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 汽车导航
Ctrl+D收藏汽车导航
首页 > 汽车资讯 > 正文

乘联会: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72.8万辆,同比增长70.2%

作者:

时间:1900/1/1 0:00:00

12月8日,乘用车联席会发布了11月份中国乘用车销售数据。2022年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额164.9万辆,同比下降9.2%;11月零售额环比下降10.5%,这是2008年以来“金九银十铜十一”首次出现下滑趋势。1-11月累计实现汽车零售1836.7万辆,同比增长1.8%,同比净增31.7万辆,其中6-11月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启动以来同比增长139万辆,增量贡献巨大。

BYD, Dongfeng,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and Chery

今年11月,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11月,29个省份报告了61356例确诊病例,略高于10月28个省份的8241例总数。然而,11月份有29个省份报告了547,488例无症状病例,远高于10月份29个省份的31,647例。11月,疫区扩大到广东、重庆、河南、内蒙古、北京等汽车消费大省,因此封锁对汽车市场的门店供应和消费购买两端都产生了影响,秋冬零售出现了异常下滑的趋势。目前零售渠道总库存充裕,去年芯片供应失效的基数影响逐渐消除,有效稳定了车市增长。但近期常规燃油车的市场压力仍然较大。11月份,全国常规燃料乘用车(不含新能源汽车)零售额105万辆,环比下降18%,比去年11月份下降27%,扭转了今年6-9月份6%的正增长态势。1-11月,常规燃油汽车零售量1334万辆,同比下降14%。入门级(A级)燃油车是民生用车需求,同比下降29%;新能源汽车是增加购买的改善型需求,零售同比增长79%。目前中低收入首次购房者的消费信心亟待提振,消费需求支撑不足,有待释放。政策仍需对燃油车中的节能车给予更大的倾斜,寻求经济效果与环保要求的平衡。11月份,车市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大,主流车企加大优惠活动,弥补前期疫情造成的销售损失,力争年底取得最好成绩。11月豪华车零售量达到24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5%。车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消费升级的高端消费。11月,自主品牌汽车零售量达到87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下降7%。11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3.4%,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1-11月累计份额为47%,比2021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11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为55.2%,比去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1-11月,自主品牌累计份额为50%,较2021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取得显著增长,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良好。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大幅提升。1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达到54万辆,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23%。11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8.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日系品牌为15.3%,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美国品牌零售份额达到9.6%,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出口:11月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出口37万辆,同比增长71%;1-11月,出口汽车298万辆,同比增长54%。据乘联会统计,11月乘用车出口量(含整车和CKD)为25万辆,同比增长54%,环比下降4%。11月,新能源汽车占总出口的33%。11月自主品牌出口19万辆,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1%。合资和豪华品牌出口6.2万辆,同比增长60%。1-11月累计出口乘用车210万辆,增长56%。自主品牌出口欧美和第三世界国家取得全面突破,国际品牌中国基地的出口战略也日益得到体现。生产:11月份,乘用车生产207.8万辆,同比下降6.7%,环比下降9.0%。疫情关闭对产业链造成一定影响,其中奢侈品牌产量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3%。合资品牌产量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16%;自主品牌产量同比增长7%,环比下降7%。1-11月,汽车企业产量2123.1万辆,同比增长14.9%。11月份部分主要企业大力调产,日系车企和部分自主品牌努力调产,稳定库存,有利于经销商体系的库存平衡。批发:11月份,厂商批发销量202.9万辆,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7.5%。受新能源市场影响,部分车企业绩分化明显。11月,自主车企批发111.2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下降5%。主流合资车企批发62万辆,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18%。豪车批发29万辆,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8%。1-11月,乘用车生产企业批发销量2092.5万辆,同比增长11.7%。销量领先的厂商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相比去年11月也有不错的增量贡献,广汽爱安的增量贡献也非常强劲。库存:11月产销不如10月顺利,出现厂家批发低于5万辆产量、厂家国内批发高于13万辆零售的艰难产销态势。年底预期的零售强劲增长尚未出现,11月份厂家迅速调整产销节奏。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制造商的库存得到了快速补充。2022年1-11月累计补货近31万,其中5-11月库存补货量较大。自6月份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以来,5月份以来经销商库存的增量贡献很大。11月经销商库存环比增加13万辆,1-11月累计增加45万辆,而2021年1-11月厂家库存减少66万辆。今年厂家库存被动存储压力较大。世界疫情严重短缺,前期中国车市库存恢复到中高端水平,奠定了出口和内销的稳定局面,实属难得。由于库存有保障,8-11月乘用车出口也保持了25万辆左右的历史高位。

BYD, Dongfeng,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and Chery

新能源: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72.8万辆,同比增长70.2%,环比增长7.9%。在车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下,新能源汽车并未受到影响,反而继续超预期改善。1-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574.2万辆,同比增长104.6%。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59.8万辆,同比增长58.2%,环比增长7.8%,1-11月保持上升趋势。1-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503万辆,同比增长100.1%。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供给的改善和高油价的叠加带来了市场的火爆。历史高位的油价和锁定的电价推动电动汽车订单表现持续强劲。11月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的连锁走势受部分地区防疫措施影响,关店情况较为突出。各地疫情防控力度大,店头重要的集客方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部分新能源厂商积累了较好的订单,结合灵活的价格宣传,头部厂商数量大幅增加。

BYD, Dongfeng,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and Chery

1)批发:11月新能源批发渗透率……汽车制造商为35.9%,比2021年11月19.9%的渗透率高出16个百分点。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为51.9%;新能源汽车在豪华车中的渗透率为40.6%;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5.0%。11月份,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56.2万辆,同比增长64.2%;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达16.6万辆,同比增长94.3%。11月,17.1万辆b级车销量同比增长81%,环比增长30%,纯电动车增长30%。纯电动市场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崛起,其中A00级批发销量14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9%,占纯电动汽车的25%。A0批发销售10.4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比18%;a级电动车占纯电动车的24%;各级电动车销量相对均衡。11月,ModelY销量为69,098辆,五菱MINI销量为68,567辆,比亚迪宋销量为64,145辆,位列整体乘用车销量前三。是燃油车领先车型销量的两倍。2)零售: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36.3%,较2021年11月20.8%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11月,新能源汽车在自主品牌中的渗透率为56.5%;新能源汽车在豪华车中的渗透率为32.1%;新能源汽车在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渗透率仅为5.2%。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来看,1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零售份额为70.3%,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份额为4.2%,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新生力量占比12.7%,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特斯拉的份额为10.5%,增长了2.1个百分点。11月以来,10万元以下新能源汽车占比22%,比去年11月下降9个百分点;10-20万占43%,提高3个百分点;20-30万占27%,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30-40万占5%,下降1个百分点;40万以上占3.8%,提高1.6个百分点。3)出口:1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2万辆。在疫情下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品牌的国产新能源产品走出国门,在国外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市场前景向好。11月,特斯拉中国出口37798辆,上汽集团出口17696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出口12138辆,东风易捷出口5243辆,吉利出口2654辆,上汽通用五菱出口1898辆,创维出口1192辆,江淮出口919辆,爱知出口。从自主出口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测来看,SAIC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强劲。除了传统出口车企表现亮眼,近期出口新势力也逐渐启动,海外市场数据开始显现。4)车企: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创历史新高,比亚迪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双驱巩固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SAIC、广汽、东风、吉利、奇瑞、长城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表现不俗。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发展,市场基数持续扩大,批发销量超过1万辆的企业有14家(环比减少,同比持平),占新能源乘用车总数的85.1%。其中:比亚迪轿车229942辆,特斯拉中国轿车100291辆,上汽通用五菱轿车76165辆,吉利轿车34642辆,长安轿车32018辆,广汽爱安轿车28765辆,乘用车25785辆,哪吒轿车15072辆,李轿车15072辆。5)新势力:11月,新势力零售份额为12.7%,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哪吒、理想、蔚来、零跑等新车企销量总体来说同比和环比依然强劲,尤其是第二阵营的哪吒,这也是细分市场的优势。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强势领先,新能源汽车批发17952辆,占主流合资纯电动的55%。大众坚定的电气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其他合资和豪华品牌还是需要发力的。该联合会表示,由于明年1月22日是历史上最早的春节,春节前的销售高峰将提前到12月开始,部分地区将在12月底前有购车补贴政策帮助消费,因此节前消费高峰和政策退出的抢购高峰将叠加,推动12月零售销售走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努力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这是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支撑。2023年,预计车购税减半政策将持续到6月或年底,并尽可能实现梯度消费促进政策的最大效应,从而希望车市实现更好的正增长。如果没有政策支持,预计2023年乘用车零售总额增长2060万辆,2023年厂商批发销量增长1%,取决于乘用车出口惯性增量。2023年,预计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将达到840万辆,增长30%。2023年,常规燃油汽车批发量预计为1510万辆,同比下降10%。12月8日,乘用车联席会发布了11月份中国乘用车销售数据。2022年1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额164.9万辆,同比下降9.2%;11月零售额环比下降10.5%,这是2008年以来“金九银十铜十一”首次出现下滑趋势。1-11月累计实现汽车零售1836.7万辆,同比增长1.8%,同比净增31.7万辆,其中6-11月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启动以来同比增长139万辆,增量贡献巨大。

BYD, Dongfeng,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and Chery

今年11月,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国。11月,29个省份报告了61356例确诊病例,略高于10月28个省份的8241例总数。然而,11月份有29个省份报告了547,488例无症状病例,远高于10月份29个省份的31,647例。11月,疫区扩大到广东、重庆、河南、内蒙古、北京等汽车消费大省,因此封锁对汽车市场的门店供应和消费购买两端造成影响,秋冬零售出现异常下滑趋势。目前零售渠道总库存充裕,去年芯片供应失效的基数影响逐渐消除,有效稳定了车市增长。但近期常规燃油车的市场压力仍然较大。11月份,全国常规燃料乘用车(不含新能源汽车)零售额105万辆,环比下降18%,比去年11月份下降27%,扭转了今年6-9月份6%的正增长态势。1-11月,常规燃油汽车零售量1334万辆,同比下降14%。入门级(A级)燃油车是民生用车需求,同比下降29%;新能源汽车是增加购买的改善型需求,零售同比增长79%。目前中低收入首次购房者的消费信心亟待提振,消费需求支撑不足,有待释放。政策仍需对燃油车中的节能车给予更大的倾斜,寻求经济效果与环保要求的平衡。11月份,车市促销力度进一步加大,主流车企加大优惠活动,弥补前期疫情造成的销售损失,力争年底取得最好成绩。11月豪华车零售量达到24万辆,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5%。车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消费升级的高端消费。11月,自主品牌汽车零售量达到87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下降7%。11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3.4%,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1-11月累计份额为47%,比2021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11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为55.2%,比去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1-11月,自主品牌累计份额为50%,较2021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取得显著增长,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良好。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大幅提升。11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量达到54万辆,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23%。11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为18.9%,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日系品牌为15.3%,同比下降6.9个百分点。美国品牌零售份额达到9.6%,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出口:11月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汽车出口37万辆,同比增长71%;1-11月,出口汽车298万辆,同比增长54%。据乘联会统计,11月乘用车出口量(含整车和CKD)为25万辆,同比增长54%,环比下降4%。11月,新能源汽车占总出口的33%。11月自主品牌出口19万辆,同比增长52%,环比增长1%。合资和豪华品牌出口6.2万辆,同比增长60%。1-11月累计出口乘用车210万辆,增长56%。自主品牌出口欧美和第三世界国家取得全面突破,国际品牌中国基地的出口战略也日益得到体现。生产:11月份,乘用车生产207.8万辆,同比下降6.7%,环比下降9.0%。疫情关闭对产业链造成一定影响,其中奢侈品牌产量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3%。合资品牌产量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16%;自主品牌产量同比增长7%,环比下降7%。1-11月,汽车企业产量2123.1万辆,同比增长14.9%。11月份部分主要企业大力调产,日系车企和部分自主品牌努力调产,稳定库存,有利于经销商体系的库存平衡。批发:11月份,厂商批发销量202.9万辆,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7.5%。受新能源市场影响,部分车企业绩分化明显。11月,自主车企批发111.2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下降5%。主流合资车企批发62万辆,同比下降31%,环比下降18%。豪车批发29万辆,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8%。1-11月,乘用车生产企业批发销量2092.5万辆,同比增长11.7%。销量领先的厂商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相比去年11月也有不错的增量贡献,广汽爱安的增量贡献也非常强劲。库存:11月产销不如10月顺利,出现厂家批发低于5万辆产量、厂家国内批发高于13万辆零售的艰难产销态势。年底预期的零售强劲增长尚未出现,11月份厂家迅速调整产销节奏。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制造商的库存得到了快速补充。2022年1-11月累计补货近31万,其中5-11月库存补货量较大。自6月份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以来,5月份以来经销商库存的增量贡献很大。11月经销商库存环比增加13万辆,1-11月累计增加45万辆,而2021年1-11月厂家库存减少66万辆。今年厂家库存被动存储压力较大。世界疫情严重短缺,前期中国车市库存恢复到中高端水平,奠定了出口和内销的稳定局面,实属难得。由于库存有保障,8-11月乘用车出口也保持了25万辆左右的历史高位。

BYD, Dongfeng,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and Chery

新能源: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72.8万辆,同比增长70.2%,环比增长7.9%。在车辆购置税减半的政策下,新能源汽车并未受到影响,反而继续超预期改善。1-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574.2万辆,同比增长104.6%。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额59.8万辆,同比增长58.2%,环比增长7.8%,1-11月保持上升趋势。1-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503万辆,同比增长100.1%。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供给的改善和高油价的叠加带来了市场的火爆。历史高位的油价和锁定的电价推动电动汽车订单表现持续强劲。11月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的连锁走势受部分地区防疫措施影响,关店情况较为突出。各地疫情防控力度大,店头重要的集客方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部分新能源厂商积累了较好的订单,结合灵活的价格宣传,头部厂商数量大幅增加。

BYD, Dongfeng, Geely Automobile, Changan and Chery

1)批发:11月新能源批发渗透率……汽车制造商为35.9%,比2021年11月19.9%的渗透率高出16个百分点。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为51.9%;新能源汽车在豪华车中的渗透率为40.6%;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5.0%。11月份,纯电动汽车批发销量56.2万辆,同比增长64.2%;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达16.6万辆,同比增长94.3%。11月,17.1万辆b级车销量同比增长81%,环比增长30%,纯电动车增长30%。纯电动市场A00+A0级经济型电动车市场崛起,其中A00级批发销量14万辆,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9%,占纯电动汽车的25%。A0批发销售10.4万辆,纯电动汽车占比18%;a级电动车占纯电动车的24%;各级电动车销量相对均衡。11月,ModelY销量为69,098辆,五菱MINI销量为68,567辆,比亚迪宋销量为64,145辆,位列整体乘用车销量前三。是燃油车领先车型销量的两倍。2)零售: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36.3%,较2021年11月20.8%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11月,新能源汽车在自主品牌中的渗透率为56.5%;新能源汽车在豪华车中的渗透率为32.1%;新能源汽车在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渗透率仅为5.2%。从月度国内零售份额来看,11月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零售份额为70.3%,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份额为4.2%,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新生力量占比12.7%,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特斯拉的份额为10.5%,增长了2.1个百分点。11月以来,10万元以下新能源汽车占比22%,比去年11月下降9个百分点;10-20万占43%,提高3个百分点;20-30万占27%,同比上升6个百分点;30-40万占5%,下降1个百分点;40万以上占3.8%,提高1.6个百分点。3)出口:11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8.2万辆。在疫情下复工复产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品牌的国产新能源产品走出国门,在国外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市场前景向好。11月,特斯拉中国出口37798辆,上汽集团出口17696辆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出口12138辆,东风易捷出口5243辆,吉利出口2654辆,上汽通用五菱出口1898辆,创维出口1192辆,江淮出口919辆,爱知出口。从自主出口海外市场零售数据监测来看,SAIC等自主品牌在欧洲表现强劲。除了传统出口车企表现亮眼,近期出口新势力也逐渐启动,海外市场数据开始显现。4)车企:1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创历史新高,比亚迪纯电动、插电式混动双驱巩固自主品牌新能源领先地位;以SAIC、广汽、东风、吉利、奇瑞、长城为代表的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表现不俗。产品投放方面,随着自主车企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多线发展,市场基数持续扩大,批发销量超过1万辆的企业有14家(环比减少,同比持平),占新能源乘用车总数的85.1%。其中:比亚迪轿车229942辆,特斯拉中国轿车100291辆,上汽通用五菱轿车76165辆,吉利轿车34642辆,长安轿车32018辆,广汽爱安轿车28765辆,乘用车25785辆,哪吒轿车15072辆,李轿车15072辆。5)新势力:11月,新势力零售份额为12.7%,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哪吒、理想、蔚来、零跑等新车企销量总体来说同比和环比依然强劲,尤其是第二阵营的哪吒,这也是细分市场的优势。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强势领先,新能源汽车批发17952辆,占主流合资纯电动的55%。大众坚定的电气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其他合资和豪华品牌还是需要发力的。该联合会表示,由于明年1月22日是历史上最早的春节,春节前的销售高峰将提前到12月开始,部分地区将在12月底前有购车补贴政策帮助消费,因此节前消费高峰和政策退出的抢购高峰将叠加,推动12月零售销售走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努力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这是汽车市场增长的重要支撑。2023年,预计车购税减半政策将持续到6月或年底,并尽可能实现梯度消费促进政策的最大效应,从而希望车市实现更好的正增长。如果没有政策支持,预计2023年乘用车零售总额增长2060万辆,2023年厂家批发销量增长1%,取决于乘用车出口惯性增量。2023年,预计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将达到840万辆,增长30%。2023年,常规燃油汽车批发量预计为1510万辆,同比下降10%。

标签:比亚迪东风吉利汽车长安奇瑞

汽车资讯热门资讯
耐克森轮胎开发出基于人工智能的路面检测和制动距离分析技术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韩国主要轮胎制造商耐克森轮胎(NexenTire)、现代汽车(HyundaiMotor)和仁荷大学(InhaUniversity)研究团队合作,

1900/1/1 0:00:00
聚焦高性能三合一动力总成EOL技术 均普智能全球已交付近30条电驱产线

近日,记者从均普智能(SH688306)获悉,该公司于近期为全球汽车零部件Tier1供应商交付了800伏电驱动桥智能化产线。

1900/1/1 0:00:00
最高补贴11340元 沃尔沃推出限时保价

日前,针对国家新能源补贴将于2022年底结束,沃尔沃推出限时保价活动,最高可享受11340元的保价补贴。

1900/1/1 0:00:00
海外占1/4 长城11月销售新车87560辆

12月8日,长城汽车发布2022年11月产销数据,今年11月,长城汽车销售新车87560辆。其中,海外销售20088辆,同比增长3387;新能源车型销售12863辆。

1900/1/1 0:00:00
松下: 碳足迹将纳入电池制造商的衡量标准

盖世汽车讯据外媒报道,松下控股集团电池部门首席技术官ShoichiroWatanabe表示,未来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将需要通过披露其碳足迹和减少稀有金属的用量来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1900/1/1 0:00:00
最高补贴12600元 一汽红旗推出限时保价

12月7日,一汽红旗发布EQM5限时报价通知。

1900/1/1 0:00:00