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于几个想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新生力量来说,似乎有一丝事与愿违,又多了几分神奇。至于原因,很简单,或者说是整个行业环境的突变。
疫情、缺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就像一对无形的推手,改变着他们原本计划好的路线,考验着他们抗风险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幸运的是,与多年前令人窒息的黑暗时刻相比,目前遇到的冲击只是暂时的。当生存不再是问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的活着。
在刚刚过去的3月,随着终端交付业绩的不断发布,数字背后已经可以反映出很多趋势。有人继续夺冠,有人实现历史性突破,有人还停滞不前。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想多说一句:“越艰难,越有意义。”这个时代,我喜欢生到死的故事。
破万,必做之事。
毫无疑问,在目前的节点上,随着已经大规模交付给新势力的几条产品线的扩张,品牌认知度的提升,乃至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日益扩大,“月销万辆”已经成为衡量其业绩的合格线。
就在今天早上,零跑成为第一个公布成绩单的。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并不令人失望。3月份共交付新车10059辆,月度交付同比增速连续12个月超过200%。整个一季度累计交付量达到21579辆,同比增长410%。
“2022年,是我们主动冲出去,加入冲关集团的时候了。而我希望所有技术研发、制造、营销的同事,都能尽可能地发光发热。”
去年,在零跑六周年之际,朱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消息。此时此刻,月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证明他没有食言。
而且在这个供应链压力巨大,制造端受到严重冲击的特殊时刻,显得尤为珍贵。分别位于各自细分市场的T03和C11产品销售良好,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比之下,发展路径有些类似于零跑的哪吒成为了第二个公布成绩单的新生力量,表现更加突出。3月份共交付新车12026辆,同比增长270%;一季度共交付新车30152辆,同比增长305%。
具体车型上,哪吒V车系列交付8122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3%;哪吒U Pro交付3904辆,同比增长9660%,有望连续四个月夺得纯电动SUV销量第三名。
“如果不切入低端市场,可能早就不存在了。”此时此刻,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去年广州车展的专访中,张勇作为公司的CEO,坦率地谈到了这家车企能够突围的关键原因。
的确,利用哪吒V在终端站稳脚跟,依靠哪吒U Pro的不断向上突破,共同促成了其销量连续几个月过万的局面。对于前三,也可谓步步为营。
哪吒之后,第三家公布业绩的公司比较理想,3月份共交付新车11034辆,同比增长125.2%。在李ONE只有一款在售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非常稳定的产量。整个第一季度,共交付新车31,716辆,同比增长152.1%。
作为第四家公布数据造车的新势力,蔚来3月交付9985辆,同比增长37.6%,距离破万只差15辆。整个一季度,共交付新车25,768辆,同比增长28.5%。
截至2022年3月底,已交付192,838辆新车。此外,ET7于3月28日开始交付,截至3月31日,已交付163辆。
但面对上述表现,我还是想提醒蔚来,无论在品牌层面和平均售价层面有多大的领先优势,作为一家车企,还是需要在销量层面证明自己。目前在售的三款“866”SUV,无疑都出现了疲态。好在一个多月后,会有所改变。
小鹏,最后一个,带来了更多的惊喜。3月份总交付量达到15,414辆,环比增长148%。小鹏P7的月交付量首次突破9000辆大关,达到9183辆。第一季度共交付34,561辆新车,连续第三个季度获得新动力交付冠军。
由此不难发现,虽然小鹏的平均售价有一定差距,但通过变换角度,带来了三者中最丰富的产品结构,在售车型范围也是最广的。
换句话说,仅从目前的战略布局来分析,小鹏在终端中的位置无疑包含了更多的潜在用户,从而实现了最大的量变。至此,可以说3月走出泥潭的5支新生力量的交付已经基本完成。
但是,仍然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段还没有结束。因为随着氪、爱安这样的传统车企孵化出来的自主新能源品牌陆续进入市场,也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然而,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前者3月份仅交付1795辆新车,第一季度交付8241辆新车。另一方面,后者表现非常强劲。3月销量首次突破2万辆,达到20317辆,同比增长189%,一季度累计销量达到44874辆。
将这两家车企汇总到新的电力输送榜单后,可以看到排名也发生了变化。伊恩超过了小鹏,当选为月度和季度销售冠军。
在困难的环境中,创新。
本段开头,首先需要说明的是,3月份,上述新势力迎来了集体“破万”,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分别公布了“交付量”。考虑到等待周期长,对应的订单都是几个月前积累的。
此刻,大环境的突变是否会对自身产生巨大影响……不能用数字及时反馈,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家庭此刻的处境都很难说容易。
尤其是上海,作为他们的绝对主力市场,从3月份开始就在爆发。目前随着浦东、浦西依次进入“静默期”,基本陷入停滞状态。
虽然得益于直营模式,可以在网上订车,但还是挡不住实际需求的下降。整个二季度所有人的交付表现很可能集体达不到预期。
更糟糕的是,出现了“涨价潮”。根本原因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有多夸张?
早在2021年1月,电解钴现货均价在27万元/吨左右,现在已经超过54万元/吨,涨幅100%。同期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主流报价区间在49.5-50.6万元,均价上涨至50.04万元/吨。
短短一年时间,两者的价格涨幅都超过了10倍。而且不仅钴、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电动车制造涉及的锰、镍、锌、铜、铁、铬、铂、钌等其他金属原材料价格也在快速上涨。
“以前一块电池还能控制在7万元左右,现在基本涨了3-4万元。成本真的不可控。毕竟还是要考虑赚钱,所以只能选择被迫涨价。”
这样的一段话已经可以反映造车新势力的共同困难。就算你不想承认,你心里也一定清楚“涨价”对自己车型销售端的影响。
还好还好,最近比如蔚来和小鹏相继发布了Q4和2021财报。在电话会议中,和何都认为目前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因为资金炒作高企,长期来看供求关系保持相对平衡。
我也很看好今年的销售预测。何再一次扛起了小鹏P7和小鹏P5双双突破月销万辆大关的最新大旗。至于小鹏G9,也将在第三季度正式接受用户测试。
从蔚来的新节奏来看,ET7已经开始交付了。由于疫情原因,ES7本月要举行的发布会被推迟到5月底。届时,ES8、ES6和EC6也将迎来改款车型,而ES7和ET5将在今年第三季度陆续交付。
从去年无牌可打到今年同时持有六张张全新牌,这支新生力量正试图找回过去失去的一切。
至于理想,相信大部分人对这款即将发布的新车L9已经很熟悉了。从3月份开始,每周三都会准时在其官方微博上披露一些关于其产品实力的信息。这样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方式,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模板。
另一方面,零跑和哪吒在推进新任务方面非常相似。两者都是依靠零跑C01和哪吒S两款纯电动轿跑进入从未涉足的细分市场。进而帮助各自品牌实现持续向上和高。
0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想说,即使大环境艰难,几个新生力量还是需要想尽办法克服很多挑战,一刻也不敢停歇。毕竟当月突破1万已经不是问题,还有更高的目标比如当月突破2万,在前方等着他们。
同时,当电气化的大潮来临,各个品牌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敌人,更是同一赛道上的队友。如何更多、更快、更彻底地改造传统的使用者……燃油车才是他们真正应该考虑的。2022年,对于几个想撸起袖子大干一场的新生力量来说,似乎有一丝事与愿违,又多了几分神奇。至于原因,很简单,或者说是整个行业环境的突变。
疫情、缺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飙升,就像一对无形的推手,改变着他们原本计划好的路线,考验着他们抗风险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幸运的是,与多年前令人窒息的黑暗时刻相比,目前遇到的冲击只是暂时的。当生存不再是问题,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好的活着。
在刚刚过去的3月,随着终端交付业绩的不断发布,数字背后已经可以反映出很多趋势。有人继续夺冠,有人实现历史性突破,有人还停滞不前。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想多说一句:“越艰难,越有意义。”这个时代,我喜欢生到死的故事。
破万,必做之事。
毫无疑问,在目前的节点上,随着已经大规模交付给新势力的几条产品线的扩张,品牌认知度的提升,乃至整个新能源市场的日益扩大,“月销万辆”已经成为衡量其业绩的合格线。
就在今天早上,零跑成为第一个公布成绩单的。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并不令人失望。3月份共交付新车10059辆,月度交付同比增速连续12个月超过200%。整个一季度累计交付量达到21579辆,同比增长410%。
“2022年,是我们主动冲出去,加入冲关集团的时候了。而我希望所有技术研发、制造、营销的同事,都能尽可能地发光发热。”
去年,在零跑六周年之际,朱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消息。此时此刻,月销售额首次突破1万,证明他没有食言。
而且在这个供应链压力巨大,制造端受到严重冲击的特殊时刻,显得尤为珍贵。分别位于各自细分市场的T03和C11产品销售良好,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比之下,发展路径有些类似于零跑的哪吒成为了第二个公布成绩单的新生力量,表现更加突出。3月份共交付新车12026辆,同比增长270%;一季度共交付新车30152辆,同比增长305%。
具体车型上,哪吒V车系列交付8122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3%;哪吒U Pro交付3904辆,同比增长9660%,有望连续四个月夺得纯电动SUV销量第三名。
“如果不切入低端市场,可能早就不存在了。”此时此刻,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在去年广州车展的专访中,张勇作为公司的CEO,坦率地谈到了这家车企能够突围的关键原因。
的确,利用哪吒V在终端站稳脚跟,依靠哪吒U Pro的不断向上突破,共同促成了其销量连续几个月过万的局面。对于前三,也可谓步步为营。
哪吒之后,第三家公布业绩的公司比较理想,3月份共交付新车11034辆,同比增长125.2%。在李ONE只有一款在售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非常稳定的产量。整个第一季度,共交付新车31,716辆,同比增长152.1%。
作为第四家公布数据造车的新势力,蔚来3月交付9985辆,同比增长37.6%,距离破万只差15辆。整个一季度,共交付新车25,768辆,同比增长28.5%。
截至2022年3月底,已交付192,838辆新车。此外,ET7于3月28日开始交付,截至3月31日,已交付163辆。
但面对上述表现,我还是想提醒蔚来,无论在品牌层面和平均售价层面有多大的领先优势,作为一家车企,还是需要在销量层面证明自己。目前在售的三款“866”SUV,无疑都出现了疲态。好在一个多月后,会有所改变。
小鹏,最后一个,带来了更多的惊喜。3月份总交付量达到15,414辆,环比增长148%。小鹏P7的月交付量首次突破9000辆大关,达到9183辆。第一季度共交付34,561辆新车,连续第三个季度获得新动力交付冠军。
由此不难发现,虽然小鹏的平均售价有一定差距,但通过变换角度,带来了三者中最丰富的产品结构,在售车型范围也是最广的。
换句话说,仅从目前的战略布局来分析,小鹏在终端中的位置无疑包含了更多的潜在用户,从而实现了最大的量变。至此,可以说3月走出泥潭的5支新生力量的交付已经基本完成。
但是,仍然需要强调的是,这一段还没有结束。因为随着氪、爱安这样的传统车企孵化出来的自主新能源品牌陆续进入市场,也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
然而,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前者3月份仅交付1795辆新车,第一季度交付8241辆新车。另一方面,后者表现非常强劲。3月销量首次突破2万辆,达到20317辆,同比增长189%,一季度累计销量达到44874辆。
将这两家车企汇总到新的电力输送榜单后,可以看到排名也发生了变化。伊恩超过了小鹏,当选为月度和季度销售冠军。
在困难的环境中,创新。
本段开头,首先需要说明的是,3月份,上述新势力迎来了集体“破万”,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分别公布了“交付量”。考虑到等待周期长,对应的订单都是几个月前积累的。
此刻,大环境的突变是否会对自身产生巨大影响……不能用数字及时反馈,有一定的滞后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个家庭此刻的处境都很难说容易。
尤其是上海,作为他们的绝对主力市场,从3月份开始就在爆发。目前随着浦东、浦西依次进入“静默期”,基本陷入停滞状态。
虽然得益于直营模式,可以在网上订车,但还是挡不住实际需求的下降。整个二季度所有人的交付表现很可能集体达不到预期。
更糟糕的是,出现了“涨价潮”。根本原因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有多夸张?
早在2021年1月,电解钴现货均价在27万元/吨左右,现在已经超过54万元/吨,涨幅100%。同期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主流报价区间在49.5-50.6万元,均价上涨至50.04万元/吨。
短短一年时间,两者的价格涨幅都超过了10倍。而且不仅钴、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电动车制造涉及的锰、镍、锌、铜、铁、铬、铂、钌等其他金属原材料价格也在快速上涨。
“以前一块电池还能控制在7万元左右,现在基本涨了3-4万元。成本真的不可控。毕竟还是要考虑赚钱,所以只能选择被迫涨价。”
这样的一段话已经可以反映造车新势力的共同困难。就算你不想承认,你心里也一定清楚“涨价”对自己车型销售端的影响。
还好还好,最近比如蔚来和小鹏相继发布了Q4和2021财报。在电话会议中,和何都认为目前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因为资金炒作高企,长期来看供求关系保持相对平衡。
我也很看好今年的销售预测。何再一次扛起了小鹏P7和小鹏P5双双突破月销万辆大关的最新大旗。至于小鹏G9,也将在第三季度正式接受用户测试。
从蔚来的新节奏来看,ET7已经开始交付了。由于疫情原因,ES7本月要举行的发布会被推迟到5月底。届时,ES8、ES6和EC6也将迎来改款车型,而ES7和ET5将在今年第三季度陆续交付。
从去年无牌可打到今年同时持有六张张全新牌,这支新生力量正试图找回过去失去的一切。
至于理想,相信大部分人对这款即将发布的新车L9已经很熟悉了。从3月份开始,每周三都会准时在其官方微博上披露一些关于其产品实力的信息。这样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方式,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模板。
另一方面,零跑和哪吒在推进新任务方面非常相似。两者都是依靠零跑C01和哪吒S两款纯电动轿跑进入从未涉足的细分市场。进而帮助各自品牌实现持续向上和高。
0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想说,即使大环境艰难,几个新生力量还是需要想尽办法克服很多挑战,一刻也不敢停歇。毕竟当月突破1万已经不是问题,还有更高的目标比如当月突破2万,在前方等着他们。
同时,当电气化的大潮来临,各个品牌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敌人,更是同一赛道上的队友。如何更多、更快、更彻底地改造传统燃油车的用户,才是他们真正应该考虑的。
4月1日,合创汽车官方公布三月份订单量达3016个,其中合创Z03交付量达1689台。合创汽车成立于2018年4月,由广汽和蔚来共同出资创立。
1900/1/1 0:00:00为了和特斯拉公司竞争的汽车制造商们竞相开发电池驱动、软件驱动的汽车,他们此刻正在重新思考一个新问题:电动时代哪些技术需要握在手里自己建建建,哪些应该从供应商继续买买买。
1900/1/1 0:00:00在大环境如此多变的情况下,谁又能时刻保持警惕,时刻举刀冲向未来呢?身在中国,以吉利、长城、比亚迪为首的自主车企,很有信心地在告诉我们,它们就是中国车企的执牛耳者。
1900/1/1 0:00:004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vivo)公开自动驾驶方法、车载装置、移动装置和车载电子设备专利,公开号为CN114261398A,这一专利于2021年9月14日申请。
1900/1/1 0:00:00日前,领克汽车正式对外公布了旗下新能源车型的调价信息,由于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综合因素影响,领克汽车将对旗下新能源(PHEV插电混动)产品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
1900/1/1 0:00:004月1日,毫末智行宣布正式发布智能随行伙伴机器人Transfuture。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