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的话成了预言。
这位特斯拉CEO曾对媒体直言,“与手机和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随着新能源行业的日新月异,似乎大多数有头有脸的公司都不想错过造车这件大事。
如今,这种嘲讽已经成为现实,富士康作为“代工之王”,正在加速布局汽车制造产能。就在近日,鸿海科技集团发布了富士康纯电动车型Model B的官方效果图,新车基于富士康MIH平台打造,定位为纯电动掀背车。预计在10月18日鸿海科技日正式发布。
“我们希望在2025年至2027年间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10%。”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洋伟宣称。无论Model B能否按计划在中国成功量产并在美国工厂投产,富士康造车的野心都在迅速膨胀。
比亚迪式的飞跃
纵观全球,电子公司制造汽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小米整车厂正在有序推进,关于苹果造车的消息已经铺天盖地,甚至出现了多家车企。再往前,如今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比亚迪也凭借电子产品大赚了一笔。
当比亚迪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攻势时,销量的持续攀升,证明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在扩大,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也在提高。而且从“威小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电动车不仅能赚钱,在车辆配置上也有与燃油车抗衡的实力。
这些方面都让富士康闻到了电动车的“香气”。而且苹果造车的传闻一直萦绕在我耳畔。如果与苹果捆绑如此之深的富士康能够拿下苹果汽车的代工生产权,必将让富士康的发展前景更加乐观。
公开资料显示,富士康与该车早在2005年就已“结缘”。当时鸿海收购了省四大汽车线束制造商之一的省安泰电气100%股权。后者主要从事电池线、影音传输线等汽车线束制造,客户包括福特、大众、上汽通用、马自达等汽车公司。这被外界视为富士康正式进军汽车行业的开始。
后来富士康拿下了特斯拉的订单,成为了特斯拉中控的触摸屏面板、连接器、盖子的供应商。接下来的几年,富士康陆续进入奔驰、宝马等跨国汽车公司的供应链目录。富士康在汽车领域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
然而,富士康缺乏制造电动汽车的经验,这也让苹果对合作伙伴犹豫不决。即使苹果愿意投资,也需要至少两到四年的持续投入才能看到初步成效。对于苹果来说,这个时间成本无疑有点高。
所以富士康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挤进”汽车制造领域。这两年,富士康造车的新闻不绝于耳。去年10月,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发布了旗下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并带来了三款新车,分别是中型SUV Model C、豪华旗舰车Model E和一款纯电动公交车Model T。
有意思的是,富士康在新车的规划上和比亚迪颇为相似。除了纯电动SUV和轿车,还在电动商用车方面发力。曾经,纯电动大巴K9让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积累了不少威望,富士康的Model T似乎也有同样的期待。至少,作为一个新品牌,这样更容易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
离特斯拉的名字很近,离他的生活很远。
从命名来看,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隔膜”马斯克。富士康的新车是屈……e“碰瓷”特斯拉。然而,与特斯拉首款基于路特斯Exige的车型不同,富士康的造车之路与大量车企有关。刘杨伟曾表示,富士康正在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就未来的合作进行谈判。
为了进入汽车圈,富士康可以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先是给一直处于停摆状态的拜腾输血,后又宣布与吉利以50:50的比例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汽车和出行企业提供OEM生产和定制咨询服务。此外,吉利与FF合作的官方公告中也出现了富士康的身影。
看来,毫无造车经验的富士康急于找一个“培训师”。去年,富士康与Stellantis成功携手,双方共同成立了一家新的合资公司,名为“Mobile Drive”,拥有50:50的投票权。该公司将专注于为车辆提供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后来,富士康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了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ordstown Motors约4%的股份,并达成协议,以2.3亿美元收购后者在俄亥俄州的大型组装和制造基地。据报道,收购协议还包括土地、设备和一些来自洛兹敦的未披露的员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制造基地曾经属于通用汽车,现在它将成为富士康在北美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基地。根据计划,富士康将与洛兹顿汽车成立合资公司MIH(Mobility-in-Harmony)EV Design LLC,持股比例为45:55。这家公司将基于富士康MIH平台开发电动汽车产品,并在俄亥俄州的这个制造基地进行生产。
不仅大力进行自主研发,富士康的造车之路在多个维度齐头并进。作为全球领先的代工厂,富士康一旦达到跨越市场壁垒的条件,仍有实力“延续”其在汽车领域的老业务。此前,富士康已与菲斯克达成协议,两者可能合作从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提前推出一款名为Project PEAR的计划车辆。
此外,富士康还计划与泰国石油天然气公司PTT合作,在2023年前在泰国建立一家面向东南亚市场的电动汽车制造厂。据相关数据显示,富士康将为泰国市场生产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新车产能将达到20万辆左右。
显然,富士康给自己规划的“汽车蓝图”,似乎既是自研又是代工,两手都要硬。与特斯拉的电气化革命不同,刘洋伟希望将富士康打造成“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在这个宏伟蓝图中,富士康将通过MIH联盟为行业提供一个开放的底盘平台,一个电动汽车硬件的开放平台,为电动汽车行业构建一个全新的供应链。
现在,Model B已经先于特斯拉进入入门级电动车市场,整体造型颇有ID.3的神韵,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电动车市场已经不像特斯拉年轻时那么安静,电动化浪潮风起云涌。每一个造车新势力想要打开局面,都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万事开头难,富士康现在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下一步都将是巨大的考验。埃隆·马斯克的话成了预言。
这位特斯拉CEO曾对媒体直言,“与手机和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说,给我造辆车。”随着新能源行业的日新月异,似乎大多数有头有脸的公司都不想错过造车这件大事。
如今,这种嘲讽已经成为现实,富士康作为“代工之王”,正在加速布局汽车制造产能。就在近日,鸿海科技集团发布了富士康纯电动车型Model B的官方效果图,新车基于富士康打造……IH平台,定位为纯电动掀背车。预计在10月18日鸿海科技日正式发布。
“我们希望在2025年至2027年间占据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10%。”鸿海科技集团董事长刘洋伟宣称。无论Model B能否按计划在中国成功量产并在美国工厂投产,富士康造车的野心都在迅速膨胀。
比亚迪式的飞跃
纵观全球,电子公司制造汽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小米整车厂正在有序推进,关于苹果造车的消息已经铺天盖地,甚至出现了多家车企。再往前,如今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比亚迪也凭借电子产品大赚了一笔。
当比亚迪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攻势时,销量的持续攀升,证明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在扩大,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也在提高。而且从“威小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电动车不仅能赚钱,在车辆配置上也有与燃油车抗衡的实力。
这些方面都让富士康闻到了电动车的“香气”。而且苹果造车的传闻一直萦绕在我耳畔。如果与苹果捆绑如此之深的富士康能够拿下苹果汽车的代工生产权,必将让富士康的发展前景更加乐观。
公开资料显示,富士康与该车早在2005年就已“结缘”。当时鸿海收购了省四大汽车线束制造商之一的省安泰电气100%股权。后者主要从事电池线、影音传输线等汽车线束制造,客户包括福特、大众、上汽通用、马自达等汽车公司。这被外界视为富士康正式进军汽车行业的开始。
后来富士康拿下了特斯拉的订单,成为了特斯拉中控的触摸屏面板、连接器、盖子的供应商。接下来的几年,富士康陆续进入奔驰、宝马等跨国汽车公司的供应链目录。富士康在汽车领域的朋友圈在不断扩大。
然而,富士康缺乏制造电动汽车的经验,这也让苹果对合作伙伴犹豫不决。即使苹果愿意投资,也需要至少两到四年的持续投入才能看到初步成效。对于苹果来说,这个时间成本无疑有点高。
所以富士康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挤进”汽车制造领域。这两年,富士康造车的新闻不绝于耳。去年10月,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发布了旗下纯电动汽车品牌Foxtron,并带来了三款新车,分别是中型SUV Model C、豪华旗舰车Model E和一款纯电动公交车Model T。
有意思的是,富士康在新车的规划上和比亚迪颇为相似。除了纯电动SUV和轿车,还在电动商用车方面发力。曾经,纯电动大巴K9让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积累了不少威望,富士康的Model T似乎也有同样的期待。至少,作为一个新品牌,这样更容易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
离特斯拉的名字很近,离他的生活很远。
从命名来看,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隔膜”马斯克。富士康的新车相当“碰瓷”特斯拉。然而,与特斯拉首款基于路特斯Exige的车型不同,富士康的造车之路与大量车企有关。刘杨伟曾表示,富士康正在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就未来的合作进行谈判。
为了进入汽车圈,富士康可以说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先是给一直处于停产状态的拜腾输血,后又宣布与吉利以50:50的比例成立合资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汽车和出行ente提供OEM生产和定制咨询服务……上升。此外,吉利与FF合作的官方公告中也出现了富士康的身影。
看来,毫无造车经验的富士康急于找一个“培训师”。去年,富士康与Stellantis成功携手,双方共同成立了一家新的合资公司,名为“Mobile Drive”,拥有50:50的投票权。该公司将专注于为车辆提供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后来,富士康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了电动汽车初创公司Lordstown Motors约4%的股份,并达成协议,以2.3亿美元收购后者在俄亥俄州的大型组装和制造基地。据报道,收购协议还包括土地、设备和一些来自洛兹敦的未披露的员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制造基地曾经属于通用汽车,现在它将成为富士康在北美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基地。根据计划,富士康将与洛兹顿汽车成立合资公司MIH(Mobility-in-Harmony)EV Design LLC,持股比例为45:55。这家公司将基于富士康MIH平台开发电动汽车产品,并在俄亥俄州的这个制造基地进行生产。
不仅大力进行自主研发,富士康的造车之路在多个维度齐头并进。作为全球领先的代工厂,富士康一旦达到跨越市场壁垒的条件,仍有实力“延续”其在汽车领域的老业务。此前,富士康已与菲斯克达成协议,两者可能合作从2024年第一季度开始提前推出一款名为Project PEAR的计划车辆。
此外,富士康还计划与泰国石油天然气公司PTT合作,在2023年前在泰国建立一家面向东南亚市场的电动汽车制造厂。据相关数据显示,富士康将为泰国市场生产电动汽车及其零部件,新车产能将达到20万辆左右。
显然,富士康给自己规划的“汽车蓝图”,似乎既是自研又是代工,两手都要硬。与特斯拉的电气化革命不同,刘洋伟希望将富士康打造成“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在这个宏伟蓝图中,富士康将通过MIH联盟为行业提供一个开放的底盘平台,一个电动汽车硬件的开放平台,为电动汽车行业构建一个全新的供应链。
现在,Model B已经先于特斯拉进入入门级电动车市场,整体造型颇有ID.3的神韵,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的电动车市场已经不像特斯拉年轻时那么安静,电动化浪潮风起云涌。每一个造车新势力想要打开局面,都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万事开头难,富士康现在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下一步都将是巨大的考验。
10月10日,盖世汽车从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网站获悉,为满足市场需求和公司自身的发展,比亚迪拟投资500万元建设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扩建项目,
1900/1/1 0:00:0010月9日晚,国轩高科宣布,宜春国轩电池二期20GWh项目开工,预计2023年10月将实现全部建成并投产。根据国轩高科规划,到2025年电池项目产能预计达到300GWh。
1900/1/1 0:00:002009年,中国以300多万辆的优势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与此同时,中国最早种下了汽车产业转型火种,开启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应用。
1900/1/1 0:00:00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在排队推出他们的电动汽车战略,包括拥有数十年经验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创新性的新时代电动汽车初创公司,甚至在电子通信等跨界企业,以及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也在建设电动汽车生产能力。
1900/1/1 0:00:00分享在走近这款车之前,容易被它的外观吸引,开起来之后,会有爱不释手,想一遍遍把玩、操控,噪一把的冲动感。
1900/1/1 0:00:00日前,有外媒报道称宝马集团将停止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电动MINI车型,而取代它的将是宝马和长城合资的光束汽车。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