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一则新闻刷爆了汽车圈和科技圈。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公开文件,吉星时报正式收购魅族79.09%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吉星时代将对魅族拥有绝对控制权。群星时代的背后,是吉利。小米和华为相继开始造车的时候,吉利反其道而行之。吉利准备跨界造手机了吗?
魅族到底哪里吸引了吉利?
早在今年年初,吉利就和魅族有过“绯闻”,但当时双方都否认了。结果,“小道消息”成真了。现在,吉利已经成为魅族中的真人了。
以前魅族的手机也好看。2016年魅族出货量超过2000万台,国内市场份额达到4.8%。可以说,这是魅族最闪亮的时刻。如今魅族的市场份额不足0.1%,在被吉利收购前几乎濒临破产。
曾经辉煌的魅族,如今已经被其他手机厂商远远甩在后面。但就是这样一家濒临倒闭的手机厂商。为什么会吸引吉利?
吉利为什么会看上这样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手机品牌?主要是因为魅族有吉利喜欢的技术。多年来,魅族专注于智能手机软硬件的R&D和制造业务,尤其是魅族研发的Flyme操作系统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被魅族称为“产品的灵魂”。基于Android系统的定制,Flyme以其强大而全面的功能、人性化的操作方式、简洁优雅的界面风格,被公认为最好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
对于Android系统的定制化开发,魅族有着非常厚实的基础,推出的Flyme操作系统可以说是魅族的灵魂。
然而,吉利已经拥有一家科技公司易卡通,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为吉利汽车打造GKUI、Galaxy OS和其他汽车操作系统。但吉利车系所用的车系,相对于新动力厂商配备的车系,几乎没有优势。虽然整体交互逻辑不错,但功能实现并不理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整个系统的不流畅和卡顿感。显然吉利是想依靠魅族的技术来改善吉利车型在车系上的不足。
中国首款7nm SOC芯片“龙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由易卡通研发,这款芯片将于2024年量产。
极氪车机需要魅族拯救?
曾经有一位车主这样评价这款车:“硬件一流,车机脏”。极氪001搭载ZEEKR OS车载发动机系统,使用的是骁龙820A芯片,比较主流的车载发动机芯片,李ONE(参数|询价)和P7(参数|询价)也在使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ZEEKR OS在功能性和流畅度上与李ONE和P7车载系统有一定差距。
ZEEKR OS在功能上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经常被车主严重卡死。
虽然氪001通过OTA将车载系统升级到了ZEEKR OS 2.0,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卡车现象,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仍然存在一些小问题。ZEEKR OS 2.0更多的是驾驶辅助功能的提升。即使智能驾驶升级,吉利依然没有一款车型可以做到L2+级别的自动驾驶,与目前市场上第一梯队的“韦小立”仍相差甚远。
目前,同样采用820A芯片的P7和李ONE也通过OTA将系统升级至最新版本,进一步完善了已经流畅的车载系统,使驾驶辅助等功能更加完善和智能。
相比之下,同样使用820A芯片的小鹏P7,无论是流畅度还是逻辑功能都比氪星ZEEKR OS要好。
我们再回头看看魅族。经过多年的努力,其Flyme团队在UI设计和交互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如果Flyme的R&D团队真的能优化或重新设计吉利的汽车系统,可能真的会提高吉利汽车项目的流畅度和美观度。但最终极其尴尬的车载系统能否被魅族拯救,在这里还是一个问号。
魅族今年6月宣布与吉利的Link合作开发Flyme for Car车载系统。他还说他……会用林克重新定义“混合”。
事实上,2021年3月,魅族就宣布要开发车载系统Flyme For Car。一年多来一直是诗。2022年6月,魅族正式宣布与领克合作,计划推出Flyme for Car车载系统。或许,此时,吉利与魅族的合作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探索和验证。
吉利的野心不仅限于汽车。
吉利是不是只对魅族在系统上的研发能力感兴趣?事实上,除了Flyme,魅族在智能穿戴业务、智能家居业务等快消品领域都有着深厚的技术沉淀和优势。
从吉利控股集团的架构图可以看出吉利的野心,这说明吉利在科技、航天、出行、金融等方面都有布局。这些行业和品牌看似没有关系,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把这些产业和吉利自己的业务串联起来造车,这个时候事情显然不会这么简单。
↑吉利控股集团结构图
比如吉利控股开办教育,培养更多的汽车人才;卫星的打造是为了让吉利控股的汽车品牌实现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收购手机厂商是为了实现汽车与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可以看到,吉利控股的所有布局,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这个中心就是汽车,都是为了吉利天地一体的立体出行而布局的。
早在2007年,吉利就收购了飞行汽车制造公司Terrafugia。后来以Terrafugia为主体,于2020年9月成立沃飞天空,主营业务为各类无人机和飞行汽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运营。
↑沃飞天空xb10工业无人机
2021年9月,吉利宣布旗下台州卫星超级工厂首颗试验卫星下线。吉利的这颗卫星也是中国第一个商业卫星工厂。该工厂将具备年产500颗卫星的生产能力,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卫星都可以在这里进行组装、集成和测试。
第一颗试验卫星不会发射,但作为第一个商业卫星工厂的第一颗卫星,还是标志着吉利已经进阶到商业制造阶段,各种卫星都可以在这个工厂生产。
今年6月2日,吉利在九大行星上以箭头的形式成功推出“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吉利表示,将打造天地一体的高精度时空信息系统。吉利集团旗下时空鱼道CEO兼首席科学家汪洋表示:“时空鱼道将通过构建未来旅行星座,构建天地一体的高精度时空信息系统,提供商业卫星制造和AIT服务、天地一体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天基通信服务、遥感AI服务等,并结合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等多维载体,赋能智能出行、无人驾驶、环境监测等领域,打造覆盖全球的‘未来智能出行’。
此外,吉利控股的吉星时代也在5月申请了AR眼镜外观专利授权。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吉利正试图围绕万物互联打造吉利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手机作为智能的中心和关键,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吉利和魅族各取所需,实现双赢
“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气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吉利刚进入手机领域时,李书福就说过:手机是一个快速迭代的便携移动终端,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和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不仅可以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还可以将一些安全可靠的成果转移到汽车上应用,实现汽车与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和卫星互联网,与万物互联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多屏互动。
对于魅族来说,吉利收购魅族后,魅族原有业务不会被取消,备受期待的魅族19系列会继续更新。而魅族未来也能获得强大的资本支持,继续完善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业务,从而重回大众视野。同时,魅族也拥有相对忠实且庞大的粉丝群。如果吉利运营得当,魅族盈利并不难。
对于吉利来说,也将从魅族那里获得很多软件技术,以及整个魅族团队未来在人车交互方面的可能性。收购魅族后,吉利不仅可以在手机市场分一杯羹,创造新的营收点,还可以将手机和软件技术方面的经验放到车机上,服务于智能汽车。你觉得吉利和魅族双赢是什么?
总结:除了吉利收购魅族,蔚来和特斯拉也提出了造手机的计划,都是为了打造自己的生态圈。近年来,手机厂商加速向汽车行业渗透,小米亲自造车,华为布局智能汽车全站服务。汽车制造商和智能技术公司之间的定义……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传统汽车厂商要想跟上时代,就必须打破现有的造车思维。当一流的硬件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出行的需求时,不做出改变就会被淘汰。毕竟传统厂商不想成为造车领域科技公司的代工厂。
6月13日,一则新闻刷爆了汽车圈和科技圈。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公开文件,吉星时报正式收购魅族79.09%的股权。收购完成后,吉星时代将对魅族拥有绝对控制权。群星时代的背后,是吉利。小米和华为相继开始造车的时候,吉利反其道而行之。吉利准备跨界造手机了吗?
魅族到底哪里吸引了吉利?
早在今年年初,吉利就和魅族有过“绯闻”,但当时双方都否认了。结果,“小道消息”成真了。现在,吉利已经成为魅族中的真人了。
以前魅族的手机也好看。2016年魅族出货量超过2000万台,国内市场份额达到4.8%。可以说,这是魅族最闪亮的时刻。如今魅族的市场份额不足0.1%,在被吉利收购前几乎濒临破产。
曾经辉煌的魅族,如今已经被其他手机厂商远远甩在后面。但就是这样一家濒临倒闭的手机厂商。为什么会吸引吉利?
吉利为什么会看上这样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手机品牌?主要是因为魅族有吉利喜欢的技术。多年来,魅族专注于智能手机软硬件的R&D和制造业务,尤其是魅族研发的Flyme操作系统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被魅族称为“产品的灵魂”。基于Android系统的定制,Flyme以其强大而全面的功能、人性化的操作方式、简洁优雅的界面风格,被公认为最好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
对于Android系统的定制化开发,魅族有着非常厚实的基础,推出的Flyme操作系统可以说是魅族的灵魂。
然而,吉利已经拥有一家科技公司易卡通,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为吉利汽车打造GKUI、Galaxy OS和其他汽车操作系统。但吉利车系所用的车系,相对于新动力厂商配备的车系,几乎没有优势。虽然整体交互逻辑不错,但功能实现并不理想。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整个系统的不流畅和卡顿感。显然吉利是想依靠魅族的技术来改善吉利车型在车系上的不足。
中国首款7nm SOC芯片“龙鹰一号智能座舱芯片”由易卡通研发,这款芯片将于2024年量产。
极氪车机需要魅族拯救?
曾经有一位车主这样评价这款车:“硬件一流,车机脏”。极氪001搭载ZEEKR OS车载发动机系统,使用的是骁龙820A芯片,比较主流的车载发动机芯片,李ONE(参数|询价)和P7(参数|询价)也在使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ZEEKR OS在功能性和流畅度上与李ONE和P7车载系统有一定差距。
ZEEKR OS在功能上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经常被车主严重卡死。
虽然氪001通过OTA将车载系统升级到了ZEEKR OS 2.0,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卡车现象,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仍然存在一些小问题。ZEEKR OS 2.0更多的是驾驶辅助功能的提升。即使智能驾驶升级,吉利依然没有一款车型可以做到L2+级别的自动驾驶,与目前市场上第一梯队的“韦小立”仍相差甚远。
目前,同样采用820A芯片的P7和李ONE也通过OTA将系统升级至最新版本,进一步完善了已经流畅的车载系统,使驾驶辅助等功能更加完善和智能。
相比之下,同样使用820A芯片的小鹏P7,无论是流畅度还是逻辑功能都比氪星ZEEKR OS要好。
我们再回头看看魅族。经过多年的努力,Flyme团队在UI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口碑……互动。如果Flyme的R&D团队真的能优化或重新设计吉利的汽车系统,可能真的会提高吉利汽车项目的流畅度和美观度。但最终极其尴尬的车载系统能否被魅族拯救,在这里还是一个问号。
魅族今年6月宣布与吉利的Link合作开发Flyme for Car车载系统。他还说要用林克重新定义“混合”。
事实上,2021年3月,魅族就宣布要开发车载系统Flyme For Car。一年多来一直是诗。2022年6月,魅族正式宣布与领克合作,计划推出Flyme for Car车载系统。或许,此时,吉利与魅族的合作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探索和验证。
吉利的野心不仅限于汽车。
吉利是不是只对魅族在系统上的研发能力感兴趣?事实上,除了Flyme,魅族在智能穿戴业务、智能家居业务等快消品领域都有着深厚的技术沉淀和优势。
从吉利控股集团的架构图可以看出吉利的野心,这说明吉利在科技、航天、出行、金融等方面都有布局。这些行业和品牌看似没有关系,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把这些产业和吉利自己的业务串联起来造车,这个时候事情显然不会这么简单。
↑吉利控股集团结构图
比如吉利控股开办教育,培养更多的汽车人才;卫星的打造是为了让吉利控股的汽车品牌实现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收购手机厂商是为了实现汽车与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可以看到,吉利控股的所有布局,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这个中心就是汽车,都是为了吉利天地一体的立体出行而布局的。
早在2007年,吉利就收购了飞行汽车制造公司Terrafugia。后来以Terrafugia为主体,于2020年9月成立沃飞天空,主营业务为各类无人机和飞行汽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运营。
↑沃飞天空xb10工业无人机
2021年9月,吉利宣布旗下台州卫星超级工厂首颗试验卫星下线。吉利的这颗卫星也是中国第一个商业卫星工厂。该工厂将具备年产500颗卫星的生产能力,通信、导航、遥感卫星等不同型号和规格的卫星都可以在这里进行组装、集成和测试。
第一颗试验卫星不会发射,但作为第一个商业卫星工厂的第一颗卫星,还是标志着吉利已经进阶到商业制造阶段,各种卫星都可以在这个工厂生产。
今年6月2日,吉利在九大行星上以箭头的形式成功推出“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吉利表示,将打造天地一体的高精度时空信息系统。吉利集团旗下时空鱼道CEO兼首席科学家汪洋表示:“时空鱼道将通过构建未来旅行星座,构建天地一体的高精度时空信息系统,提供商业卫星制造和AIT服务、天地一体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天基通信服务、遥感AI服务等,并结合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等多维载体,赋能智能出行、无人驾驶、环境监测等领域,打造覆盖全球的‘未来智能出行’。
此外,吉利控股的吉星时代也在5月申请了AR眼镜外观专利授权。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吉利正试图围绕万物互联打造吉利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手机作为智能的中心和关键,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吉利和魅族各取所需,实现双赢
“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是电气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吉利刚进入手机领域时,李书福就说过:手机是一个快速迭代的便携移动终端,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和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不仅可以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还可以将一些安全可靠的成果转移到汽车上应用,实现汽车与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和卫星互联网,与万物互联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多屏互动。
对于魅族来说,吉利收购魅族后,魅族原有业务不会被取消,备受期待的魅族19系列会继续更新。而魅族未来也能获得强大的资本支持,继续完善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业务,从而重回大众视野。同时,魅族也拥有相对忠实且庞大的粉丝群。如果吉利运营得当,魅族盈利并不难。
对于吉利来说,也将从魅族那里获得很多软件技术,以及整个魅族团队未来在人车交互方面的可能性。收购魅族后,吉利不仅可以在手机市场分一杯羹,创造新的营收点,还可以将手机和软件技术方面的经验放到车机上,服务于智能汽车。你觉得吉利和魅族双赢是什么?
总结:除了吉利收购魅族,蔚来和特斯拉也提出了造手机的计划,都是为了打造自己的生态圈。近年来,手机厂商加速向汽车行业渗透,小米亲自造车,华为布局智能汽车全站服务。汽车制造商和智能技术公司之间的定义……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传统汽车厂商要想跟上时代,就必须打破现有的造车思维。当一流的硬件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出行的需求时,不做出改变就会被淘汰。毕竟传统厂商不想成为造车领域科技公司的代工厂。
皮卡市场政策利好不断5月1日,《多用途货车通用技术条件》正式实施,皮卡迈出了身份转变的第一步;
1900/1/1 0:00:00近日,特斯拉美国官网上的车型价格有所调整,从Model3到ModelX全部车型系列都有上涨。
1900/1/1 0:00:00日前,湖南省工信厅印发《湖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方案》提出推进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
1900/1/1 0:00:00文赵杰、叶然2009年1月,谷歌启动了无人车项目,由此点燃了一个新时代。
1900/1/1 0:00:006月15日晚,2022中国车谷汽车消费季活动在武汉体育中心启动,
1900/1/1 0:00:00近日,众泰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发行不超过1521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6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投入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发及研发能力提升、渠道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