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新能源汽车2025目标最快明年实现,PHEV将在A、B级车市场大有可为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来看,燃油车一统江湖的时代基本结束了。”2021年第三季度末,这一观点在全球汽车行业早已达成共识。当前,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汽车产业也在加速向低碳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1.3万辆和179.9万辆,同比增长1.9倍。其中,8月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提升至17.8%,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接近20%。

在此背景下,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有望提前实现“到2025年新车销售渗透率20%”的中期发展目标。与此同时,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在节能减排方面更具优势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再次走上风口浪尖。

BYD, LI, Hechuang, Mercedes-Benz, Li ONE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高(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覆盖市区普通里程的PHEV市场很有前景,在2035年之前都会非常受市场欢迎,它会吃掉燃油车的市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高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动力多元化时代的汽车技术创新与政策建议”研讨会上如是畅想。

但是面对5-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PHEV的市场规模峰值能达到多少?什么时候会再出现?如何应对中国的汽车产业链,值得深思。

新能源汽车20%的普及率有望在明年提前实现。

不可否认,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有车企透露,其8月份电动车销量渗透率已经超过30%,预计全年在15%左右。”中国电动汽车100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按照这个趋势,中国有望提前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规划目标。

业内众所周知,2020年下半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发布,从产业和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的20%,再次坚定了我国汽车电动化不可动摇的发展方向。

但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36.7万辆,占全年新车销量的5.4%。这一比例与2025年新能源汽车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存在巨大空间。

当时,工信部副部长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大声疾呼:“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基于此,去年年底,中汽协在其《中国汽车市场预测报告2021》中预测,202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有望达到2630万辆,同比增长4%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180万辆,同比增长40%左右。

但谁也没想到,在特斯拉、比亚迪、五菱洪光等众多汽车企业的超常发挥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在2021年发展得如此迅猛。在此背景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6月8日表示,由于国内细分市场整体实力较强,今年新能源乘用车预测销量上调至240万辆。

但显然,240万辆并不是终点。

张永伟直言,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在业内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达到250-300万辆左右,明年年销售规模有望达到500万辆。按照这个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大概会在2022年或者2023年实现。

PHEV渗透率的终点是3%还是40%是一个问题。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质疑汽车纯电动化的发展趋势,PHEV“转型”的命运也没有因为在现阶段比EV更具节能减排优势而被颠覆,只是“转型”的力度在时间和长期上比预期的更强更深远。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以下简称路线2.0)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规划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15-25%,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将超过90%。

BYD, LI, Hechuang, Mercedes-Benz, Li ONE

如果2025年汽车市场2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5%,占625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ev)562.5万辆,包括增程式电动汽车在内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年销量仅为62.5万辆,渗透率不足3%。即使将2500万辆的市场规模运用到2035年的一系列规划目标上,PHEV的最高渗透率也未必超过3%,年销量也不到百万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单看比亚迪,“自今年3月推出DM-i超级混动车型以来,比亚迪实现了PHEV和EV车型50%的销量,我们的产能还在提升,销量持续攀升。”比亚迪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东升透露。

BYD, LI, Hechuang, Mercedes-Benz, Li ONE

具体到数据上,根据比亚迪在港交所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其8月新车销量为68,531辆,同比增长86.32%。其中,比亚迪8月PHEV销量进一步提升至43.96%,较其今年1月PHEV销量占比12.75%高出31.21个百分点。

基于此,比亚迪旗下秦加DM-i、宋DM、唐DM三款车型跻身乘联会公布的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5榜单。值得注意的是,榜单中另一款非纯电动汽车为李ONE,使李“单匹马”跻身新势力榜前三,支持李勇敢进军美股、港股。

按照李的计划,明年还将推出三款增程式电动车,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市场(包括增程式电动车)还是很有前景的。

BYD, LI, Hechuang, Mercedes-Benz, Li ONE

李联合创始人马东辉(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2025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将可能达到2500万辆的规模,其中覆盖混合动力汽车(HEV)的传统内燃机车型(ICE)的销量将占到40%左右,即1000万辆,而PHEV车型的销量也将占到40%,占据另外1000万辆的市场规模,剩下的500万辆将是EV车型。”李联合创始人马东辉说。

不过,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持理性看法。在他看来,随着纯电动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提升,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快充技术的使用,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已经提升到800km甚至1000km以上,PHEV车型占比将会下降。“我们判断,到2035年,PHEV的市场份额在15%-17%,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在50%以上,这样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3以上。”

相比较而言,15%-17%的市场份额远超Route 2.0预期的3%,但还是比40%理性很多。即便如此,要实现这个目标仍然不容易。

车企之间的“混合”大战迫在眉睫,政策、市场和……产品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技术路线图中2035年中国汽车实现全电驱动的长期目标的发布,在“双碳”目标和“双融合”等政策的多重压力下,以PHEV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成为现阶段众多本土车企寻求转型的首要方向之一,而根据各新产品的规划,2022 -2023年中国将迎来喜忧参半的一年。

BYD, LI, Hechuang, Mercedes-Benz, Li ONE

面向未来,高认为,“覆盖市区普通里程的PHEV市场很大,2035年前市场会很火爆,会吃掉燃油车的市场。”同时,他进一步指出,相比纯电动汽车的“哑铃”结构,PHEV在A级和b级车市场将有巨大的潜力,因为在10-20万元的价格区间,消费者要求里程长、性能好、成本低,而PHEV比EV更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知道,PHEV的市场前景是极好的,在现阶段,它需要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产业规划到产品的进一步优化。

还是以比亚迪为例,为了打造更加节能高效的混动系统,其研发了国内唯一量产的混动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此外,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由驱动电机和发电机“2合1”组成的双电机EHS电动混合动力系统和大容量大功率DM-i超级混合动力专用动力刀片电池。那么,这个前期投入的高额R&D费用和相关成本能否大规模分摊,就决定了比亚迪等传统车企的混合动力之路能走多远。

BYD, LI, Hechuang, Mercedes-Benz, Li ONE

比亚迪DM-i混动系统(来源:比亚迪)

“至少现在看来,年出货量在50万辆以下的企业很难取得最后的成功。”盖世汽车研究院一位资深分析师表示。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奔驰未来只会推出一款纯电动汽车平台,之后燃油车会继续销售,但不会继续研发新的PHEV技术。

基于此,杨东升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微利还是需要依靠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在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和我们企业降低成本的努力下,我们认为燃油车如果加价1万元,可能才是消费者真正的市场选择。”他进一步建议,“希望政策能有长期的连续性,无论从车辆购置税、消费税等。,我们希望有一个持续的支持电动车和PHEV。”

此外,欧阳明直言,“不建议造车新势力搞PHEV(从技术上讲,增程也是个特插),因为发动机是造车新势力的软肋,随便从市场上选一款发动机都很难达到要求。”

“我们认为PHEV是新能源汽车的软着陆,对我们的产业链影响相对较软。无论是发动机行业和变速箱行业的传统行业,还是石油行业,都有可能继续少用。最早是培养消费者的习惯,让新能源深入人心。因为新能源不仅是能源革命,更是技术革命。”杨东升说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来看,燃油车一统江湖的时代基本结束了。“2021年第三季度末,这一观点已经在全球汽车行业达成共识。当前,在“双碳”战略的推动下,我国汽车产业也在加速向低碳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汽车产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81.3万辆和179.9万辆,同比增长1.9倍。其中,8月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已经提高到17.8%,而pe……新能源乘用车普及率接近20%。

在此背景下,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有望提前实现“到2025年新车销售渗透率20%”的中期发展目标。与此同时,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纯电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在节能减排方面更具优势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再次走上风口浪尖。

BYD, LI, Hechuang, Mercedes-Benz, Li ONE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高(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覆盖市区普通里程的PHEV市场很有前景,在2035年之前都会非常受市场欢迎,它会吃掉燃油车的市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高近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动力多元化时代的汽车技术创新与政策建议”研讨会上如是畅想。

但是面对5-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PHEV的市场规模峰值能达到多少?什么时候会再出现?如何应对中国的汽车产业链,值得深思。

新能源汽车20%的普及率有望在明年提前实现。

不可否认,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有车企透露,其8月份电动车销量渗透率已经超过30%,预计全年在15%左右。”中国电动汽车100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按照这个趋势,中国有望提前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规划目标。

业内众所周知,2020年下半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2.0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相继发布,从产业和国家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的20%,再次坚定了我国汽车电动化不可动摇的发展方向。

但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36.7万辆,占全年新车销量的5.4%。这一比例与2025年新能源汽车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存在巨大空间。

当时,工信部副部长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大声疾呼:“这是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基于此,去年年底,中汽协在其《中国汽车市场预测报告2021》中预测,202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有望达到2630万辆,同比增长4%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180万辆,同比增长40%左右。

但谁也没想到,在特斯拉、比亚迪、五菱洪光等众多汽车企业的超常发挥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会在2021年发展得如此迅猛。在此背景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6月8日表示,由于国内细分市场整体实力较强,今年新能源乘用车预测销量上调至240万辆。

但显然,240万辆并不是终点。

张永伟直言,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有望达到250-300万辆左右,明年年销售规模有望达到500万辆。按照这个增长速度,新能源汽车20%市场份额的中长期规划目标大概会在2022年或者2023年实现。

PHEV渗透率的终点是3%还是40%是一个问题。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质疑汽车纯电动化的发展趋势,PHEV“转型”的命运也没有因为在现阶段比EV更具节能减排优势而被颠覆,只是“转型”的力度在时间和长期上比预期的更强更深远。

根据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规划的预测,在技术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ute 2.0(以下简称路由2.0),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15-25%,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将超过90%。

BYD, LI, Hechuang, Mercedes-Benz, Li ONE

如果2025年汽车市场2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5%,占625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ev)562.5万辆,包括增程式电动汽车在内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年销量仅为62.5万辆,渗透率不足3%。即使将2500万辆的市场规模运用到2035年的一系列规划目标上,PHEV的最高渗透率也未必超过3%,年销量也不到百万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

单看比亚迪,“自今年3月推出DM-i超级混动车型以来,比亚迪实现了PHEV和EV车型50%的销量,我们的产能还在提升,销量持续攀升。”比亚迪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东升透露。

BYD, LI, Hechuang, Mercedes-Benz, Li ONE

具体到数据上,根据比亚迪在港交所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其8月新车销量为68,531辆,同比增长86.32%。其中,比亚迪8月PHEV销量进一步提升至43.96%,较其今年1月PHEV销量占比12.75%高出31.21个百分点。

基于此,比亚迪旗下秦加DM-i、宋DM、唐DM三款车型跻身乘联会公布的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5榜单。值得注意的是,榜单中另一款非纯电动汽车为李ONE,使李“单匹马”跻身新势力榜前三,支持李勇敢进军美股、港股。

按照李的计划,明年还将推出三款增程式电动车,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市场(包括增程式电动车)还是很有前景的。

BYD, LI, Hechuang, Mercedes-Benz, Li ONE

李联合创始人马东辉(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2025年,国内乘用车市场将可能达到2500万辆的规模,其中覆盖混合动力汽车(HEV)的传统内燃机车型(ICE)的销量将占到40%左右,即1000万辆,而PHEV车型的销量也将占到40%,占据另外1000万辆的市场规模,剩下的500万辆将是EV车型。”李联合创始人马东辉说。

不过,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持理性看法。在他看来,随着纯电动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尤其是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提升,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快充技术的使用,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已经提升到800km甚至1000km以上,PHEV车型占比将会下降。“我们判断,到2035年,PHEV的市场份额在15%-17%,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在50%以上,这样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3以上。”

相比较而言,15%-17%的市场份额远超Route 2.0预期的3%,但还是比40%理性很多。即便如此,要实现这个目标仍然不容易。

车企“混”战在即,政策、市场、产品缺一不可。

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技术路线图中2035年中国汽车实现全电驱动的长期目标的发布,在“双碳”目标和“双融合”等政策的多重压力下,以PHEV为代表的混合动力汽车成为现阶段众多本土车企寻求转型的首要方向之一,而根据各新产品的规划,2022 -2023年中国将迎来喜忧参半的一年。

BYD, LI, Hechuang, Mercedes-Benz, Li ONE

面向未来,高认为,“覆盖城市普通里程的市场非常大,2035年前市场会非常火爆,而且……t会吃掉燃油车的市场。"同时,他进一步指出,与纯电动汽车的"哑铃"结构相比,PHEV在A级和b级车市场将有巨大的潜力,因为在10-20万元的价格区间,消费者要求里程长、性能好、成本低,而PHEV比EV更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知道,PHEV的市场前景是极好的,在现阶段,它需要从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产业规划到产品的进一步优化。

还是以比亚迪为例,为了打造更加节能高效的混动系统,其研发了国内唯一量产的混动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此外,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合动力系统还包括由驱动电机和发电机“2合1”组成的双电机EHS电动混合动力系统和大容量大功率DM-i超级混合动力专用动力刀片电池。那么,这个前期投入的高额R&D费用和相关成本能否大规模分摊,就决定了比亚迪等传统车企的混合动力之路能走多远。

BYD, LI, Hechuang, Mercedes-Benz, Li ONE

比亚迪DM-i混动系统(来源:比亚迪)

“至少现在看来,年出货量在50万辆以下的企业很难取得最后的成功。”盖世汽车研究院一位资深分析师表示。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奔驰未来只会推出一款纯电动汽车平台,之后燃油车会继续销售,但不会继续研发新的PHEV技术。

基于此,杨东升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微利还是需要依靠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在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和我们企业降低成本的努力下,我们认为燃油车如果加价1万元,可能才是消费者真正的市场选择。”他进一步建议,“希望政策能有长期的连续性,无论从车辆购置税、消费税等。,我们希望有一个持续的支持电动车和PHEV。”

此外,欧阳明直言,“不建议造车新势力搞PHEV(从技术上讲,增程也是个特插),因为发动机是造车新势力的软肋,随便从市场上选一款发动机都很难达到要求。”

“我们认为PHEV是新能源汽车的软着陆,对我们的产业链影响相对较软。无论是发动机行业和变速箱行业的传统行业,还是石油行业,都有可能继续少用。最早是培养消费者的习惯,让新能源深入人心。因为新能源不仅是能源革命,更是技术革命。”杨东升说道。

标签:比亚迪理想汽车合创奔驰理想ONE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Romeo Power合作Dynexus Technology 推出电池传感与诊断技术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9月14日,RomeoPower与DynexusTechnology宣布合作,

1900/1/1 0:00:00
大众有望在2025年超越特斯拉,接电动汽车品牌头把交椅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特斯拉是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但是,多年来,很多人认为特斯拉被人挤下“头把交椅”只是时间问题。由于所有引人注目的产品都来自传统汽车制造商,特斯拉根本无法保持领先地位。

1900/1/1 0:00:00
谁是中国智能驾驶中上游产业链的业绩王?

过去十年消费电子行业大放异彩,苹果、小米、华为等几家头部明星企业,带动了欧菲光、立讯精密等一批企业的股价持续走高,而当如今进入下一个十年,在智能驾驶时代,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背后,

1900/1/1 0:00:00
苹果新增45名司机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苹果公司正在继续努力推进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该公司最近注册了45名司机,让他们在加州的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技术测试。

1900/1/1 0:00:00
沃尔玛将与福特和 Argo AI 在多个城市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沃尔玛正在扩大其与自动驾驶汽车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今则将福特汽车和ArgoAI纳入其中,后者是一家由该汽车制造商支持的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

1900/1/1 0:00:00
雷军造车梦 大半个车圈为小米“发烧”

小米集团高速发展时,雷军曾称自己“行程密时,平均一天有11个会议,每天平均吃饭时间只有3分钟。”而如今对于“押上人生全部声誉而战”的小米汽车,雷军的忙碌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