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注定是一个神奇又充满波折的一年。全城沉寂60天后,上海终于解封。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我也决定收拾心情,调整状态,出去走走,看看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是否从它本不该遭受的“重创”中恢复过来。
至于预设的具体调查对象,则是位于中央商圈,开直营店卖电动车的新势力和传统车企。
毕竟这一年来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快速扩张,在他们的既定战略中,本应该更彻底地放开手脚,乘势追求更大的量变和质变。但由于诸多不可抗力,计划只能被打乱。
尤其是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细分市场上海,更是短时间流失。失望和遗憾的感觉肯定会泛滥。
所以,设身处地,带着心中一系列的疑问,我最终选择了杨浦五角场,一个聚集了安百里、巴黎春天、万达、合生汇等众多购物综合体的地方。第一站是创智汇特斯拉中心,位于中环高架路上,总能一眼注意到巨大的广告牌。
它们不是“未密封的”
本段开头,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根据上海汽车销售行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本市新车销量约为63.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5.4万辆,普及率已经逼近40%大关。
此外,早在三月,整个城市并不寂静。由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疯狂波动,在所有电动车集体迎来“涨价潮”的时候,到南京西路上的几家门店进行了调查。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虽然终端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必然会增加,但对于特斯拉、比亚迪、韦小立等强势品牌来说,目前仍然是卖方市场,订单仍然供不应求。
相反,对于弱势品牌来说,情况确实不乐观,非常艰难,甚至需要保持一定的折扣才能亏本卖车,才能吸引潜在客户。
至于阐述以上两点的原因,还是想让读者更明白:上海新能源市场对各个车企的重要性,以及2022年以来它们完全不同的情况。
结果视线又拉回到创智汇的特斯拉中心,到达时已近中午11点。自觉扫了一下场所码,出示了核酸证书后,进店发现除了三个刚复工的工作人员外,没有其他顾客。
与其中一人短暂沟通后得知“6月1日解封后我们立即复工,但这几天基本没人来店里。然而,我们并不担心销售。如果现在订购Model 3,基本上要等20周以上才能提车,Model Y会稍微短一点。”
不出所料,疫情不仅给美国车企带来了一些麻烦,也没有影响其供应端。
随后,销售人员补充道:“建议需要买车的朋友现在锁定订单。否则如果他们年底还没上牌,明年的购置税和新能源补贴会是多少就不好说了。而且按照现在的趋势,谁也不敢保证下半年特斯拉会不会继续涨价。”
相比之下,当你来到与商店相隔一条马路的合生汇时,进入商场首先出现的是小鹏体验中心。同样,客流也只能用冷清来形容。
“我们刚开始工作,这几天的情况你也看到了。”说实话,在和对接人员的交谈中,我能感受到他的无奈。
然而,它仍然介绍……热心地说:“目前基本上P7要两个月左右,P5一个月左右。两款车如何选择,看你的需求。如果你更在意空间和舒适度,那么推荐P5。”
后来被问及是否知道换P7的消息时,这位工作人员也很诚恳地说:“我们也在网上看到了一些传言,但目前还没有收到官方通知。如果有后续,我们会提前通知你。”
离开小鹏后,我抬头发现商场中庭有一个简易的展示台,上面放着蔚来ES8和EC6,车辆周围还出现了几个顾客。
去了解后了解到,“由于我们今年还要继续去ES7和ET5店,ET7也已经开始交付,目前位于合生汇的NIO Space面积严重不足,所以正在进行扩建工作。马上预定ET7的提车周期需要4个月左右。”
相比之下,不远处的SAIC大众店却并不顺利,因为刚刚恢复营业,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场。只是很草率的介绍一下,目前ID.3和ID.6没有优惠,ID.4有一万左右的现金优惠。
同样,不远处的和创和高河门店的客流也只能用惨淡来形容。在商场的另一个中庭,有一个简单的蓝兔和氪展台。
但是除了车辆已经到了,还没有正式开始营业,而且后者刚刚在6月份置换了最新的限时购车权。
NIO空间的对面,是观松之星的奔驰EQ体验店。不知道为什么站在EQA的车尾,看着蔚来正在装修的围挡上印着象征“蓝天来临”的logo。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
由此走出合生汇,穿过五角场下沉广场,来到万达。我发现像广汽爱安、零跑、哪吒这样的店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场,没有顾客在看车。
综上所述,虽然上海已经在6月份解封,但是一些新能源车企要恢复终端活力还需要很长时间。
也就是说,电动车并没有被“解封”。
他们需要更多的“刺激”
事实上,在经历了3月份的“涨价潮”后,已经明显看出,在2022年,所有新能源车企将面临的极限压力测试远比想象中的困难。突如其来的爆发无疑让他们各自的处境变得更加多变。
“这场天灾打乱了大家的节奏,现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供应链和终端市场。整个上半年都没有太大希望。下半年,我们现在不擅长预测。走一步看一步吧,销售预期不会那么高。”
这样一位新势力高管的回答,恰恰可以代表目前同一赛道上众多参与者的心情。在端午假期走访终端卖场的过程中,我发现如何提振消费者信心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现在买电动车除了那一万块钱没有优惠。而且要想拿到相应的补贴,前提条件必须是之前有一辆沪牌车辆。”
更直白的说,虽然上海市政府已经正式宣布,今年将增加4万个非营运公交牌照,并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用户给予一次性补贴1万元,但相关政策的出台并不能完全“对冲”类似涨价和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
此外,正如Xpeng汽车副总裁、品牌公关总经理李鹏程指出,自6月1日起,国家明确对排量为2.0升及以下的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bi……cle价格不超过30万,这是微博表达的意见。
“对于想买车的用户来说,确实是个好政策。应该会对刺激消费,促进汽车行业的复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客观来说,很难靠这个政策刺激用户产生新的需求。另外,在新能源普及率越来越高的当下,这个政策对新能源消费根本没有促进作用,所以也希望国家层面有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
的确,以遭受重创的上海为例。电动车市场要想恢复昔日盛况,可能需要更有效的政策来“刺激”。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就在昨天,李的创始人兼CEO李想突然宣布,他的第二款增程式SUV理想L9将于北京时间6月21日正式发布。7月份全国所有门店都可以试驾,8月份开始批量交付,他很自信的宣布9月份的交付量可以超过1万辆。
无独有偶,作为蔚来NT2平台下的首款SUV,ES7的发布时间也确定为北京时间6月15日,届时将推出搭载骁龙8155芯片、智能网关、高清摄像头、5G模块的改款“866”。
0
至于小鹏G9,虽然最终的上市日期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是结合最近频繁的预热信息,也可以确定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整个6月,M7和哪吒S等新车也将与终端消费者见面。可以说,一场属于所有新生力量的含金量高、日益内卷化的新盛宴,即将缓缓开始。
随着上述产品加入到各自品牌的销售矩阵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终端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
1
“虽然这次疫情很痛苦,但我们还是很期待下半年,尤其是我们有ET7、ES7、ET5,而且改版后ES8、ES6、EC6一起卖,所以不太担心订单量。相反,产能才是真正的麻烦。毕竟我不希望用户等太久才能提车。”
的确,借用魏来fellow的回答,我再一次强调了我最后想告诉大家的道理:大环境的压力和突变,终究无法逆转电气化转型的浪潮,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不断修炼内功,拿出真正好的产品,才能走出泥潭,才能活下来。
“适者生存”是永恒的生存法则。强者,自然收获鲜花和掌声;弱者,只有抱怨的哀嚎和叹息。2022注定是一个神奇又充满波折的一年。全城沉寂60天后,上海终于解封。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我也决定收拾心情,调整状态,出去走走,看看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是否从它本不该遭受的“重创”中恢复过来。
至于预设的具体调查对象,则是位于中央商圈,开直营店卖电动车的新势力和传统车企。
毕竟这一年来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快速扩张,在他们的既定战略中,本应该更彻底地放开手脚,乘势追求更大的量变和质变。但由于诸多不可抗力,计划只能被打乱。
尤其是上海这个新能源普及率最高的细分市场,更是短时间流失。失望和遗憾的感觉肯定会泛滥。
所以,设身处地,带着心中一系列的疑问,我最终选择了杨浦五角场,一个聚集了安百里、巴黎春天、万达、合生汇等众多购物综合体的地方。第一站是创智汇特斯拉中心,位于中环高架路上,总能一眼注意到巨大的广告牌。
它们不是“未密封的”
本段开头,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根据上海汽车销售行业协会的数据,2021年,本市新车销量约为63.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5.4万辆,普及率已经逼近40%大关。
此外,早在三月,整个城市并不寂静。由于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的疯狂波动,在所有电动车集体迎来“涨价潮”的时候,到南京西路上的几家门店进行了调查。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虽然终端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必然会增加,但对于特斯拉、比亚迪、韦小立等强势品牌来说,目前仍然是卖方市场,订单仍然供不应求。
相反,对于弱势品牌来说,情况确实不乐观,非常艰难,甚至需要保持一定的折扣才能亏本卖车,才能吸引潜在客户。
至于阐述以上两点的原因,还是想让读者更明白:上海新能源市场对各个车企的重要性,以及2022年以来它们完全不同的情况。
结果视线又拉回到创智汇的特斯拉中心,到达时已近中午11点。自觉扫了一下场所码,出示了核酸证书后,进店发现除了三个刚复工的工作人员外,没有其他顾客。
与其中一人短暂沟通后得知“6月1日解封后我们立即复工,但这几天基本没人来店里。然而,我们并不担心销售。如果现在订购Model 3,基本上要等20周以上才能提车,Model Y会稍微短一点。”
不出所料,疫情不仅给美国车企带来了一些麻烦,也没有影响其供应端。
随后,销售人员补充道:“建议需要买车的朋友现在锁定订单。否则如果他们年底还没上牌,明年的购置税和新能源补贴会是多少就不好说了。而且按照现在的趋势,谁也不敢保证下半年特斯拉会不会继续涨价。”
相比之下,当你来到与商店相隔一条马路的合生汇时,进入商场首先出现的是小鹏体验中心。同样,客流也只能用冷清来形容。
“我们刚开始工作,这几天的情况你也看到了。”老实说,在交谈中我能感觉到他的无助……与码头工作人员。
不过还是热情的介绍道:“目前基本上订购P7需要两个月左右,P5是一个月左右。两款车如何选择,看你的需求。如果你更在意空间和舒适度,那么推荐P5。”
后来被问及是否知道换P7的消息时,这位工作人员也很诚恳地说:“我们也在网上看到了一些传言,但目前还没有收到官方通知。如果有后续,我们会提前通知你。”
离开小鹏后,我抬头发现商场中庭有一个简易的展示台,上面放着蔚来ES8和EC6,车辆周围还出现了几个顾客。
去了解后了解到,“由于我们今年还要继续去ES7和ET5店,ET7也已经开始交付,目前位于合生汇的NIO Space面积严重不足,所以正在进行扩建工作。马上预定ET7的提车周期需要4个月左右。”
相比之下,不远处的SAIC大众店却并不顺利,因为刚刚恢复营业,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场。只是很草率的介绍一下,目前ID.3和ID.6没有优惠,ID.4有一万左右的现金优惠。
同样,不远处的和创和高河门店的客流也只能用惨淡来形容。在商场的另一个中庭,有一个简单的蓝兔和氪展台。
但是除了车辆已经到了,还没有正式开始营业,而且后者刚刚在6月份置换了最新的限时购车权。
NIO空间的对面,是观松之星的奔驰EQ体验店。不知道为什么站在EQA的车尾,看着蔚来正在装修的围挡上印着象征“蓝天来临”的logo。一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
由此走出合生汇,穿过五角场下沉广场,来到万达。我发现像广汽爱安、零跑、哪吒这样的店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在场,没有顾客在看车。
综上所述,虽然上海已经在6月份解封,但是一些新能源车企要恢复终端活力还需要很长时间。
也就是说,电动车并没有被“解封”。
他们需要更多的“刺激”
事实上,在经历了3月份的“涨价潮”后,已经明显看出,在2022年,所有新能源车企将面临的极限压力测试远比想象中的困难。突如其来的爆发无疑让他们各自的处境变得更加多变。
“这场天灾打乱了大家的节奏,现在已经严重威胁到供应链和终端市场。整个上半年都没有太大希望。下半年,我们现在不擅长预测。走一步看一步吧,销售预期不会那么高。”
这样一位新势力高管的回答,恰恰可以代表目前同一赛道上众多参与者的心情。在端午假期走访终端卖场的过程中,我发现如何提振消费者信心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现在买电动车除了那一万块钱没有优惠。而且要想拿到相应的补贴,前提条件必须是之前有一辆沪牌车辆。”
更直白的说,虽然上海市政府已经正式宣布,今年将增加4万个非营运公交牌照,并对置换纯电动汽车的个人用户给予一次性补贴1万元,但相关政策的出台并不能完全“对冲”类似涨价和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
另外,正如Xpeng汽车副总裁、品牌公关总经理李鹏程指出,自6月1日起,国家明确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载客……2.0升及以下排量的ars其单车价格不超过30万元,这是微博表达的观点。
“对于想买车的用户来说,确实是个好政策。应该会对刺激消费,促进汽车行业的复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客观来说,很难靠这个政策刺激用户产生新的需求。另外,在新能源普及率越来越高的当下,这个政策对新能源消费根本没有促进作用,所以也希望国家层面有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
的确,以遭受重创的上海为例。电动车市场要想恢复昔日盛况,可能需要更有效的政策来“刺激”。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就在昨天,李的创始人兼CEO李想突然宣布,他的第二款增程式SUV理想L9将于北京时间6月21日正式发布。7月份全国所有门店都可以试驾,8月份开始批量交付,他很自信的宣布9月份的交付量可以超过1万辆。
无独有偶,作为蔚来NT2平台下的首款SUV,ES7的发布时间也确定为北京时间6月15日,届时将推出搭载骁龙8155芯片、智能网关、高清摄像头、5G模块的改款“866”。
0
至于小鹏G9,虽然最终的上市日期还没有最终确定,但是结合最近频繁的预热信息,也可以确定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整个6月,M7和哪吒S等新车也将与终端消费者见面。可以说,一场属于所有新生力量的含金量高、日益内卷化的新盛宴,即将缓缓开始。
随着上述产品加入到各自品牌的销售矩阵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终端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
1
“虽然这次疫情很痛苦,但我们还是很期待下半年,尤其是我们有ET7、ES7、ET5,而且改版后ES8、ES6、EC6一起卖,所以不太担心订单量。相反,产能才是真正的麻烦。毕竟我不希望用户等太久才能提车。”
的确,借用魏来fellow的回答,我再一次强调了我最后想告诉大家的道理:大环境的压力和突变,终究无法逆转电气化转型的浪潮,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不断修炼内功,拿出真正好的产品,才能走出泥潭,才能活下来。
“适者生存”是永恒的生存法则。强者,自然收获鲜花和掌声;弱者,只有抱怨的哀嚎和叹息。
分享安吉星是汽车智联服务的开创者之一,而迈入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吉星,也仍在快速迭代。从车机端到手机端,更加完善的功能将对提升品牌号召力有所帮助。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拜登政府已要求墨西哥调查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旗下的一座墨西哥零部件工厂,原因是该工厂涉嫌侵犯工人权利。这是贸易协定修订后的第四次此类调查。
1900/1/1 0:00:00马斯克威胁停止收购推特6月6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警告推特公司,如果该公司不能提供其所要求的垃圾邮件和虚假账户的数据,
1900/1/1 0:00:00文章开篇,首先把记忆拉回至北京时间4月3日。那一天,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声量与热度,必然只属于一家企业比亚迪。因为王传福终于下决心挥刀,砍向自家历经19年多起起伏伏的传统燃油车板块。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德国新车积压订单创下历史新高,但由于零部件短缺,汽车制造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900/1/1 0:00:00日前,远景动力(EnvisionAESC)将在西班牙纳瓦尔莫拉德拉马塔(NavalmoraldelaMata)地区建设一座超级工厂,规划产能30GWh,于2025年建成投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