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Stellantis与CTR签署氢氧化锂供应协议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Weimar automobile, Mercedes-Benz, LI, Weilai, Tucki

作者|王一平

编辑|王新

来源|汽车预言家

6月1日,港交所披露的IPO新申请名单显示,汽车制造新势力威马汽车已正式提交港股IPO申请,海通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为其保荐人。至此,威马汽车是第五家冲击港交所的企业。

招股书内容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累计交付电动汽车8.35万辆。其中,2021年电动汽车交付4.42万辆,同比增长96.3%。2019年和2020年,威马汽车分别交付1.28万辆和2.19万辆。

可以看到,近三年来,威马汽车的销量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2021年几乎翻了一番。

在外界看来,虽然威马汽车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但其销量数据仍略逊于同期的威小利。毕竟在过去的一年里,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企业的年销量已经逼近10万辆。相比之下,威马的销量还不到一半。

虽然销量数字不值一提,但在产品方面,威马EX5、EX6、W6、E.5、EX5-Z五款车型已经上市。同时,今年下半年,威马汽车还将推出一款续航里程为600至700公里的旗舰车M7。在产品车型上,威马的车辆数量较多,领先于其他电动车品牌。

另外,在财务数据方面,威马过去三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也是新车厂商的普遍现象。但从自身来看,威马的净亏损同比一直在扩大。2021年其净亏损已达82.05亿元,调整后净亏损53.63亿元。在三年的积累中,威马的亏损总额已经接近180亿元。对于一个汽车企业来说,连续亏损,尤其是不断扩大的亏损,将严重影响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和相关投资者的投资。

此时,威马汽车选择顺应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趋势,赴港上市,计划融资10亿美元(约78.5亿港元)。

在赴港上市之前,威马于2021年初首次向科创板发起IPO冲击,随后顺利通过上市辅导,成为当年最有希望登陆科创板的新车公司之一。然而,随着证监会监管政策的收紧,威马汽车的科技创新板上市计划和很多企业一样,最终告吹。

在科创板上市计划告吹后,造车新势力逐渐将目标放在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其中蔚来先后登陆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但上市后并未发行新股或募集资金;之后,鹏润汽车和李在香港上市,筹集了数百亿港元。

按照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趋势,威马汽车赴港上市可以说是在科创板上市无望后的又一选择。对于很多新造车企业来说,上市是未来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较高的估值下,企业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以应对接下来的快速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赴港上市可能是威马接下来获得融资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对于现在的威马汽车来说,或许最重要的不是上市,不是获得更多的资金,而是从产品到内部架构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应对后续的高速发展。

在威马汽车发展的前半年,产品、工厂、研发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布局。根据招股说明书,威马汽车在成都、上海和温州设有R&D中心。近三年R&D投资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占同期营收的50.7%、37.1%和20.7%,R&D投资持续下滑。同时,在浙江和湖北两个生产基地,其总产能已达25万辆。

整体来看,威马汽车处于新生力量队伍的领先地位,但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威马汽车的发展形势并没有得到改善。企业近三年实际营收分别为21.07亿元、24.46亿元、63.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6%、77.5%。

一方面是增长缓慢的营收数据,一方面是大幅亏损。成立至今,威马汽车累计融资规模约350亿元,在行业内也占据领先地位。今年3月,威马还完成了一轮约5.96亿美元的Pre-IPO融资。如果奔驰成功赴港上市,有望再次获得更大金额的融资...

对此,威马汽车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后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汽车开发平台和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偿还银团贷款并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和营运资金。在此基础上,威马汽车的上市计划只是继续推动下一步的发展,而不是实现企业经营的重大变革。Weimar automobile, Mercedes-Benz, LI, Weilai, Tucki

作者|王一平

编辑|王新

来源|汽车预言家

6月1日,港交所披露的IPO新申请名单显示,汽车制造新势力威马汽车已正式提交港股IPO申请,海通国际、招银国际、中银国际为其保荐人。至此,威马汽车是第五家冲击港交所的企业。

招股书内容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马汽车累计交付电动汽车8.35万辆。其中,2021年电动汽车交付4.42万辆,同比增长96.3%。2019年和2020年,威马汽车分别交付1.28万辆和2.19万辆。

可以看到,近三年来,威马汽车的销量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2021年几乎翻了一番。

在外界看来,虽然威马汽车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但其销量数据仍略逊于同期的威小利。毕竟在过去的一年里,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企业的年销量已经逼近10万辆。相比之下,威马的销量还不到一半。

虽然销量数字不值一提,但在产品方面,威马EX5、EX6、W6、E.5、EX5-Z五款车型已经上市。同时,今年下半年,威马汽车还将推出一款续航里程为600至700公里的旗舰车M7。就产品m而言……els,威马拥有大量车辆,领先于其他电动车品牌。

另外,在财务数据方面,威马过去三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也是新车厂商的普遍现象。但从自身来看,威马的净亏损同比一直在扩大。2021年其净亏损已达82.05亿元,调整后净亏损53.63亿元。在三年的积累中,威马的亏损总额已经接近180亿元。对于一个汽车企业来说,连续亏损,尤其是不断扩大的亏损,将严重影响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和相关投资者的投资。

此时,威马汽车选择顺应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趋势,赴港上市,计划融资10亿美元(约78.5亿港元)。

在赴港上市之前,威马于2021年初首次向科创板发起IPO冲击,随后顺利通过上市辅导,成为当年最有希望登陆科创板的新车公司之一。然而,随着证监会监管政策的收紧,威马汽车的科技创新板上市计划和很多企业一样,最终告吹。

在科创板上市计划告吹后,造车新势力逐渐将目标放在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其中蔚来先后登陆港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但上市后并未发行新股或募集资金;之后,鹏润汽车和李在香港上市,筹集了数百亿港元。

按照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趋势,威马汽车赴港上市可以说是在科创板上市无望后的又一选择。对于很多新造车企业来说,上市是未来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较高的估值下,企业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多的融资以应对接下来的快速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赴港上市可能是威马接下来获得融资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对于现在的威马汽车来说,或许最重要的不是上市,不是获得更多的资金,而是从产品到内部架构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应对后续的高速发展。

在威马汽车发展的前半年,产品、工厂、研发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布局。根据招股说明书,威马汽车在成都、上海和温州设有R&D中心。近三年R&D投资分别为8.93亿元、9.92亿元和9.81亿元,占同期营收的50.7%、37.1%和20.7%,R&D投资持续下滑。同时,在浙江和湖北两个生产基地,其总产能已达25万辆。

整体来看,威马汽车处于新生力量队伍的领先地位,但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威马汽车的发展形势并没有得到改善。企业近三年实际营收分别为21.07亿元、24.46亿元、63.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6%、77.5%。

一方面是增长缓慢的营收数据,一方面是大幅亏损。成立至今,威马汽车累计融资规模约350亿元,在行业内也占据领先地位。今年3月,威马还完成了一轮约5.96亿美元的Pre-IPO融资。如果奔驰成功赴港上市,有望再次获得更大金额的融资...

对此,威马汽车在招股书中表示,上市后募集资金将用于研发汽车开发平台和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扩大销售和服务网络,偿还银团贷款并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和营运资金。在此基础上,威马汽车的上市计划只是继续推动下一步的发展,而不是实现企业经营的重大变革。

标签: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一个全新的smart品牌和全新smart精灵#1真的来了

作者田大鹏编辑王鑫来源汽车预言家6月6日,端午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全新smart精灵1正式迎来上市,

1900/1/1 0:00:00
蔚小理的VC投资经

2022年,国内市场整体投资节奏随着各地一轮轮的“静默”趋于冷静。不过,基于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奔赴,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依旧“热”得发烫。

1900/1/1 0:00:00
威马汽车为募资10亿美元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作者王一萍编辑王鑫来源汽车预言家6月1日,港交所披露的新一批IPO申请名单显示,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已正式递交港股IPO申请,

1900/1/1 0:00:00
蔚来发布便携式充放电一体机,“只租不售”引争议

6月6日,蔚来汽车正式发布便携式充放电一体机。

1900/1/1 0:00:00
特斯拉被美国监管机构要求就刹车问题做出回应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6月3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表示,该机构收到了758份与特斯拉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有关的意外刹车报告,

1900/1/1 0:00:00
FCA因柴油车排放作弊在美认罪 被罚3亿美元

盖世汽车讯6月3日,Stellantis发布声明称,旗下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FCA)美国分公司同意支付3亿美元罚款,并承认犯罪行为,以解决美国联邦检察官对其蓄意操纵柴油车排放测试作弊的指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