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还有很多人记得一个月前日本的两大胜仗。当时从国内乘用车批发数据来看,不仅丰田品牌将大众推下神坛,日本的市场份额也超过了德国。这背后是大众集团在中国的两大合资企业南北大众因芯片短缺损失惨重,导致大众品牌销量减半,也导致其销量跌至近年来的最低点,首次跌破20%至17.0%。
然而,没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后,两人的角色就发生了转变。
日前,日本联邦公布的批发数据显示,由于芯片持续短缺,南北丰田销量同比下滑近40%,东风本田下滑46.2%,其他家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以至于整个日本的跌幅扩大到31.5%,市场份额减少到17.8%。这是继去年2、3月疫情后,日本份额时隔16个月再次跌破20%,也再次落后于德国体系。此时得益于上汽大众的反弹,德系的份额又回到了22.1%。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是有偏见的。毕竟批发销量不代表真正的零售成绩,也不包括进口车,不能准确反映市场情况。事实上,根据早前各公司公布的在华零售量,丰田8月份确实再次下跌,5家日系车企也同时出现负增长,丰田、本田、马自达的跌幅都比6月份有所扩大。
再次齐声倒下
那么日系车企的零售表现如何呢?
具体来看,在7月份小幅增长2.8%后,强大的丰田8月份无法继续承受芯片短缺的冲击,同比下滑11.9%,至14.48万辆。丰田表示,实际上RAV4、威兰达等部分主销车型走势依然良好,但由于芯片短缺,整体销量有所下滑。比如广汽丰田广州工厂部分减产,导致新车库存不足。此外,7月下旬国内部分城市疫情开始复发,影响了相应城市的销售工作。
日产的情况和丰田差不多。虽然由于芯片不足,8月销量下降10.6%至11.32万辆,但主力车型尤其是销量支柱轩逸仍增长2.7%至4.79万辆。
本田也是如此,已经连续三个月是日系三巨头中跌幅最大的。尽管其8月份的跌幅扩大至38.3%,销量也降至近期低点仅9.17万辆,但其雅阁等部分畅销车型的销量仍较为强劲。
8月份,本田的降幅将扩大至40%左右。除了芯片短缺之外,主要是东风本田三家工厂所在的武汉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所在区域被列为中等风险区域,因此工厂已经处于停工状态近半个月。虽然工厂在风险级别调整到低风险区域后迅速恢复生产,但仍然无法弥补停工造成的损失。这一点可以从东本的批发销售中得到证实,8月份批发销售同比下降46.2%,几乎减半。
此外,马自达和三菱经历了连续第五个月的下跌,跌幅分别为27.7%和3.4%。
正是由于这五家车企的同步下滑,尤其是本田的大幅下滑,导致8月日系在华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近9.5万辆,同比降幅高达20.5%。
根据与上述车企零售量大致一致的乘用车保险数据(日产在国内也有轻卡和专用车销售,丰田也有柯斯达客车,但与乘用车相比,尺寸较小,对整体影响不大)。八月,国内……阿森格汽车同比下降8.2%,至160.2万辆。这意味着8月份日系车的跌幅远大于整体市场,所以降低市场份额是合理的。
芯片的悲剧
不幸的是,日本人在8月遭受的惨重损失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据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统计,东南亚是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生产基地最多的地区,占30%。所以当东南亚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尤其是马来西亚疫情,芯片和汽车电线的生产受到限制,零部件短缺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日系车企的采购越来越困难,即使是丰田。
虽然丰田汽车8月底发布的7月份全球产销和出口数据(包括丰田和雷克萨斯)显示,其全球产量同比增长77.3%,销量迎来连续11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4%,达到85.8万辆的新高,甚至高于2019年7月的84.9万辆。
但这可能是丰田最近的最后一个好消息了。据悉,由于购买零配件,8月中下旬后,丰田在日本的15家工厂,包括高冈(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关闭了部分生产线,同时还在北美和中国减产8万辆,欧洲约4万辆,共减产22万辆。事实上,早在8月中旬,丰田就宣布9月全球减产36万辆。
紧接着,9月10日,丰田汽车公司再次宣布,其9月至10月的全球汽车产量将比此前计划减少约40万辆,其中9月份减少7万辆,10月份减少33万辆,相当于原生产计划的40%。这意味着,9月份,丰田全球减产43万辆,几乎是原生产计划的一半,10月份也将从此前计划的88万辆降至55万辆。此外,丰田此前已将2021财年全球产量下调30万辆,至900万辆。
事实上,不仅是丰田,日产、铃木、马自达、三菱和斯巴鲁都不同程度地宣布了减产计划。据相关调查显示,与原计划相比,截至目前,这五家日系车企在2021财年(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将减产100万辆以上。这与2020年疫情造成的减产规模相差无几。
其中,铃木受影响最大,预计将减产35万辆,相当于其2020年产量的10%。由于芯片采购出现问题,铃木在日本、泰国和匈牙利的工厂将停止生产。据估计,其最大的单一市场印度的开工率将仅为9月份正常情况的40%左右。日产也宣布了全年25万辆的减产计划。加上马自达、三菱和斯巴鲁,上述五家汽车公司将减产105万辆汽车。此外,本田尚未公布具体的减产数量,但表示预计减产将导致全年15万辆的下降。
而这些正在日系车企发生的减产计划,其实就是当前全球汽车行业的缩影。更糟糕的是,全球汽车行业不仅将面临芯片等零部件的持续短缺,还将面临钢铁、铜、锂、钴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因此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加。相信还有很多人记得一个月前日本的两大胜仗。当时从国内乘用车批发数据来看,不仅丰田品牌将大众推下神坛,日本的市场份额也超过了德国。这背后是大众集团在中国的两大合资企业南北大众因芯片短缺损失惨重,导致大众品牌销量减半,也导致了近期的最低点……耳朵,首次跌破20%至17.0%。
然而,没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后,两人的角色就发生了转变。
日前,日本联邦公布的批发数据显示,由于芯片持续短缺,南北丰田销量同比下滑近40%,东风本田下滑46.2%,其他家族也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以至于整个日本的跌幅扩大到31.5%,市场份额减少到17.8%。这是继去年2、3月疫情后,日本份额时隔16个月再次跌破20%,也再次落后于德国体系。此时得益于上汽大众的反弹,德系的份额又回到了22.1%。
或许,有人会质疑这是有偏见的。毕竟批发销量不代表真正的零售成绩,也不包括进口车,不能准确反映市场情况。事实上,根据早前各公司公布的在华零售量,丰田8月份确实再次下跌,5家日系车企也同时出现负增长,丰田、本田、马自达的跌幅都比6月份有所扩大。
再次齐声倒下
那么日系车企的零售表现如何呢?
具体来看,在7月份小幅增长2.8%后,强大的丰田8月份无法继续承受芯片短缺的冲击,同比下滑11.9%,至14.48万辆。丰田表示,实际上RAV4、威兰达等部分主销车型走势依然良好,但由于芯片短缺,整体销量有所下滑。比如广汽丰田广州工厂部分减产,导致新车库存不足。此外,7月下旬国内部分城市疫情开始复发,影响了相应城市的销售工作。
日产的情况和丰田差不多。虽然由于芯片不足,8月销量下降10.6%至11.32万辆,但主力车型尤其是销量支柱轩逸仍增长2.7%至4.79万辆。
本田也是如此,已经连续三个月是日系三巨头中跌幅最大的。尽管其8月份的跌幅扩大至38.3%,销量也降至近期低点仅9.17万辆,但其雅阁等部分畅销车型的销量仍较为强劲。
8月份,本田的降幅将扩大至40%左右。除了芯片短缺之外,主要是东风本田三家工厂所在的武汉市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所在区域被列为中等风险区域,因此工厂已经处于停工状态近半个月。虽然工厂在风险级别调整到低风险区域后迅速恢复生产,但仍然无法弥补停工造成的损失。这一点可以从东本的批发销售中得到证实,8月份批发销售同比下降46.2%,几乎减半。
此外,马自达和三菱经历了连续第五个月的下跌,跌幅分别为27.7%和3.4%。
正是由于这五家车企的同步下滑,尤其是本田的大幅下滑,导致8月日系在华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近9.5万辆,同比降幅高达20.5%。
根据与上述车企零售量大致一致的乘用车保险数据(日产在国内也有轻卡和专用车销售,丰田也有柯斯达客车,但与乘用车相比,尺寸较小,对整体影响不大)。8月份,国内乘用车同比下降8.2%,至160.2万辆。这意味着8月份日系车的跌幅远大于整体市场,所以降低市场份额是合理的。
芯片的悲剧
不幸的是,日本人在8月遭受的惨重损失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据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协会统计,东南亚是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海外生产基地最多的地区,占30%。因此,当COVID……9疫情在东南亚反弹,尤其是马来西亚疫情,芯片和汽车电线的生产受到限制,零部件短缺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日系车企采购越来越困难,就连丰田也是如此。
虽然丰田汽车8月底发布的7月份全球产销和出口数据(包括丰田和雷克萨斯)显示,其全球产量同比增长77.3%,销量迎来连续11个月增长,同比增长14%,达到85.8万辆的新高,甚至高于2019年7月的84.9万辆。
但这可能是丰田最近的最后一个好消息了。据悉,由于购买零配件,8月中下旬后,丰田在日本的15家工厂,包括高冈(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关闭了部分生产线,同时还在北美和中国减产8万辆,欧洲约4万辆,共减产22万辆。事实上,早在8月中旬,丰田就宣布9月全球减产36万辆。
紧接着,9月10日,丰田汽车公司再次宣布,其9月至10月的全球汽车产量将比此前计划减少约40万辆,其中9月份减少7万辆,10月份减少33万辆,相当于原生产计划的40%。这意味着,9月份,丰田全球减产43万辆,几乎是原生产计划的一半,10月份也将从此前计划的88万辆降至55万辆。此外,丰田此前已将2021财年全球产量下调30万辆,至900万辆。
事实上,不仅是丰田,日产、铃木、马自达、三菱和斯巴鲁都不同程度地宣布了减产计划。据相关调查显示,与原计划相比,截至目前,这五家日系车企在2021财年(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将减产100万辆以上。这与2020年疫情造成的减产规模相差无几。
其中,铃木受影响最大,预计将减产35万辆,相当于其2020年产量的10%。由于芯片采购出现问题,铃木在日本、泰国和匈牙利的工厂将停止生产。据估计,其最大的单一市场印度的开工率将仅为9月份正常情况的40%左右。日产也宣布了全年25万辆的减产计划。加上马自达、三菱和斯巴鲁,上述五家汽车公司将减产105万辆汽车。此外,本田尚未公布具体的减产数量,但表示预计减产将导致全年15万辆的下降。
而这些正在日系车企发生的减产计划,其实就是当前全球汽车行业的缩影。更糟糕的是,全球汽车行业不仅将面临芯片等零部件的持续短缺,还将面临钢铁、铜、锂、钴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因此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加。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最近,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发布的分析报告称,Lucid会对电动车初创公司如特斯拉和Rivian和老牌汽车制造商福特和通用的电动车品牌构成威胁,
1900/1/1 0:00:00“库斯途到店之后,每天到店来看这款车的人很多,很多都是一家人来看车。
1900/1/1 0:00:00和中国一样,美国同样有造车新势力。目前较为出名的几位,分别是Nikola、Lucid和Rivian三家。但是,前段时间Nikola造假PPT造车被实锤,凉凉也是注定之事。
1900/1/1 0:00:00美国银行4014030075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ucidMotors有望成为下一个特斯拉755831134152。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导航和定位软件专家ProfoundPositioningInc
1900/1/1 0:00:0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将至,月亮与地球的距离似乎前所未有的近,孤身在外的游子也会在这天归家享受团圆之乐。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