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汽车消费维权不应靠“按闹分配”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吃瓜的人最喜欢吃什么?当然热闹了。

看热闹的不算太大,理亏的一方就怕了。有些热闹是为了让大家开心,有些热闹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维权。

说到维权,各位官员应该都明白,最近大家吃的最大的瓜,也是最津津乐道的瓜,无非就是保时捷这次减配。本周,涉及这个世界知名奢侈品牌的维权事件终于有了结果,给吃瓜群众一个交代,这份激动暂时平息。

Porsche, found

赶紧解释一下,这个维权事件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货不对板”的情况。原因是很多选择了电动转向柱舒适功能的保时捷车主发现,自己付出了代价,却没有得到这样的配置。

保时捷给出的理由是电动转向柱因芯片短缺暂时改为手动,并承诺待情况好转后免费升级为电动转向柱。对于急着用车的客户来说,这样的计划似乎是合理的。

但由于芯片短缺问题一段时间没有得到解决,保时捷在未与客户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将补偿方案改为2300元。加钱的配置没有了,补偿居然是代金券的形式,有点残忍。

作为一个吃瓜人,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保时捷一直给人一种意气风发的态度,一点解决问题的诚意都没有。如果真的是通过协商与客户达成协议,为什么在4月底发布的一款新车直播中,很多车主在弹幕中维权,导致品牌信任危机?

结果这件事最后引发了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是减少保时捷的配送会影响安全,另一个更深刻,说保时捷只坑中国人,即使是中国的富人。几轮发酵下来,瓜已经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非常罕见的汽车网络名人联名发声要求保时捷做出解释的情况。

直到本周,也许是面对舆论的压力,或者是想尽可能的为车主解决问题,保时捷才想出了最新的解决方案。保时捷履行承诺,为客户免费恢复电动改造柱,而未恢复的客户将获得固定金额的补偿,所有受影响的客户将获得一年的车辆保修延期服务。

吃瓜,不要有节奏,如果被牵着鼻子走,最终进了瓜,那就不太好了。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吃瓜群众,在看到真相之前一定要理性说话,不要盲目排队。

本质上保时捷没有履行合同精神,这种谴责也是应该谴责的。不要靠自己是大企业,面对用户就食言。这在任何国家都是法律责任。

但是,谴责不应该是没有节奏的。对于单纯的维权事件引发的深入思考,首先,电动转向柱变成了手动转向柱,只是转向柱的调节方式从车主选择的电动变成了基本的手动版,转向功能没有变化,安全性没有受到影响。

其次,保时捷的电动转向柱减少是因为缺芯造成的,全世界都一样。查看保时捷在官网和其他国家的车主论坛,会发现关于电动转向柱的声明和相关车主的维权声音。至于赔偿金额,美国500美元,德国€ 200,中国2300也是参差不齐,中国用户也不是最差的。

还有一点,有人说装修花了3万,但赔偿只有2300。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其实这就更扯淡了。能与电动转向柱匹配的,其实是一套完整的“舒适入门”选装包,包括座椅、转向柱、后视镜、空调等几项电动设置和用户记忆功能。不同型号的价格从1.1万到1.4万不等。如果我们只看……在转向柱单独,价格几乎是合理的。

回到原来的问题,保时捷在这次维权事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与客户的沟通。保时捷没有预测到芯片短缺的长期影响,很多车主直到交车的时候才知道配置减少,这真的不是一个豪华品牌应该有的服务。

退一步讲,新车交付其实就是一个合同履行的过程。如果转向柱的配置有问题,本质上可以视为违约,必须给予一定的赔偿。且不说几倍的赔偿,2300元真的不可思议,而且还是代金券,也不能表现出诚意。

就这次维权事件而言,事态的突破点是刷屏新车直播的弹幕,进一步扩大就是没有诚意的声明。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各路网友和汽车圈KOL群体对其进行抨击,使得这起维权事件似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并没有出现相关车主拿起法律武器的案例,或者没有报道将关注点指向走法律程序维权的车主。

不可否认,舆论的一片哗然,让转向柱的减少有了新的解决方案,似乎也是一个足以驱散吃瓜群众的合理态度。但是,这不是一个合理的消费者的消费状态,不可能有问题。总是需要舆论的压力才能让傲慢的厂商拿出有诚意的解决方案。

Porsche, found

从Xi安女车主的维权,到上海车展的平台,车主往往要为维权付出太多。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质量纠纷问题居高不下,仍然受到举证难、处罚难等现实因素的困扰。此外,恐怕在监管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相当大了,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当问题再次出现时,消费者不可能总是依靠舆论的压力,依靠“按麻烦分配”的方式得到满意的解决。当然也希望有更完善的法律法规,让汽车消费者在面临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好的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吃瓜的人最喜欢吃什么?当然热闹了。

看热闹的不算太大,理亏的一方就怕了。有些热闹是为了让大家开心,有些热闹是不得已而为之,比如维权。

说到维权,各位官员应该都明白,最近大家吃的最大的瓜,也是最津津乐道的瓜,无非就是保时捷这次减配。本周,涉及这个世界知名奢侈品牌的维权事件终于有了结果,给吃瓜群众一个交代,这份激动暂时平息。

Porsche, found

赶紧解释一下,这个维权事件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货不对板”的情况。原因是很多选择了电动转向柱舒适功能的保时捷车主发现,自己付出了代价,却没有得到这样的配置。

保时捷给出的理由是电动转向柱因芯片短缺暂时改为手动,并承诺待情况好转后免费升级为电动转向柱。对于急着用车的客户来说,这样的计划似乎是合理的。

但由于芯片短缺问题一段时间没有得到解决,保时捷在未与客户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将补偿方案改为2300元。加钱的配置没有了,补偿居然是代金券的形式,有点残忍。

作为一个吃瓜人,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保时捷一直给人一种意气风发的态度,一点解决问题的诚意都没有。如果真的通过协商与客户达成了协议,为什么在发布a的新车直播中,很多车主在弹幕中维权……四月底,这导致了品牌信任危机?

结果这件事最后引发了两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是减少保时捷的配送会影响安全,另一个更深刻,说保时捷只坑中国人,即使是中国的富人。几轮发酵下来,瓜已经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非常罕见的汽车网络名人联名发声要求保时捷做出解释的情况。

直到本周,也许是面对舆论的压力,或者是想尽可能的为车主解决问题,保时捷才想出了最新的解决方案。保时捷履行承诺,为客户免费恢复电动改造柱,而未恢复的客户将获得固定金额的补偿,所有受影响的客户将获得一年的车辆保修延期服务。

吃瓜,不要有节奏,如果被牵着鼻子走,最终进了瓜,那就不太好了。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吃瓜群众,在看到真相之前一定要理性说话,不要盲目排队。

本质上保时捷没有履行合同精神,这种谴责也是应该谴责的。不要靠自己是大企业,面对用户就食言。这在任何国家都是法律责任。

但是,谴责不应该是没有节奏的。对于单纯的维权事件引发的深入思考,首先,电动转向柱变成了手动转向柱,只是转向柱的调节方式从车主选择的电动变成了基本的手动版,转向功能没有变化,安全性没有受到影响。

其次,保时捷的电动转向柱减少是因为缺芯造成的,全世界都一样。查看保时捷在官网和其他国家的车主论坛,会发现关于电动转向柱的声明和相关车主的维权声音。至于赔偿金额,美国500美元,德国€ 200,中国2300也是参差不齐,中国用户也不是最差的。

还有一点,有人说装修花了3万,但赔偿只有2300。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其实这就更扯淡了。能与电动转向柱匹配的,其实是一套完整的“舒适入门”选装包,包括座椅、转向柱、后视镜、空调等几项电动设置和用户记忆功能。不同型号的价格从1.1万到1.4万不等。如果只单独看转向柱,价格几乎是合理的。

回到原来的问题,保时捷在这次维权事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与客户的沟通。保时捷没有预测到芯片短缺的长期影响,很多车主直到交车的时候才知道配置减少,这真的不是一个豪华品牌应该有的服务。

退一步讲,新车交付其实就是一个合同履行的过程。如果转向柱的配置有问题,本质上可以视为违约,必须给予一定的赔偿。且不说几倍的赔偿,2300元真的不可思议,而且还是代金券,也不能表现出诚意。

就这次维权事件而言,事态的突破点是刷屏新车直播的弹幕,进一步扩大就是没有诚意的声明。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各路网友和汽车圈KOL群体对其进行抨击,使得这起维权事件似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似乎并没有出现相关车主拿起法律武器的案例,或者没有报道将关注点指向走法律程序维权的车主。

不可否认,舆论的一片哗然,让转向柱的减少有了新的解决方案,看起来也是一个足够驱散吃瓜群众的合理态度。但是,这不是一个合理的消费者的消费状态,不可能有问题。总是需要舆论的压力才能让傲慢的厂商拿出有诚意的解决方案。

Porsche, found

从权利保护……n安女车主到上海车展平台,车主往往要付出太多的维权代价。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汽车质量纠纷问题居高不下,仍然受到举证难、处罚难等现实因素的困扰。此外,恐怕在监管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现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相当大了,出现问题在所难免。当问题再次出现时,消费者不可能总是依靠舆论的压力,依靠“按麻烦分配”的方式得到满意的解决。当然也希望有更完善的法律法规,让汽车消费者在面临问题的时候,能够更好的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标签:保时捷发现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KIST开发新工艺?将废弃物中贵金属回收率提高至99.9%

盖世汽车讯目前,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半导体等行业的贵金属消费量日益增长。世界各地正在积极开展从废弃物中提取贵金属的研究,比如金。

1900/1/1 0:00:00
机器人市场规划新蓝海:汽车等制造业为主

谈到机器人,我们总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日本“现代机器人之父”石黑浩开发的主播机器人Erica、电影《钢铁擂台》奋战到最后的拳击机器人、《大英雄天团》的医疗机器人“杯面”,

1900/1/1 0:00:00
深评:路线已定?比亚迪新技术量产背后

从追求续航里程,到追求能效和降本,新能源动力电池技术正在不断进化由此也引发电动化路线的革新和抉择问题。

1900/1/1 0:00:00
【一周车话】汽车消费维权不应靠“按闹分配”

吃瓜群众最喜欢看什么?当然是热闹呗。看热闹的不嫌事大,但理亏的一方可就害怕了。有些热闹是为了让大家都高兴起来,而有些热闹则是不得已而为之,就比如说维权。

1900/1/1 0:00:00
上汽集团:打造“七大技术底座”,力争“十四五”末销售新能源车300万辆

日前,上汽集团召开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本次大会上,上汽集团对行业较为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技术支撑,缺芯、2022年企业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1900/1/1 0:00:00
小满广告文案涉侵权,奥迪致歉:监管不力、审核不严

5月22日凌晨,拥有300多万粉丝的“北大满哥”称,某汽车品牌抄袭自己的文案。随后被确认该品牌为奥迪汽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