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tellantis集团宣布进一步降低企业运维成本。合资公司广汽菲克将只保留长沙工厂。与此同时,集团正在为中国市场的发展制定新的战略计划,包括全面整合Jeep品牌进口业务和本地合资企业业务。此消息一出,意味着Stellantis集团和Jeep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再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国产7年,从亮点到低谷。
Jeep在中国陷入困境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回顾其七年来的发展,也有辉煌的时刻。2010年,广汽与FCA合资成立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长沙,拥有长沙和广州两大生产基地。2015年,Jeep由广汽菲克引入中国,首款国产车型为自由光。面对国内SUV市场的红利期,加上大切诺基、牧马人等Jeep品牌进口车前期积累的越野情怀和口碑效应,自由光国产后一炮而红,第二年销量突破10万辆。然后,广汽菲克推出了自由侠和指南针。2017年,在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三款车型的加持下,广汽菲克年销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56.5%,迎来了历史上的一个亮点时刻。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随着国内乘用车市场的下滑,SUV市场的内卷化加剧,Jeep品牌在国内走下坡路。这一年,其国产车型销量仅为12.5万辆,同比下滑38.57%。在过去的三年里,Jeep在中国的销量进一步下滑,去年的销量不足5万辆,今年前7个月的销量仅为1.3万辆。
随着Jeep的滞销,广汽菲克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广汽集团2020年年报显示,广汽菲克设计产能为32.8万辆,去年为3.86万辆,产能利用率低至12%。同时,其净资产也从2017年巅峰时的44.22亿元跌至2020年的3.3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已资不抵债。
广汽菲克的困难加剧了Jeep在华的颓势。经过7年的国产,Jeep已经从在华年销量20万辆的巅峰退到了今天的边缘。如果要追溯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它的产品说起。
产品质量问题是症结所在。
2017年恰逢Jeep在华快速扩张,旗下主力销售车型自由光和指南者相继出现“烧机油”问题;2018年,Jeep因为“烧机油”问题登上了当年的315晚会。后来迫于舆论压力,广汽菲克于2018年9月30日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共召回14.4万辆汽车。此次大规模召回,一方面暴露了广汽菲克在快速发展初期忽视了企业赖以生存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也沉重打击了Jeep在华的快速发展。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Jeep这几年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转折点。
Jeep自由光,来源:广汽菲克
“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期间,合资车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似乎是一个普遍问题。对于广汽菲克,前期Jeep自由光和指南者‘烧机油’事件频发,采取了‘只改不叫’的消极态度。后来被央视曝光后,他们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被迫发布召回计划,但这已经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傲慢’的形象,直接影响了他们在终端市场的声誉。”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
除了“机油门”,2018年,35家经销商集体到上海Jeep销售公司讨说法,被媒体曝光。经销商维权的理由直指广飞客销售公司存在的六大问题,包括经销商库存压力大、强行搭售滞销车辆和精品车辆配件、因车辆质量问题强行附加客户投诉扣款等条件、内部管理混乱阻碍经销活动等。这一事件曝光后,广汽菲克内部更深层次的问题暴露无遗。一位曾在Jeep 4S店工作的员工表示,2018年Jeep遭遇严重滞销,但厂家在生产端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导致经销商库存压力大,大部分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更可气的是,车辆的质量问题一般都是厂家和经销商来解决。但是一旦Jeep车辆有车主投诉,厂家就会对经销商进行罚款,这是极不公平的。”该员工所在的Jeep经销店已于去年底关闭,目前经营沃尔沃品牌。
频繁的管理层变动和自救。
面对产品质量问题和经销商维权,广汽菲克也做出了改变,试图自救。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近年来人事和组织架构的频繁调整。其中,调整最大的是2019年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和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合并”。
广汽菲克成立之初,为了保持Jeep品牌的调性,合资公司采取了单一标志管理模式,即由时任广汽菲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的郑杰作为外方代表,全面负责销售公司层面的品牌和营销工作,中方退居幕后负责与外方的生产工作。2019年调整后,广汽菲克进一步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同时将合资公司的单签制改为双签制。这一变化意味着广汽集团正在掌权,希望将Jeep的品牌本土化。
FCA已故前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来源:FCA
FCA集团已故前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Malchow)曾表示,“Jeep在中国出于某种原因被视为舶来品品牌,但公司希望它成为一个‘城市品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想Jeep自然能成为中国的高端品牌。”于是,新的管理团队开始着力将Jeep从“美式越野”的精神层面转向“城市化SUV”的定位。
郑杰之后是蔡迪尼,一个“技术派”。这位意大利人一方面试图从产品质量上扭转Jeep给人的负面印象,“从机械和工程标准上保持Jeep的自主品牌DNA”,另一方面又忙于重塑Jeep的品牌定位。“我们希望返回……致Jeep的品牌心,充分挖掘与我们Jeep品牌有着相同意义的消费者,不是把我们的车卖给每一个消费者,而是展现一种生活方式。”蔡迪尼去年8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在蔡迪尼团队的努力下,广汽菲克的销量在2019年底出现上升迹象,但2020年初的疫情让这一努力化为乌有。
GAC Fick总裁Ashwani Muppasani,来源:GAC Fick
虽然广汽菲克销量和业绩持续下滑,但双方股东都没有放弃。去年8月,菲克集团与广汽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同时双方对广汽菲克再增资10亿元。2021年Stellantis集团成立后,广汽菲克于今年7月再次获得双方股东30亿元人民币增资。同时,Stellantis集团派穆安泽到广汽菲克接替蔡迪尼出任广汽菲克总裁。
穆安泽上任后,一方面汽车行业面临疫情和芯片短缺带来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是广汽菲克不断缩小的“地盘”和来自双方股东的30亿元增资支持,既有压力,也有希望。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穆安泽表示:“双方股东的信任是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取胜的真正信心,也是我们留在这个市场上继续经营下去的基础。Jeep会一直在这里。”这种话也给广大Jeep车主和车迷吃了一颗定心丸。
鉴于目前电动化的发展趋势,Jeep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发布了Grand Commander E的插电式混动车型,并且已经推出了herdsman 4xe混动车型。穆安泽透露,Jeep将有序推进电动化汽车,未来将以更快的速度刷新新产品,以贴近市场变化,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Jeep可能进入“后合资时代”
“从Jeep品牌入华以来实施的品牌战略来看,通过强调专业级SUV的越野性,聚焦情感路线,兼顾城市SUV的实用功能,聚焦轻豪华路线。这显然是为了迎合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虽然这种调整并没有阻止它被边缘化的命运,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努力。”一位汽车行业的观察人士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至于Jeep的未来,Stellantis集团似乎在开场的“声明”中已经给出了方向,即整合Jeep在中国的进口业务和本土合资业务(一个Jeep)。结合国家发改委“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的政策,Stellantis集团极有可能在华控股合资工资,执掌Jeep。
此外,近日业内盛传,广汽集团已与Stellantis集团达成协议,前者将转让其持有的广汽菲克20%股权。虽然这一传闻被广汽集团斥为“不实报道”,但也表示“目前股权收购的谈判确实在进行中。”
基于Stellantis集团对Jeep在华发展的坚定态度,业内认为,随着广汽菲克广州工厂的关闭以及广汽菲克股权可能发生的变动,Jeep未来在华将进入新一轮的“后合资时代”。不过,Jeep能否在中国重现2017年的辉煌,还要看Stellantis集团的支持,以及未来实施的战略方向。近日,Stellantis集团宣布进一步降低企业运维成本。合资公司广汽菲克将只保留长沙工厂。与此同时,集团正在为中国市场的发展制定新的战略计划,包括全面整合Jeep品牌进口业务和本地合资企业业务。此消息一出,意味着Stellantis集团和Jeep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再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国产7年,从亮点到低谷。
Jeep在中国陷入困境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回顾其七年来的发展,也有辉煌的时刻。2010年,广汽与FCA合资成立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位于长沙,拥有长沙和广州两大生产基地。2015年,Jeep由广汽菲克引入中国,首款国产车型为自由光。面对国内SUV市场的红利期,加上大切诺基、牧马人等Jeep品牌进口车前期积累的越野情怀和口碑效应,自由光国产后一炮而红,第二年销量突破10万辆。然后,广汽菲克推出了自由侠和指南针。2017年,在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三款车型的加持下,广汽菲克年销量突破20万辆,同比增长56.5%,迎来了历史上的一个亮点时刻。
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随着国内乘用车市场的下滑,SUV市场的内卷化加剧,Jeep品牌在国内走下坡路。这一年,其国产车型销量仅为12.5万辆,同比下滑38.57%。在过去的三年里,Jeep在中国的销量进一步下滑,去年的销量不足5万辆,今年前7个月的销量仅为1.3万辆。
< img alt ="Jeep,广汽集团,herdman,herdsman 4xe,cannon "src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203751068791/1 . jpg "/>
随着Jeep的滞销,广汽菲克工厂的产能利用率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广汽集团2020年年报显示,广汽菲克设计产能为32.8万辆,去年为3.86万辆,产能利用率低至12%。同时,其净资产也从2017年巅峰时的44.22亿元跌至2020年的3.31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50亿元,已资不抵债。
广汽菲克的困难加剧了Jeep在华的颓势。经过7年的国产,Jeep已经从在华年销量20万辆的巅峰退到了今天的边缘。如果要追溯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从它的产品说起。
产品质量问题是症结所在。
2017年恰逢Jeep在华快速扩张,旗下主力销售车型自由光和指南者相继出现“烧机油”问题;2018年,Jeep因为“烧机油”问题登上了当年的315晚会。后来迫于舆论压力,广汽菲克于2018年9月30日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共召回14.4万辆汽车。此次大规模召回,一方面暴露了广汽菲克在快速发展初期忽视了企业赖以生存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也沉重打击了Jeep在华的快速发展。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Jeep这几年在中国的发展遇到了转折点。
Jeep自由光,来源:广汽菲克
“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期间,合资车企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似乎是一个普遍问题。对于广汽菲克,前期Jeep自由光和指南者‘烧机油’事件频发,采取了‘只改不叫’的消极态度。后来被央视曝光后,他们在舆论压力下不得不被迫发布召回计划,但这已经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傲慢’的形象,直接影响了他们在终端市场的声誉。”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
除了“机油门”,2018年,35家经销商集体到上海Jeep销售公司讨说法,被媒体曝光。经销商维权的理由直指广飞客销售公司存在的六大问题,包括经销商库存压力大、强行搭售滞销车辆和精品车辆配件、因车辆质量问题强行附加客户投诉扣款等条件、内部管理混乱阻碍经销活动等。这一事件曝光后,广汽菲克内部更深层次的问题暴露无遗。一位曾在Jeep 4S店工作的员工表示,2018年Jeep遭遇严重滞销,但厂家在生产端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做出调整,导致经销商库存压力大,大部分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更可气的是,车辆的质量问题一般都是厂家和经销商来解决。但是一旦Jeep车辆有车主投诉,厂家就会对经销商进行罚款,这是极不公平的。”该员工所在的Jeep经销店已于去年底关闭,目前经营沃尔沃品牌。
频繁的管理层变动和自救。
面对产品质量问题和经销商维权,广汽菲克也做出了改变,试图自救。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近年来人事和组织架构的频繁调整。其中,调整最大的是2019年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和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合并”。
广汽菲克成立之初,为了保持Jeep品牌的调性,合资公司采取了单一标志管理模式,即由时任广汽菲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的郑杰作为外方代表,全面负责销售公司层面的品牌和营销工作,中方退居幕后负责与外方的生产工作。2019年调整后,广汽菲克进一步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同时将合资公司的单签制改为双签制。这一变化意味着广汽集团正在掌权,希望将Jeep的品牌本土化。
FCA已故前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来源:FCA
FCA集团已故前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Malchow)曾表示,“Jeep在中国出于某种原因被视为舶来品品牌,但公司希望它成为一个‘城市品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想Jeep自然能成为中国的高端品牌。”于是,新的管理团队开始着力将Jeep从“美式越野”的精神层面转向“城市化SUV”的定位。
郑杰之后是蔡迪尼,一个“技术派”。这位意大利人一方面试图从产品质量上扭转Jeep给人的负面印象,“从机械和工程标准上保持Jeep的自主品牌DNA”,另一方面又忙于重塑Jeep的品牌定位。“我们希望返回……致Jeep的品牌心,充分挖掘与我们Jeep品牌有着相同意义的消费者,不是把我们的车卖给每一个消费者,而是展现一种生活方式。”蔡迪尼去年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在蔡迪尼团队的努力下,广汽菲克的销量在2019年底出现上升迹象,但2020年初的疫情让这一努力化为乌有。
GAC Fick总裁Ashwani Muppasani,来源:GAC Fick
虽然广汽菲克销量和业绩持续下滑,但双方股东都没有放弃。去年8月,菲克集团与广汽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同时双方对广汽菲克再增资10亿元。2021年Stellantis集团成立后,广汽菲克于今年7月再次获得双方股东30亿元人民币增资。同时,Stellantis集团派穆安泽到广汽菲克接替蔡迪尼出任广汽菲克总裁。
穆安泽上任后,一方面汽车行业面临疫情和芯片短缺带来的严峻形势;另一方面,是广汽菲克不断缩小的“地盘”和来自双方股东的30亿元增资支持,既有压力,也有希望。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穆安泽表示:“双方股东的信任是我们在这个市场上取胜的真正信心,也是我们留在这个市场上继续经营下去的基础。Jeep会一直在这里。”这种话也给广大Jeep车主和车迷吃了一颗定心丸。
鉴于目前电动化的发展趋势,Jeep在今年的成都车展上发布了Grand Commander E的插电式混动车型,并且已经推出了herdsman 4xe混动车型。穆安泽透露,Jeep将有序推进电动化汽车,未来将以更快的速度刷新新产品,以贴近市场变化,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Jeep可能进入“后合资时代”
“从Jeep品牌入华以来实施的品牌战略来看,通过强调专业级SUV的越野性,聚焦情感路线,兼顾城市SUV的实用功能,聚焦轻豪华路线。这显然是为了迎合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虽然这种调整并没有阻止它被边缘化的命运,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努力。”一位汽车行业的观察人士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至于Jeep的未来,Stellantis集团似乎在开场的“声明”中已经给出了方向,即整合Jeep在中国的进口业务和本土合资业务(一个Jeep)。结合国家发改委“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的政策,Stellantis集团极有可能在华控股合资工资,执掌Jeep。
此外,近日业内盛传,广汽集团已与Stellantis集团达成协议,前者将转让其持有的广汽菲克20%股权。虽然这一传闻被广汽集团斥为“不实报道”,但也表示“目前股权收购的谈判确实在进行中。”
基于Stellantis集团对Jeep在华发展的坚定态度,业内认为,随着广汽菲克广州工厂的关闭以及广汽菲克股权可能发生的变动,Jeep未来在华将进入新一轮的“后合资时代”。不过,Jeep能否在中国重现2017年的辉煌,还要看Stellantis集团的支持,以及未来实施的战略方向。
沃尔玛正在扩大其与自动驾驶汽车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今则将福特汽车和ArgoAI纳入其中,后者是一家由该汽车制造商支持的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
1900/1/1 0:00:00小米集团高速发展时,雷军曾称自己“行程密时,平均一天有11个会议,每天平均吃饭时间只有3分钟。”而如今对于“押上人生全部声誉而战”的小米汽车,雷军的忙碌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戴姆勒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预计,到第四季度销量将趋于稳定。尽管全球半导体短缺造成供应中断,但该公司今年仍力争实现两位数的回报率。
1900/1/1 0:00:00戴姆勒高管在慕尼黑举行的IAA展会上证实,奔驰未来将停止研发新的插混动力系统,并且在2025年只研发纯电车型平台,这是奔驰为了实现2030年只销售纯电车型和传统燃油车型的目标。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鉴于中国竞相确保电动车电池关键材料的供应,企业对加拿大矿业公司MillenniumLithium的竞购战逐渐升温。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鉴于中国竞相确保电动车电池关键材料的供应,企业对加拿大矿业公司MillenniumLithium的竞购战逐渐升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