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终于要成功了。
6月1日,随着上海全面复工复产,威马汽车也传来喜讯。在港交所披露的最新IPO申请名单上,威马汽车赫然在列。海通国际、招银国际和中银国际是其保荐人。
近年来,香港IPO的热度持续上升。起初,在美股上市的三家新造车公司蔚来、小鹏和Ideality重返港股。随后,包括威马、哪吒、零跑、华人运通等一批新造车企业也传出在港股上市的消息。
谁将成为继韦小立之后第四家在港股上市的新造车企业?一度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魏玛已经不在第一梯队了。
威马被视为中国最早一批新造车企业,曾与蔚来、小鹏、理想一起被称为“新势力四小龙”。而且关键的是,与大多数新造车企业不同,威马汽车很早就获得了造车资格,从一开始就积极布局自己的生产基地。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都是威马的投资人,这个企业的未来在当时看来一片光明。
威马汽车生产基地,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事实上,威马汽车在几年前确实过得很好。
2019年,威马汽车的EX5是造车新势力中最畅销的车型。从企业层面来看,威马汽车是仅次于蔚来汽车的第二高新型造车企业。因此,在美团创始人王兴提出所谓的' 3+3+3+3 '行业格局理论(3家央企,3家地方国企,3家民企,3家新势力,其中3家新势力分别是蔚来、小鹏、理想)后,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立即展开“反击”,并表示坚信威马汽车能够进入新势力前三。
威马EX5-Z,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然而,进入2020年后,威马一往无前的市场势头被打破。
威马汽车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累计交付电动汽车83,485辆。其中,2021年实现同比增长96.3%,全年累计交付量4.41万辆,在新车厂商中排名第五。“卫小立”是交付量排名前三的公司之一。2021年已经开始冲刺10万辆的年交付目标(三家车企2021年的年交付量都在9万辆以上),排名第四的哪吒汽车2021年的年交付量也接近7万辆。
进入2022年后,新造车企业之间的销量排名竞争更加激烈。除了韦小立和哪吒汽车,领先的车也有后来居上的架势,直接拿下了4月新造车企业销量冠军。
从市场表现来看,哪吒和零跑这两个原本处于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品牌,在2022年可以一较高下,成功成为第一梯队。另一方面,威马不仅没有追上“威小李”,还被后来者哪吒和零跑拉开了距离。
魏玛还能赶上吗?
造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威马、威立、零跑、哪吒等。,现在的成绩都是各自发展初期的表现,以现在的市场成绩来判断成败显然是不公平的。毕竟“韦小立”的市场表现变得强势,也只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哪吒和零跑“崭露头角”还要更晚。断言新车的动力格局已定,显然为时尚早。
那么,魏玛能追上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明确一个最本质的问题。造车新势力成败的根本是什么?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很长时间了。2020年,一大批新造车企业以实际行动做得很好,有钱(或者短时间能拿到资本)就能继续活下去,没钱就是死。
2019年,李斌仍然是最差的男人。2020年获得合肥战略投资后,蔚来汽车迅速迎来市场亮点时刻;林赛汽车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局”,但在2020年资金链断裂之前,谁知道这个新造车企业会这么快走到尽头?
所以归根结底,资金是否充足是决定新车厂商命运的第一因素。
对于威马汽车而言,虽然近几年累计融资额已达350亿元,但在实现盈利之前(威马汽车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威马汽车2019年至2021年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58亿元),威马汽车的后续发展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进一步布局首都局成为必经之路。
威马汽车其实是先瞄准了a股。2021年1月30日,上海证监局宣布威马汽车具备辅导验收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条件。当被问及何时上市时,威马汽车曾对加斯帕尔说:“现在要看证监会的进展。当然,我们希望越快越好。”然而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当初设想的那么美好。威马没有获得科技创新板新能源汽车第一名的称号,而是放弃了在科技创新板的上市申请。其实不只是威马,几乎在同一时间,很多汽车相关企业都终止了在科创板上市的计划。有业内人士曾直言,“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不盈利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难度加大”。
科技创新板上市计划搁浅后,威马汽车开始寻求港股IPO的可能性。威马汽车港股招股说明书中的风险提示显示:“我们的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未能以可接受的条款获得足够的融资可能会对我们的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事实上,不久前,威马汽车刚刚完成了一轮近6亿美元的Pre-IPO融资。可见,至少资本市场对威马汽车本次IPO的前景抱有很大的期待。
如果威马汽车成功“突围”港股,成为第四家登陆港股的造车新势力,那么这家车企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首先,经过多轮融资,以威马汽车为代表的尚未上市的新能源车企,迫切需要在更大的平台上证明自己的价值。IPO上市显然是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的有效途径。其次,一旦上市成功,威马汽车又多了一个证明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机会,在资本市场和终端销售市场又多了一块金字招牌。
威马汽车有造车难买的资质。多年前就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温州和黄冈预留了25万辆的年产能),在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进度控制上也有自己的优势。如果能加上香港上市公司的背书(不仅能更好地解决融资问题,还能在企业营销上有所突破),威马汽车似乎有机会重启高速发展。
威马M7,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但对于威马汽车来说,有四款车型(EX5、EX6、W6、E5,如果加上下半年即将上市的M7,威马已经有五款),这些车辆资源是威马汽车所强调的优势,也是“威小李”上市前可以用来抗衡局面的主要资本(无论是车辆数量还是累计交付量,威马汽车在上市前都有,但这也是问题所在。威马汽车已经上市了四款车型,但是依然没有所谓的爆款。留给威马汽车自主打造爆款车型的市场时间已经不多了。换句话说,下半年上市的新车M7可能是威马再次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这一次,在控制终端市场上,我们真的不能再出差错了。
< img alt ……"威马汽车,蔚来,小鹏,哪吒汽车,威马M7 "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185208513099/2 . jpg "/>威马终于要闯关了。
6月1日,随着上海全面复工复产,威马汽车也传来喜讯。在港交所披露的最新IPO申请名单上,威马汽车赫然在列。海通国际、招银国际和中银国际是其保荐人。
近年来,香港IPO的热度持续上升。起初,在美股上市的三家新造车公司蔚来、小鹏和Ideality重返港股。随后,包括威马、哪吒、零跑、华人运通等一批新造车企业也传出在港股上市的消息。
谁将成为继韦小立之后第四家在港股上市的新造车企业?一度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魏玛已经不在第一梯队了。
威马被视为中国最早一批新造车企业,曾与蔚来、小鹏、理想一起被称为“新势力四小龙”。而且关键的是,与大多数新造车企业不同,威马汽车很早就获得了造车资格,从一开始就积极布局自己的生产基地。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都是威马的投资人,这个企业的未来在当时看来一片光明。
威马汽车生产基地,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事实上,威马汽车在几年前确实过得很好。
2019年,威马汽车的EX5是造车新势力中最畅销的车型。从企业层面来看,威马汽车是仅次于蔚来汽车的第二高新型造车企业。因此,在美团创始人王兴提出所谓的' 3+3+3+3 '行业格局理论(3家央企,3家地方国企,3家民企,3家新势力,其中3家新势力分别是蔚来、小鹏、理想)后,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立即展开“反击”,并表示坚信威马汽车能够进入新势力前三。
威马EX5-Z,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然而,进入2020年后,威马一往无前的市场势头被打破。
威马汽车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累计交付电动汽车83,485辆。其中,2021年实现同比增长96.3%,全年累计交付量4.41万辆,在新车厂商中排名第五。“卫小立”是交付量排名前三的公司之一。2021年已经开始冲刺10万辆的年交付目标(三家车企2021年的年交付量都在9万辆以上),排名第四的哪吒汽车2021年的年交付量也接近7万辆。
进入2022年后,新造车企业之间的销量排名竞争更加激烈。除了韦小立和哪吒汽车,领先的车也有后来居上的架势,直接拿下了4月新造车企业销量冠军。
从市场表现来看,哪吒和零跑这两个原本处于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品牌,在2022年可以一较高下,成功成为第一梯队。另一方面,威马不仅没有追上“威小李”,还被后来者哪吒和零跑拉开了距离。
魏玛还能赶上吗?
造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威马、威立、零跑、哪吒等。,现在的成绩都是各自发展初期的表现,以现在的市场成绩来评判成败显然是不公平的。毕竟“韦小立”的市场表现变得强势,也只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哪吒和零跑“崭露头角”还要更晚。断言新车的动力格局已定,显然为时尚早。
那么,魏玛能追上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明确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什么……造车新势力成败的根本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就很清楚了。2020年,一大批新造车企业以实际行动做得很好,有钱(或者短时间能拿到资本)就能继续活下去,没钱就是死。
2019年,李斌仍然是最差的男人。2020年获得合肥战略投资后,蔚来汽车迅速迎来市场亮点时刻;林赛汽车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局”,但在2020年资金链断裂之前,谁知道这个新造车企业会这么快走到尽头?
所以归根结底,资金是否充足是决定新车厂商命运的第一因素。
对于威马汽车而言,虽然近几年累计融资额已达350亿元,但在实现盈利之前(威马汽车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威马汽车2019年至2021年亏损分别为41.45亿元、50.84亿元和82.58亿元),威马汽车的后续发展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进一步布局首都局成为必经之路。
威马汽车其实是先瞄准了a股。2021年1月30日,上海证监局宣布威马汽车具备辅导验收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条件。当被问及何时上市时,威马汽车曾对加斯帕尔说:“现在要看证监会的进展。当然,我们希望越快越好。”然而最后的结果并没有当初设想的那么美好。威马没有获得科技创新板新能源汽车第一名的称号,而是放弃了在科技创新板的上市申请。其实不只是威马,几乎在同一时间,很多汽车相关企业都终止了在科创板上市的计划。有业内人士曾直言,“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不盈利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难度加大”。
科技创新板上市计划搁浅后,威马汽车开始寻求港股IPO的可能性。威马汽车港股招股说明书中的风险提示显示:“我们的运营需要大量资金。未能以可接受的条款获得足够的融资可能会对我们的业务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事实上,不久前,威马汽车刚刚完成了一轮近6亿美元的Pre-IPO融资。可见,至少资本市场对威马汽车本次IPO的前景抱有很大的期待。
如果威马汽车成功“突围”港股,成为第四家登陆港股的造车新势力,那么这家车企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首先,经过多轮融资,以威马汽车为代表的尚未上市的新能源车企,迫切需要在更大的平台上证明自己的价值。IPO上市显然是进一步扩大融资规模的有效途径。其次,一旦上市成功,威马汽车又多了一个证明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机会,在资本市场和终端销售市场又多了一块金字招牌。
威马汽车有造车难买的资质。多年前就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温州和黄冈预留了25万辆的年产能),在供应链管理和生产进度控制上也有自己的优势。如果能加上香港上市公司的背书(不仅能更好地解决融资问题,还能在企业营销上有所突破),威马汽车似乎有机会重启高速发展。
威马M7,图片来源:威马汽车
但对于威马汽车来说,有四款车型(EX5、EX6、W6、E5,如果加上下半年即将上市的M7,威马已经有五款),这些车辆资源是威马汽车所强调的优势,也是“威小李”上市前可以用来抗衡局面的主要资本(无论是车辆数量还是累计交付量,威马汽车在上市前都有,但这也是问题所在。威马汽车已经上市了四款车型,但是依然没有所谓的爆款。留给威马汽车自主打造爆款车型的市场时间已经不多了。换句话说,下半年上市的新车M7可能是威马再次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这一次,在控制终端市场上,我们真的不能再出差错了。
< img alt ……"威马汽车,蔚来,小鹏,哪吒汽车,威马M7 "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185208513099/2 . jpg "/>
近日,吉利汽车公布了2022年5月销量数据,数据显示,5月乘用车销量89070辆,环比增加23。新能源车销量为19619辆,同比增长304,环比增长39,渗透率达到22。
1900/1/1 0:00:00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亚迪尊重特斯拉,与马斯克也是好朋友。另外,比亚迪将为特斯拉提供电池产品。
1900/1/1 0:00:00特斯拉长期研究合作伙伴、达尔豪西大学教授杰夫达恩(JeffDahn)的实验室近期在《电化学学会杂志》SCI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他所在的团队已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电池设计。
1900/1/1 0:00:00三星集团近期动作频频。6月7日外媒消息,三星集团副会长李在镕将在6月7日18日的欧洲出访计划中洽谈投资收购案,其中锁定台积电大客户之一恩智浦(NXP)。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旗下Cupra品牌设定了一个新目标:到2025年将年销量提升至50万辆,这一目标超过了2021年Cupra与西雅特销量的总和,后者与Cupra同属大众集团旗下。
1900/1/1 0:00:002022年6月8日消息,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公司千挂科技Autratech宣布于2022年4月完成了PreA轮融资交割,本轮融资2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