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汽车之都抢位赛|谋先手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为了夺冠而领先。

新能源汽车之都的争夺如火如荼,先声夺人永远比后来居上更有优势。但有了前几年众多造车新项目相继“被雷”的先例,很多城市在选择造车项目时也变得更加谨慎。

还记得合肥与蔚来签署中国总部落地协议的消息刚出来的时候,在业界引起了轩然大波。然而最后的结果证明合肥是“对了”。随着蔚来发展势头的不断上升,合肥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之都的争夺中暂时实现了“弯道超车”。

除了合肥,特斯拉中国工厂所在的上海,以及传统和新兴车企所在的北京、广东、浙江等地也有了先机。同时,武汉、重庆作为传统汽车城市,也在补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短板,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当前,新一轮汽车之都争夺战已经全面打响,大家不约而同地将2025年作为“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节点。

大家的胜率如何?

上海:暂时稳坐钓鱼台。

本来,上海是全国汽车大市之一,条件优越:汽车相关企业1000多家;这里是SAIC的大本营,也是博世、法拉利等外资企业的中国总部。是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中心。交通便利,是中国最大的港口。

依托原有汽车产业优势,上海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海拿下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落地,进一步奠定了其在众多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城市中的领先地位。

Beijing, Han, Tesla, Weilai, Dongfeng

特斯拉Giga上海正在建设中。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2018年,在尝试落地特斯拉中国工厂时,上海派了专人跟进项目。“专人”“专事”是上海为其他城市吸引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的经验模式。

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引发的鲶鱼效应,业界有目共睹。上海市经信委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63.19万辆,同比增长1.6倍,总产值1772亿元。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处处长韩大东表示,特斯拉当年对上海的贡献已经超过1300亿元。

目前,在特斯拉、SAIC、博世等众多汽车相关企业的帮助下,上海已形成嘉定安亭、浦东金桥、临港三大新能源汽车集群,重点发展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

《上海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产值超过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的35%以上。

北京:最有潜力的球员

北京作为全国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其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天然优势。几乎所有有实力的企业,包括车企,为了快速获取各种信息和资源,都会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例如,百度杜畿汽车的另一个总部、特斯拉中国总部和第一个海外设计中心都在北京。

北京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同样坚定。早在2009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苟就表示,北京将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之都”。亦庄经济开发区是北京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已吸引小米汽车、北极星汽车落地。加上扎根于此的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北京正在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效应。

Beijing, Han, Tesla, Weilai, Dongfeng

高端汽车产业园,图片来源:北京亦庄

在北京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氢能也成为发展的重点。今年5月18日,北京发布《北京市“十五”期间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明确提到积极参与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共建氢能和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北京市202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是: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

合肥:“弯道超车”的典范

合肥因在蔚来危机中的共赢投资而一举成名,也被媒体称为“最佳创投机构”。

事实上,无论是经济实力、地理位置、城市影响力,还是招商引资能力,合肥都略逊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等。蔚来中国总部落地安徽之前,首先考虑的是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市。不过最终合肥还是抓住了投资蔚来的机会。

< img alt = "北京,韩,特斯拉,…东风艾莱"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90301875491/3 . jpg "/>

新桥智能电动车产业园,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通过投资蔚来,看到了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勇气和实力。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倍,达到14.5万辆,其中蔚来贡献超过60%。

合肥“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达到150万辆,占全市汽车总量的50%以上,产值超过3000亿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合肥正在联合汽车相关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

合肥与蔚来共同规划建设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拥有包括整车项目和重点配套企业在内的完整产业链,预计年产值5000亿元。同时,合肥下塘新能源汽车城将迎来比亚迪、AVIC锂电池等相关企业。

江淮、奇瑞、安凯客车、大众(安徽)等整车企业,以及郭萱高科、盛骏电子、华亭动力等众多配套企业,也将赋能合福打造新能源汽车城。

广州:奋发向上的优秀学生。

不像合肥因为蔚来而一鸣惊人,不像上海因为特斯拉而曝光度十足,广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上更像是一个进取的优质生。

广州的本土条件也比较优越,珠三角是国内几个传统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区域之一。有几个发展势头不错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如广汽爱安、比亚迪、Xpeng Motors。是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日系品牌在中国的大本营;港口城市。其中,比亚迪被业界视为特斯拉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这有助于广州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Beijing, Han, Tesla, Weilai, Dongfeng

图片来源:广州发布

不仅如此,广州抓住疫情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化本地汽车产业链一体化布局。5月6日,广州市工信局发布《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强链、强链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到,鼓励实施“供应商AB角计划”,推动汽车企业在核心零部件、重要材料等重点领域布局2家以上AB供应商,在本地及周边至少布局1家供应商,形成有效的替代支持。

此外,广州还计划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助力汽车产业链发展。

根据5月7日发布的《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广州提出,到2025年,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达到2350亿元,比2020年增长近一倍。

浙江:自觉的追求者

身处长三角地区,相对于以上海为核心,浙江的光芒略显黯淡。不过,浙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也不小。不仅聚集了吉利、零跑、何忠、威马等整车企业,还聚集了盛骏电子、宁波吉峰、丰丸汽车、万向钱潮等头部汽车零部件企业。数据显示,浙江上市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40家。吉利汽车所在的宁波也是世界第五大港口。

同时,浙江是互联网公司大省,有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新能源和智能赛道将是未来的主流”,这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这将有助于浙江打造智能汽车产业园。

Beijing, Han, Tesla, Weilai, Dongfeng

图片来源:浙江出版

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上,浙江也突出了氢能。去年5月,浙江省发改委制定发布《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表示到2025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60万辆,工业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产业化。

浙江布局氢能的基础是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包括氢气制备、储运、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等。目前,浙江省已建成14座加氢站(含综合能源站),计划到2025年建成近50座加氢站。

以现有的汽车产业链为基石,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相关新能源汽车政策,浙江成为中国氢能源之都也不是不可能。

武汉/重庆:后来居上的姿态

武汉和重庆虽然还没有落地造车的生力军,但原有的传统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将成为他们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有力支撑。

武汉是东风集团的大本营,有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数据显示,2021年,湖北省汽车产量209.9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8%,居中部六省之首。

为了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加码,武汉一直在争取相关企业落地。比如2021年,武汉市商务局表示,前期与小米公司进行了沟通,目前正在积极与公司对接,推动项目落户武汉。

< img alt = "北京,韩,特斯拉,…ilai,东风"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90301875491/6 . jpg "/>

东风集团高端电动越野品牌项目,图片来源:东风集团

武汉作为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大城市和汽车产业集聚区,具有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优势。仅一年时间,就有杜兰、小鹏、东风本田新能源、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项目落户武汉,总投资超过400亿元。而且有消息称,小米汽车第二工厂可能会落地武汉。

武汉想把经开区打造成“中国汽车谷”。武汉经开区“十四五”规划中,2025年的目标是力争汽车产业突破10家整车厂、200万辆、5000亿元产值,成为国家车联网试验区。

Beijing, Han, Tesla, Weilai, Dongfeng

重庆金康两江智能工厂,图片来源:赛勒斯

再看重庆,是西南重要城市之一,也是长安汽车、小康股份公司等整车企业的总部所在地。长城汽车、北京现代等一些车企在此有生产基地,重庆辐射西南、西北两大汽车消费市场。重庆市经信委数据显示,2021年汽车生产199.8万辆,同比增长26.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52%。

重庆的目标是,到2025年,智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0万辆以上,占当地汽车产量的40%以上。

在新能源汽车之都的争夺中,目前上述各大城市已经领先。但汽车市场环境在变化,需要继续深化汽车产业链,引进更多有实力的整车企业和相关配套零部件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占得先机。为了夺冠而领先。

新能源汽车之都的争夺如火如荼,先声夺人永远比后来居上更有优势。但有了前几年众多造车新项目相继“被雷”的先例,很多城市在选择造车项目时也变得更加谨慎。

还记得合肥与蔚来签署中国总部落地协议的消息刚一出,就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然而最后的结果证明合肥是“对了”。随着蔚来发展势头的不断上升,合肥在国内新能源汽车之都的争夺中暂时实现了“弯道超车”。

除了合肥,特斯拉中国工厂所在的上海,以及传统和新兴车企所在的北京、广东、浙江等地也有了先机。同时,武汉、重庆作为传统汽车城市,也在补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短板,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当前,新一轮汽车之都争夺战已经全面打响,大家不约而同地将2025年作为“十四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节点。

大家的胜率如何?

上海:暂时稳坐钓鱼台。

本来,上海是全国汽车大市之一,条件优越:汽车相关企业1000多家;这里是SAIC的大本营,也是博世、法拉利等外资企业的中国总部。是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中心。交通便利,是中国最大的港口。

依托原有汽车产业优势,上海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海拿下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落地,进一步奠定了其在众多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城市中的领先地位。

Beijing, Han, Tesla, Weilai, Dongfeng

特斯拉Giga上海正在建设中。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2018年,在尝试落地特斯拉中国工厂时,上海派了专人跟进项目。“专人”“专事”是上海为其他城市吸引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的经验模式。

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引发的鲶鱼效应,业界有目共睹。上海市经信委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63.19万辆,同比增长1.6倍,总产值1772亿元。上海市经信委智能制造处处长韩大东表示,特斯拉当年对上海的贡献已经超过1300亿元。

目前,在特斯拉、SAIC、博世等众多汽车相关企业的帮助下,上海已形成嘉定安亭、浦东金桥、临港三大新能源汽车集群,重点发展核心技术研发、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

《上海市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产值超过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的35%以上。

北京:最有潜力的球员

北京作为全国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其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天然优势。几乎所有有实力的企业,包括车企,为了快速获取各种信息和资源,都会在这里设立分支机构。例如,百度杜畿汽车的另一个总部、特斯拉中国总部和第一个海外设计中心都在北京。

北京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同样坚定。早在2009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苟就表示,北京将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之都”。亦庄经济开发区是北京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基地。目前已吸引小米汽车、北极星汽车落地。加上扎根于此的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北京正在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效应。

Beijing, Han, Tesla, Weilai, Dongfeng

高端汽车产业园,图片来源:北京亦庄

在北京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氢能也成为发展的重点。今年5月18日,北京发布《北京市“十五”期间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明确提到积极参与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共建氢能和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北京市2025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是: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

合肥:“弯道超车”的典范

合肥因在蔚来危机中的共赢投资而一举成名,也被媒体称为“最佳创投机构”。

事实上,无论是经济实力、地理位置、城市影响力,还是招商引资能力,合肥都略逊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等。蔚来中国总部落地安徽之前,首先考虑的是上海、北京、浙江等省市。不过最终合肥还是抓住了投资蔚来的机会。

< img alt = "北京,韩,特斯拉,…东风艾莱"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90301875491/3 . jpg "/>

新桥智能电动车产业园,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通过投资蔚来,看到了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勇气和实力。目前,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倍,达到14.5万辆,其中蔚来贡献超过60%。

合肥“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能达到150万辆,占全市汽车总量的50%以上,产值超过3000亿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合肥正在联合汽车相关企业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

合肥与蔚来共同规划建设的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拥有包括整车项目和重点配套企业在内的完整产业链,预计年产值5000亿元。同时,合肥下塘新能源汽车城将迎来比亚迪、AVIC锂电池等相关企业。

江淮、奇瑞、安凯客车、大众(安徽)等整车企业,以及郭萱高科、盛骏电子、华亭动力等众多配套企业,也将赋能合福打造新能源汽车城。

广州:奋发向上的优秀学生。

不像合肥因为蔚来而一鸣惊人,不像上海因为特斯拉而曝光度十足,广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上更像是一个进取的优质生。

广州的本土条件也比较优越,珠三角是国内几个传统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区域之一。有几个发展势头不错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如广汽爱安、比亚迪、Xpeng Motors。是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日系品牌在中国的大本营;港口城市。其中,比亚迪被业界视为特斯拉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这有助于广州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Beijing, Han, Tesla, Weilai, Dongfeng

图片来源:广州发布

不仅如此,广州抓住疫情带来的发展机遇,深化本地汽车产业链一体化布局。5月6日,广州市工信局发布《广州市支持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稳链、强链、强链的若干措施》,其中明确提到,鼓励实施“供应商AB角计划”,推动汽车企业在核心零部件、重要材料等重点领域布局2家以上AB供应商,在本地及周边至少布局1家供应商,形成有效的替代支持。

此外,广州还计划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广州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助力汽车产业链发展。

根据5月7日发布的《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广州提出,到2025年,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达到2350亿元,比2020年增长近一倍。

浙江:自觉的追求者

身处长三角地区,相对于以上海为核心,浙江的光芒略显黯淡。不过,浙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也不小。不仅聚集了吉利、零跑、何忠、威马等整车企业,还聚集了盛骏电子、宁波吉峰、丰丸汽车、万向钱潮等头部汽车零部件企业。数据显示,浙江上市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40家。吉利汽车所在的宁波也是世界第五大港口。

同时,浙江是互联网公司大省,有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新能源和智能赛道将是未来的主流”,这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这将有助于浙江打造智能汽车产业园。

Beijing, Han, Tesla, Weilai, Dongfeng

图片来源:浙江出版

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布局上,浙江也突出了氢能。去年5月,浙江省发改委制定发布《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表示到2025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力争达到60万辆,工业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产业化。

浙江布局氢能的基础是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包括氢气制备、储运、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整车制造等。目前,浙江省已建成14座加氢站(含综合能源站),计划到2025年建成近50座加氢站。

以现有的汽车产业链为基石,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相关新能源汽车政策,浙江成为中国氢能源之都也不是不可能。

武汉/重庆:后来居上的姿态

武汉和重庆虽然还没有落地造车的生力军,但原有的传统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将成为他们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有力支撑。

武汉是东风集团的大本营,有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数据显示,2021年,湖北省汽车产量209.9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8%,居中部六省之首。

为了给新能源汽车产业加码,武汉一直在争取相关企业落地。比如2021年,武汉市商务局表示,前期与小米公司进行了沟通,目前正在积极与公司对接,推动项目落户武汉。

< img alt = "北京,韩,特斯拉,…ilai,东风" src = "/ee img/{ HostI }/img/20230303190301875491/6 . jpg "/>

东风集团高端电动越野品牌项目,图片来源:东风集团

武汉作为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大城市和汽车产业集聚区,具有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优势。仅一年时间,就有杜兰、小鹏、东风本田新能源、东风高端新能源越野车项目落户武汉,总投资超过400亿元。而且有消息称,小米汽车第二工厂可能会落地武汉。

武汉想把经开区打造成“中国汽车谷”。武汉经开区“十四五”规划中,2025年的目标是力争汽车产业突破10家整车厂、200万辆、5000亿元产值,成为国家车联网试验区。

Beijing, Han, Tesla, Weilai, Dongfeng

重庆金康两江智能工厂,图片来源:赛勒斯

再看重庆,是西南重要城市之一,也是长安汽车、小康股份公司等整车企业的总部所在地。长城汽车、北京现代等一些车企在此有生产基地,重庆辐射西南、西北两大汽车消费市场。重庆市经信委数据显示,2021年汽车生产199.8万辆,同比增长26.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52%。

重庆的目标是,到2025年,智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0万辆以上,占当地汽车产量的40%以上。

在新能源汽车之都的争夺中,目前上述各大城市已经领先。但汽车市场环境在变化,需要继续深化汽车产业链,引进更多有实力的整车企业和相关配套零部件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占得先机。

标签:北京特斯拉蔚来东风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传Stellantis和三星SDI将在印第安纳州新建一座合资电池厂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Stellantis和三星SDI计划在5月24日宣布,将在印第安纳州新建一座电池厂,以加快Stellantis的电动汽车生产计划。

1900/1/1 0:00:00
【国际快讯】法拉第未来第一季度净亏损1.53亿美元;特斯拉上海工厂产量今日恢复正常;传Stellantis和三星SDI将在美国建合资电池厂

法拉第未来第一季度净亏损153亿美元根据法拉第未来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该公司第一季度的运营亏损约为1

1900/1/1 0:00:00
日系六强,豪掷1500亿研发未来

在新冠疫情持续压顶、芯慌未见拐点以及俄乌冲突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日本汽车制造商正在为艰难的一年提前准备。

1900/1/1 0:00:00
现代汽车集团在美国投资超100亿美元 要干啥?

为在美国市场提供可持续的智能移动解决方案,现代汽车集团(HyundaiMotorGroup)在美国总统拜登访问韩国之际,宣布了将在美国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的计划。

1900/1/1 0:00:00
马恒达探索建立更多电动车零部件合作关系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印度马恒达(MahindraandMahindra)首席执行官AnishShah表示,该公司将探索从其他公司采购更多零部件,以推动其电动汽车产品组合的发展。

1900/1/1 0:00:00
5月26日北京开启新一轮新能源指标配置

目前,根据北京小客车指标配置政策,5月26日上午,本市将进行2022年新能源小客车指标配置。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