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2021),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于2021年7月1日实施。新发布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规定,按照GB/T 19233和全球统一轻型汽车试验循环(WLTC)测定汽油、柴油、双燃料和双燃料汽车的燃料消耗量。应根据GB/T 19753和全球统一轻型车辆试验循环(WLTC)确定可外部充电和不可外部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料消耗量。我国传统能源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将全面从NEDC循环切换到WLTC循环。
2021年3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能耗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GB18386.1-2021),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于2021年10月1日实施。新公布的《电动汽车能耗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一部分:轻型汽车》规定,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N1和M1、M2纯电动汽车的试验周期由NEDC改为CLTC。
NEDC、WLTC和CLTC循环介绍:
NEDC循环:
NEDC循环分为市区工况和郊区工况两种工况,全长11km,总运行时间1180秒。NEDC循环的市区工况由四个循环单元组成,最大速度50km/h,平均速度19km/h,总长度4.052km;NEDC循环的郊区工况,最大速度120km/h,平均速度62.6km/h,总长度6.955km;NEDC循环的特点是: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加速度是恒定的,有很多均匀的行驶工况。
该图摘自《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第44页。
WLTC周期:
WLTC循环由低速、中速、高速、超高速四部分组成。全长23.25km,总运行时间1800秒。最大循环速度131 km/h,WLTC循环的特点是车速波动较大,没有规律性,属于瞬态工况范畴。
图片摘自网页:工信部计划推更严格的油耗标准(autopartners.com.cn)
CLTC循环:
CLTC循环分为低速、中速和高速三部分,全长14.48公里,工作时间1800秒。循环最高速度114km/h,平均速度29km/h CLTC循环:中国汽车行驶工况法是更适合国内道路法规和驾驶习惯的标准行驶工况,来源于全国车辆行驶大数据。
图片摘自《中国汽车行驶状况第一部分:轻型汽车》第7页。
NEDC循环、WLTC循环和CLTC循环的比较:
总结与思考:
乘用车油耗限值规定,中国传统能源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将由NEDC全面切换至WLTC。从循环的特点来看,WLTC循环属于瞬态工况,而NEDC循环属于稳态工况。WLTC循环的最大速度为131.3km/h,比NEDC循环的最大速度高10km/h。循环里程从NEDC的11km增加到WLTC循环的23.27km,WLTC循环的总循环长度比NEDC增加了620s。与NEDC相比,WLTC循环更接近客户在真实条件下的路况。
根据《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后,新增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0L/km,节能车平均油耗降至4.5L/km。2025年后,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4.0L/km。
2021年7月1日,NEDC切换WLTC后,整体油耗值将增加,而2025年的油耗目标保持不变。单靠燃油车无法实现油耗目标,需要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电动汽车能耗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中,纯电动汽车的试验周期由NEDC改为CLTC。
与NEDC和WLTC相比,CLTC在三个测试周期中平均速度最低,最高速度也最低。怠速占22.11%,与WLTC 12.7%的怠速相比,怠速工况明显增加。
CLTC循环的特点是低速工况,怠速工况多,加减速频繁。与NEDC和WLTC相比,CLTC循环更倾向于中速时的续航表现。
总体来看,CLTC比NEDC和WLTC更符合中国汽车的实际工况。
虽然CLTC循环的工况更符合我国汽车的实际工况,但试验是在空调关闭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导致电动车续航里程与客户实际行驶里程相差较大,存在虚标现象。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计划,CLTC有望在2025年后全面应用于汽车行业。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将不断优化CLTC循环的测试条件,从而更真实地反映车辆的实际油耗、功耗和续航里程。2021年2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2021),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于2021年7月1日实施。新发布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规定,按照GB/T 19233和全球统一轻型汽车试验循环(WLTC)测定汽油、柴油、双燃料和双燃料汽车的燃料消耗量。应根据GB/T 19753和全球统一轻型车辆试验循环(WLTC)确定可外部充电和不可外部充电的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料消耗量。我国传统能源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将全面从NEDC循环切换到WLTC循环。
2021年3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能耗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GB18386.1-2021),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于2021年10月1日实施。新公布的《电动汽车能耗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一部分:轻型汽车》规定,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N1和M1、M2纯电动汽车的试验周期由NEDC改为CLTC。
NEDC、WLTC和CLTC循环介绍:
NEDC循环:
NEDC循环分为两种工况:市区工况和郊区工况,全长11公里,总运行时间为……80秒。NEDC循环的市区工况由四个循环单元组成,最大速度50km/h,平均速度19km/h,总长度4.052km;NEDC循环的郊区工况,最大速度120km/h,平均速度62.6km/h,总长度6.955km;NEDC循环的特点是: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加速度是恒定的,有很多均匀的行驶工况。
该图摘自《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和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第44页。
WLTC周期:
WLTC循环由低速、中速、高速、超高速四部分组成。全长23.25km,总运行时间1800秒。最大循环速度131 km/h,WLTC循环的特点是车速波动较大,没有规律性,属于瞬态工况范畴。
图片摘自网页:工信部计划推更严格的油耗标准(autopartners.com.cn)
CLTC循环:
CLTC循环分为低速、中速和高速三部分,全长14.48公里,工作时间1800秒。循环最高速度114km/h,平均速度29km/h CLTC循环:中国汽车行驶工况法是更适合国内道路法规和驾驶习惯的标准行驶工况,来源于全国车辆行驶大数据。
图片摘自《中国汽车行驶状况第一部分:轻型汽车》第7页。
NEDC循环、WLTC循环和CLTC循环的比较:
总结与思考:
乘用车油耗限值规定,中国传统能源乘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将由NEDC全面切换至WLTC。从循环的特点来看,WLTC循环属于瞬态工况,而NEDC循环属于稳态工况。WLTC循环的最大速度为131.3km/h,比NEDC循环的最大速度高10km/h。循环里程从NEDC的11km增加到WLTC循环的23.27km,WLTC循环的总循环长度比NEDC增加了620s。与NEDC相比,WLTC循环更接近客户在真实条件下的路况。
根据《汽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后,新增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0L/km,节能车平均油耗降至4.5L/km。2025年后,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4.0L/km。
2021年7月1日,NEDC切换WLTC后,整体油耗值将增加,而2025年的油耗目标保持不变。单靠燃油车无法实现油耗目标,需要推动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电动汽车能耗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型汽车》中,纯电动汽车的试验周期由NEDC改为CLTC。
与NEDC和WLTC相比,CLTC在三个测试周期中平均速度最低,最高速度也最低。怠速占22.11%,与WLTC 12.7%的怠速相比,怠速工况明显增加。
CLTC循环的特点是低速工况,怠速工况多,加减速频繁。与NEDC和WLTC相比,CLTC循环更倾向于中速时的续航表现。
总体来看,CLTC比NEDC和WLTC更符合中国汽车的实际工况。
虽然CLTC循环的工况更符合我国汽车的实际工况,但试验是在空调关闭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导致电动车续航里程与客户实际行驶里程相差较大,存在虚标现象。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计划,CLTC有望在2025年后全面应用于汽车行业。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将不断优化CLTC循环的测试条件,从而更真实地反映车辆的实际油耗、功耗和续航里程。
标签:
沉寂许久的威马,因为一则“借壳Apollo出行港股上市”的消息而登上热搜。虽然威马方面给予回应,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但对于这家资金压力山大、销量不佳的造车新势力而言,似乎只有尽快上市筹资才能自救。
1900/1/1 0:00:0012月6日,我们从财联社了解到,今日Apollo参数询价出行00860HK早盘一度大涨超17,但随后涨幅有所收窄。截至发稿,涨714,报03港元。
1900/1/1 0:00:00日前,奇瑞控股集团发布销量月报:11月份,奇瑞集团销售汽车100531辆,年内连续第6个月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
1900/1/1 0:00:0011月是2022全年度疫情比较严重的一个月份,多地受到疫情反弹影响,尽管有购置税减半的促销政策,但乘用车总体市场需求难以快速恢复。
1900/1/1 0:00:00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12月5日,德国证券交易所DeutscheBoerse表示,德国豪华车品牌保时捷将加入蓝筹股DAX指数,这距离其上市仅两个多月。
1900/1/1 0:00:00当下汽车市场热度最高的莫非新能源产品,其中随着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在混动领域的崛起,再次将中国新能源市场推向了发展的高峰,并呈现纯电、混动双腿并行的趋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