车移动服务(MaaS)业务。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在许多人对欧盟最新发布的汽车零排放计划欢呼时,捷克总理安德烈巴比什(AndrejBabis)发誓要捍卫该国关键的汽车制造行业,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人类的决策过程本身就具有层级,这也意味着为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会同时涉及到多个层次的推理以及不同的规划策略。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