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中国标准”正在加速形成。6月1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中心)主办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技术论坛暨智能驾驶测评成果发布会”在线举行。会上发布了三项智能驾驶测评成果:《智能电动汽车测评蓝皮书(2021)》(简称《蓝皮书》)、《高级辅助驾驶测评专用规程(征求意见稿)》、《自动驾驶测评专用系统框架》。其中,“自动驾驶评价专用系统框架”重点针对L3级及以上智能驾驶功能的评价。
同时,中汽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容晖在发言中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三项智能网联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陆续报批。年底前将发布自动驾驶专项测评细则。明年,中汽中心智能网联首席专家、中汽科技总工程师秦首次表示,“自动驾驶专项评价体系”针对L3及以上级别车辆进行评价,辅助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评价分别对应及以下和+级别车辆。
“驾驶责任划分的不同是两者最突出的区别。开启自动驾驶功能时,系统承担主要责任。无论是辅助驾驶还是L2+,司机承担主要责任。”秦说,“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制定不同的评估程序。”秦说,这一评估项目将在L3车辆准入管理实施后启动。核心目的是在准入的基础上,选择市场上最好的自动驾驶车辆。系统基于用户典型用车场景,将自动驾驶测评分为行驶场景和停车场景两大板块,提前引入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和停车自动驾驶两个测评流程。秦认为,与辅助驾驶评价不同,自动驾驶的核心评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系统的运行范围、性能、交互和风险控制。操作范围的主要评价点是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具备自动驾驶功能,性能的主要评价点是能否顺利避撞,以及避障过程中的舒适性和通过效率。互动和风险控制评估的重点是预警形式、时机和风险处置方法。在高速自动驾驶的指标体系中,运行区间主要考核车辆在实际高速公路和实际高速公路上的使用状况、激活里程比例、接管率等关键指标。性能方面,主要评价车辆通过主干道、匝道、隧道、收费站等典型场景时分项性能和组合性能的差异。在交互和风险控制方面,主要评估风险场景下车辆的系统状态提示、接管便利性和风险处理能力。自动泊车驾驶的指标体系主要从车辆可以开启该功能的停车场类型、该功能的时间段、使用距离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性能方面,评测封闭停车场典型场景下车辆一键呼叫和一键停放的性能。在交互和风险控制方面,评估了风险场景下车辆的系统提示、接管便利性和风险处理能力。秦表示,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评测的核心区别主要是交互、风险控制和性能要求。因为高阶自动驾驶功能允许你摆脱它,而自动驾驶系统在启动过程中承担主要责任……对系统的风险预警、人机交互和风险处置的评估要求更高。在系统提示方面,自动驾驶测评增加了接管提示、系统功能退化提示、风险处理提示等测评要求。在人机交互方面,增加了对最小接管时间的评价要求。在风险处置方面,增加了对最小风险策略的评估要求。此外,性能评价方法也不同,与辅助驾驶评价不同。自动驾驶测评以连续场景测试为主,单一功能场景测试为辅,特别关注自动变道性能。最后,秦表示,下一步将在前期评估程序行业工作组成果的基础上,于7-9月与自动驾驶示范区、政策先行区等国内相关平台开展联合合作,对程序进行全面验证,并研究迭代程序的指标体系和测试方法。10-12月将发布自动驾驶专项评估程序,随着国家相关层面准入管理、沙盒监管等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政策的实施,自动驾驶专项评估程序将于明年开始实施。中汽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容晖在此前的发言中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制定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发布标准11项,报批12项,起草报批23项,开展预研7项,首批3项智能网联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陆续报批。。目前已在各子领域开展了31个标准化需求调研项目。今年启动了五个新的标准化需求研究项目。《蓝皮书》评价:智能科技差异最大的蓝皮书选取了10款市场上表现抢眼的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3、蔚来EC6、小鹏P7、比亚迪韩、宝马IX3、哪吒U、爱安V PLUS 70、零跑C11、蓝兔自由行、高河HIPHI X,价格多在20万元的中高端。从国别来看,自主品牌数量多于国外品牌。在车辆行驶方面,SUV的数量多于轿车。从品牌类型来看,新势力略多于传统品牌。
中汽中心汽车评价管理中心智能网总监张路介绍,蓝皮书是基于2020年运行《CCRT智能电动汽车管理规则》(中国汽车消费者研究与评价规范)时,2021年产生的评价数据编制而成。该评价体系包括智能、电气化、驾驶体验、健康环保、品质与保障五大板块,智能驾驶、智能体验、续航充电、驾驶体验、健康环保、品质与保障、汽车成本、外形与品质八大指标。从总分来看,10辆车平均分80.5分,整体水平不错。同时,受检车辆的性能偏差较大。只有六辆车得分超过80分,其中最高得分为87.9分,达到了4A的水平。而80分以下的车辆,因为性能偏差,整体性能受到影响。张路说,20万元以下的车整体得分不好,20万元到35万元价位段和35万元以上的车整体得分差不多。分国家来看,自主品牌平均分整体较好,达到80分,但与国外品牌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在品牌方面,我们发现新势力品牌的整体表现与传统品牌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单向的产品力。从车型来看,SUV整体性能不如轿车,综合产品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据詹说……陆,从五个测评板块来看,智能化是车辆各项性能中技术差异最大的,竞争激烈,性能差距比较明显,需要企业广泛关注。从辅助驾驶整体表现的得分来看,平均得分只有65.9分,整体水平一般。具体来说,根据我们的分析,有些车辆并没有完全配备驻车功能,直接降低了传感器的硬件。其他车辆配备了传感器的硬件,但需要为软件的功能付费。对部分有选装包的车辆进行补充测试后发现,选装包前后其辅助驾驶能力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同时,从性能和驾驶员交互两个维度发现,性能的得分率明显高于驾驶员交互,两者得分偏差较大,说明普遍强调性能的优化而忽视交付保障,整体系统风格较为激进。从驾驶性能上来说,基本可以达到L2的水平,但是系统预期的安全功能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国内一些典型场景的识别和反应上,需要特别注意。前车堵车、前车大幅减速、前车禁止占道、前车为躲避障碍物而抄近路、前两轮车减速,这是测评车失分较多的五个典型场景。停车辅助平均分比较低,只有60.9分。主要原因是部分车型由于功能配置不同,在所选配置中没有配备辅助驻车功能。在具体泊车功能的实现上,主要有三种路径,包括纯视觉方案、纯超声波雷达方案和视觉与雷达融合方案。从车位结构的方式来看,两侧车辆形成的这类空间车位整体得分较高。从车位类型来看,斜车位的整车性能相对较差。紧急避险方面,主要考察辅助驾驶对极端场景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整体得分比较弱,平均得分只有27分。大部分测试车辆在道路施工、交通事故、有遮挡的行人过街等极端场景下反应太晚,甚至有的车辆直接显示无反应。在驾驶员交互方面,部分车辆允许驾驶员长时间脱离,且大多没有配备注意力监控,会导致驾驶员产生依赖,进而误用、滥用系统导致风险事故。还有一些模型严格设计了辅助驾驶应该具备的交互策略,提供了失手预警,在驾驶员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进一步的避险措施,比如沿车道刹车。L2+应该关注什么?《高级辅助驾驶评价特别规则(征求意见稿)》主要针对L2+智能驾驶功能,如驾驶员辅助、记忆泊车等。中汽中心汽车评价与管理中心主任周表示,此次发布的《高级辅助驾驶评价专用规程(征求意见稿)》经过了行业的充分论证,并基于国家部委相关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转化应用。与头部的技术公司进行了深入交流,也与一些对应的汽车公司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展开了多轮、多场景的联合验证,收集了十几家企业的数百条反馈意见,针对一些特殊指标,
周表示,L2+主要分为驾驶领域和停车领域两个方面,在驾驶方面主要以驾驶员辅助驾驶为主。停车主要是记忆停车。目前在驾驶和停车方面都有相应的先进技术应用。在导航辅助方面,新功能包括自动调整行驶速度、根据高精度地图导航行驶、自动绕过o……tacles,选择最佳车道变道等等。在停车方面,可以根据记忆的路线找到停车位,同时可以绕过一些障碍物,选择最佳车道实现停车方案。“高级辅助驾驶的本质还是辅助驾驶。在关注性能的同时,还要保证驾驶员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相关功能,也就是说性能、交互和风险保障必须两手抓。”周对说道。《征求意见稿》包括试点辅助和停车辅助两个方面。试点辅助设计了三级指标体系,包括71个测试场景,重点关注主干道、匝道和点对点通行能力的表现,同时也关注系统提示、驾驶员监控、风险处置等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与普通L2级辅助驾驶相比,测试场景更加丰富,包括场景功能的增加和测试用例的扩展,测试方式更加多样,尤其是开放道路的测试,增加了点对点交通场景、里程、激活率、换道成功率等相应指标。同时,评价要求还包括更高的智能,比如你是否具备变道和绕行的能力,比如你能否在安全的情况下兼顾一定的舒适性,像老司机一样驾驶。记忆停车也分为三级指标,包括一键呼叫、一键停车等43个测试场景,以及交互、风控等相应指标。记忆停车也不同于普通的L2停车评估,包括停车和一键停车的能力。相对于原有的垂直平行和对角停车位,还增加了立柱和墙面的停车位。车位考虑室内和跨楼层,停车距离大大扩展和提高。周表示,将广泛征求行业意见,同时将与行业共同启动4-6款L2+热门车型的联合测试计划,进一步验证辅助驾驶和记忆泊车功能,完成相应车型的测试报告,优化场景,并对过程中政府管理的一些新需求和要求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实现首测。周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他将与车辆公司密切合作,然后共同收集高精度地图并进行丰富的验证,以期在合适的时间发布相关的测试和评估程序。自动驾驶的“中国标准”正在加速形成。6月16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汽中心)主办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评技术论坛暨智能驾驶测评成果发布会”在线举行。会上发布了三项智能驾驶测评成果:《智能电动汽车测评蓝皮书(2021)》(简称《蓝皮书》)、《高级辅助驾驶测评专用规程(征求意见稿)》、《自动驾驶测评专用系统框架》。其中,“自动驾驶评价专用系统框架”重点针对L3级及以上智能驾驶功能的评价。
同时,中汽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容晖在发言中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制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首批三项智能网联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陆续报批。年底前将发布自动驾驶专项测评细则。明年,中汽中心智能网联首席专家、中汽科技总工程师秦首次表示,“自动驾驶专项评价体系”针对L3及以上级别车辆进行评价,辅助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评价分别对应及以下和+级别车辆。
“驾驶责任划分的不同是两者最突出的区别。当傅……自动驾驶功能开启,系统承担主要责任。无论是辅助驾驶还是L2+,司机都承担主要责任。秦对说,“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制定不同的评估程序。秦说,这一评估项目将在L3车辆准入管理实施后启动。核心目的是在准入的基础上,选择市场上最好的自动驾驶车辆。系统基于用户典型用车场景,将自动驾驶测评分为行驶场景和停车场景两大板块,提前引入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和停车自动驾驶两个测评流程。秦认为,与辅助驾驶评价不同,自动驾驶的核心评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系统的运行范围、性能、交互和风险控制。操作范围的主要评价点是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具备自动驾驶功能,性能的主要评价点是能否顺利避撞,以及避障过程中的舒适性和通过效率。互动和风险控制评估的重点是预警形式、时机和风险处置方法。在高速自动驾驶的指标体系中,运行区间主要考核车辆在实际高速公路和实际高速公路上的使用状况、激活里程比例、接管率等关键指标。性能方面,主要评价车辆通过主干道、匝道、隧道、收费站等典型场景时分项性能和组合性能的差异。在交互和风险控制方面,主要评估风险场景下车辆的系统状态提示、接管便利性和风险处理能力。自动泊车驾驶的指标体系主要从车辆可以开启该功能的停车场类型、该功能的时间段、使用距离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性能方面,评测封闭停车场典型场景下车辆一键呼叫和一键停放的性能。在交互和风险控制方面,评估了风险场景下车辆的系统提示、接管便利性和风险处理能力。秦表示,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评测的核心区别主要是交互、风险控制和性能要求。因为高阶的自动驾驶功能让你摆脱,自动驾驶系统在系统激活过程中承担主要责任,所以对系统风险预警、人机交互、风险处置的评估要求更高。在系统提示方面,自动驾驶测评增加了接管提示、系统功能退化提示、风险处理提示等测评要求。在人机交互方面,增加了对最小接管时间的评价要求。在风险处置方面,增加了对最小风险策略的评估要求。此外,性能评价方法也不同,与辅助驾驶评价不同。自动驾驶测评以连续场景测试为主,单一功能场景测试为辅,特别关注自动变道性能。最后,秦表示,下一步将在前期评估程序行业工作组成果的基础上,于7-9月与自动驾驶示范区、政策先行区等国内相关平台开展联合合作,对程序进行全面验证,并研究迭代程序的指标体系和测试方法。10-12月将发布自动驾驶专项评估程序,随着国家相关层面准入管理、沙盒监管等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政策的实施,自动驾驶专项评估程序将于明年开始实施。中汽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容晖在此前的发言中表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制定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发布标准11项,送审标准12项,起草并通过标准23项,预研标准7项,以及……首批3项智能网联汽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陆续报批。。目前已在各子领域开展了31个标准化需求调研项目。今年启动了五个新的标准化需求研究项目。《蓝皮书》评价:智能科技差异最大的蓝皮书选取了10款市场上表现抢眼的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3、蔚来EC6、小鹏P7、比亚迪韩、宝马IX3、哪吒U、爱安V PLUS 70、零跑C11、蓝兔自由行、高河HIPHI X,价格多在20万元的中高端。从国别来看,自主品牌数量多于国外品牌。在车辆行驶方面,SUV的数量多于轿车。从品牌类型来看,新势力略多于传统品牌。
中汽中心汽车评价管理中心智能网总监张路介绍,蓝皮书是基于2020年运行《CCRT智能电动汽车管理规则》(中国汽车消费者研究与评价法规)时,2021年产生的评价数据编制而成。该评价体系包括智能、电气化、驾驶体验、健康环保、品质与保障五大板块,智能驾驶、智能体验、续航充电、驾驶体验、健康环保、品质与保障、汽车成本、外形与品质八大指标。从总分来看,10辆车平均分80.5分,整体水平不错。同时,受检车辆的性能偏差较大。只有六辆车得分超过80分,其中最高得分为87.9分,达到了4A的水平。而80分以下的车辆,因为性能偏差,整体性能受到影响。张路说,20万元以下的车整体得分不好,20万元到35万元价位段和35万元以上的车整体得分差不多。分国家来看,自主品牌平均分整体较好,达到80分,但与国外品牌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在品牌方面,我们发现新势力品牌的整体表现与传统品牌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单向的产品力。从车型来看,SUV整体性能不如轿车,综合产品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张路介绍,从五大测评板块来看,智能化是车辆各项性能中技术差异最大的,竞争激烈,性能差距也比较明显,需要企业广泛关注。从辅助驾驶整体表现的得分来看,平均得分只有65.9分,整体水平一般。具体来说,根据我们的分析,有些车辆并没有完全配备驻车功能,直接降低了传感器的硬件。其他车辆配备了传感器的硬件,但需要为软件的功能付费。对部分有选装包的车辆进行补充测试后发现,选装包前后其辅助驾驶能力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同时,从性能和驾驶员交互两个维度发现,性能的得分率明显高于驾驶员交互,两者得分偏差较大,说明普遍强调性能的优化而忽视交付保障,整体系统风格较为激进。从驾驶性能上来说,基本可以达到L2的水平,但是系统预期的安全功能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国内一些典型场景的识别和反应上,需要特别注意。前车堵车、前车大幅减速、前车禁止占道、前车为躲避障碍物而抄近路、前两轮车减速,这是测评车失分较多的五个典型场景。停车辅助平均分比较低,只有60.9分。主要原因是部分车型由于fu不同,在所选配置中没有配备辅助驻车功能……可选配置。在具体泊车功能的实现上,主要有三种路径,包括纯视觉方案、纯超声波雷达方案和视觉与雷达融合方案。从车位结构的方式来看,两侧车辆形成的这类空间车位整体得分较高。从车位类型来看,斜车位的整车性能相对较差。紧急避险方面,主要考察辅助驾驶对极端场景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整体得分比较弱,平均得分只有27分。大部分测试车辆在道路施工、交通事故、有遮挡的行人过街等极端场景下反应太晚,甚至有的车辆直接显示无反应。在驾驶员交互方面,部分车辆允许驾驶员长时间脱离,且大多没有配备注意力监控,会导致驾驶员产生依赖,进而误用、滥用系统导致风险事故。还有一些模型严格设计了辅助驾驶应该具备的交互策略,提供了失手预警,在驾驶员没有反应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进一步的避险措施,比如沿车道刹车。L2+应该关注什么?《高级辅助驾驶评价特别规则(征求意见稿)》主要针对L2+智能驾驶功能,如驾驶员辅助、记忆泊车等。中汽中心汽车评价与管理中心主任周表示,此次发布的《高级辅助驾驶评价专用规程(征求意见稿)》经过了行业的充分论证,并基于国家部委相关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转化应用。与头部的技术公司进行了深入交流,也与一些对应的汽车公司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展开了多轮、多场景的联合验证,收集了十几家企业的数百条反馈意见,针对一些特殊指标,
周表示,L2+主要分为驾驶领域和停车领域两个方面,在驾驶方面主要以驾驶员辅助驾驶为主。停车主要是记忆停车。目前在驾驶和停车方面都有相应的先进技术应用。导航辅助方面,新增功能包括自动调整行驶速度、根据高精地图导航行驶、自动绕过障碍物、选择最佳车道变道等。在停车方面,可以根据记忆的路线找到停车位,同时可以绕过一些障碍物,选择最佳车道实现停车方案。“高级辅助驾驶的本质还是辅助驾驶。在关注性能的同时,还要保证驾驶员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相关功能,也就是说性能、交互和风险保障必须两手抓。”周对说道。《征求意见稿》包括试点辅助和停车辅助两个方面。试点辅助设计了三级指标体系,包括71个测试场景,重点关注主干道、匝道和点对点通行能力的表现,同时也关注系统提示、驾驶员监控、风险处置等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与普通L2级辅助驾驶相比,测试场景更加丰富,包括场景功能的增加和测试用例的扩展,测试方式更加多样,尤其是开放道路的测试,增加了点对点交通场景、里程、激活率、换道成功率等相应指标。同时,评价要求还包括更高的智能,比如你是否具备变道和绕行的能力,比如你能否在安全的情况下兼顾一定的舒适性,像老司机一样驾驶。记忆停车也分为三级指标,包括一键呼叫、一键停车等43个测试场景,以及交互、风控等相应指标。记忆停车也不同于普通的L2停车评估,包括停车和一键停车的能力。与原来的垂直平行和对角停车相比……aces,柱和墙的停车位也增加了。车位考虑室内和跨楼层,停车距离大大扩展和提高。周表示,将广泛征求行业意见,同时将与行业共同启动4-6款L2+热门车型的联合测试计划,进一步验证辅助驾驶和记忆泊车功能,完成相应车型的测试报告,优化场景,并对过程中政府管理的一些新需求和要求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实现首测。周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他将与车辆公司密切合作,然后共同收集高精度地图并进行丰富的验证,以期在合适的时间发布相关的测试和评估程序。
2022年6月17日,吉利高端新能源皮卡全新品牌RADAR正式发布亮相。RADAR品牌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注册。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电机控制系统的开发人员正在积极使用电感替代品取代霍尔效应位置传感器和旧的磁性旋转变压器解决方案,以避免使用昂贵的磁铁和其他基于变压器的重型结构,
1900/1/1 0:00:00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终端销量榜今日揭晓。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
1900/1/1 0:00:00近日,Polestar极星宣布,极星与GoresGuggenheimInc纳斯达克GGPIGGPIWandGGPIU的业务合并交易预计将于2022年6月底交割完成。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